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大津法

OTSU算法(大津法—最大类间方差法)原理及实现

OTSU算法(大津法—最大类间方差法)原理及实现 背景 大津法(OTSU)是一种确定图像二值化分割阈值的算法,由日本学者大津于1979年提出。从大津法的原理上来讲,该方法又称作最大类间方差法,因为按照大津法求得的阈值进行图像二值化分割后,前景与背景图像的类间方差最大。 方差: 它是按图

matlab动手实现ostu大津法

该ostu方法实现的原理是参考的冈萨雷斯《数字图像处理第四版》的第538页的ostu阈值处理的原理介绍,如果有该书,可以对照参考, 原理在此不赘述 clear all I=imread("222.JPG"); G=rgb2gray(I); [h,w]=size(G); [count,x]=imhist(G); counts=count/(h*w); % stem(x,counts) %

6.4 数字图像处理——大津法

对于给定的阈值\(T\),可以将图像分为目标和背景。其中背景点数占图像比例为 \(p_0\),平均灰度值为 \(m_0\)。而目标点数占图像比例为 \(p_1\),平均灰度值为 \(m_1\),其中满足 \[p_0 + p_1 = 1 \]整幅图像的平均灰度值为常数,跟阈值无关,且为 \[\overline m = p_0m_0 + p_1m_1 \]类间方差

【智能车】摄像头算法理论(2)——OTSU大津法

简述             在进行图像的二值化时需要选取一个阈值T(Threshold),通常情况下现场调节选取与大津法选取,显然人工选取并不牢靠,一般选用大津法分析现场图像,根据环境自适应选取出最为合适阈值,在发车前使用一次大津法,此后均按照此阈值进行二值化         大津法的基本原

opencv阈值处理——threshold函数、自适应阈值处理、Otsu处理(大津法)

threshold函数retval, dst = cv2.threshold(src, thresh, maxval, type) ''' retval:返回的阈值;dst:阈值分割结果图像 src:输入图像 thresh:阈值;maxval:需设定的最大值 type:阈值分割类型 '''简单的阈值分割类型有:cv.THRESH_BINARYcv.THRESH_BINARY_INVcv.THRESH_TRUNCcv.THRESH_TOZEROc

二值化-大津法(OTSU)

论文 Otsu N . A Threshold Selection Method from Gray-Level Histograms[J].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1979, 9(1):62-66. 算法介绍 OTSU算法也称最大类间差法,有时也称之为大津算法,由大津于1979年提出,被认为是图像分割中阈值选取的最佳算法,

大津法进行图像二值化opencv

int Ostu(cv::Mat &temp,int &Threshvalue) {     int hist_size=256;     int hist_height=256;     float range[]={0,255};     float *ranges[]={range};     IplImage *src=&IplImage(temp);     CvHistogram* gray_hist=cvCreateHist(1,&hist_size,CV_

CUDA精进之路(五):图像处理——OTSU二值算法(最大类间方差法、大津法)

引言 最近在做医疗设备相关的项目,故在项目中大量用到了各类图像分割的算法,为了在图像中分割出特定目标,用到的算法可以有很多,比如阈值分割,多通道分割,边缘分割以及一些前沿的组合分割。而对大多数图像来说,分割的一大难点是将待识别的目标与背景分离,其中一种有效简单的方法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