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cpu算力

cpu算力

作者:互联网

cpu算力

起源

偶尔翻到一篇知乎,对各种跑分来了兴致
2020.12.1 刚刚11代intel、AMD Zen3、苹果M1都已经过去一阵,NVIDA的3系列显卡和RadeonRX显卡热火朝天。
我也来凑凑热闹,看看各个厂商最强旗舰都是啥来头。

背景

木头龙所说,现在cpu构架设计很稳定一直是在20年前P6/K7基础上,对模块的细节进行扩展和优化,根据面积(价格)、性能、功耗限制来缝缝补补。单说x86的话,从第一代的8086发布以来,提升单核性能很难,方法几乎都用过了,但除了提高频率以外,其它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限制。

多核心多线程, 流水线,指令并发,新指令集(AVX512)

另辟蹊径的新架构设计,如Intel的安腾、Netburst和AMD的推土机,都失败了。GPU算一个成功的计算机架构,但这里不展开讨论。

如今苹果移动低功耗M1比桌面X86平台部分表现更好,主要依靠台积电5nm 先进的制程,超宽架构(arm精简定长指令集天生优势,但是晶体管是Zen2的2倍左右),操作系统封闭带来的优势。
田忌赛马小故事:AMD4800U(Zen2)的单线程频率高30%,性能落后20%。即使是7nm导致15W的功耗,能靠8核心+SMT超越M1。

频率和制程的性能影响:

  1. 晶体管看作小电容。
  2. 执行特定代码,工作晶体管比例Ka是CPU构架决定的,功率和频率、工作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3. 频率高了,需要电压高才能稳定运行。假设u=f*K
  4. 则功耗和频率三次方成比例。
  5. P = Ka * Kf * Kf * f

制程可以明显改变k,也就是 功率K 制程优势的平方成正比.

今天半导体工艺,即便是遇到工艺困难停滞下来五六年的Intel也是14nm,晶体管密度达到37.5 MT/mm²,也就是说边长1cm的正方形晶片,100 mm²面积也可以容纳下37.5亿晶体管。更别说一些服务器CPU、GPU高达600-700 mm²面积的巨型晶片,或者采用了7nm/5nm工艺晶体管密度更高的晶片了。这么多的晶体管,哪怕单次翻转功耗再低,例如低至0.01 pJ(1 pJ=1e-12焦耳,曾经看到过文章说5nm工艺的一般在0.5-1 pJ之间,与工作电压有关,仅作参考),以1 GHz的频率翻转,也就是一秒翻转10亿次,100 mm²的14nm晶片功耗也高达37500W。

详细信息

Geekbranch

标签:mm,晶片,功耗,制程,晶体管,频率,算力,cpu
来源: https://blog.csdn.net/qq_27215587/article/details/110688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