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 stack 调用栈理解
作者:互联网
我们在上课讲到递归函数调用的空间复杂度的时候曾多次提到过call stack的概念,然而很多同学表示不太清楚。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call stack是什么。相信有了上一篇文章对virtual memory的介绍之后,同学们理解起Call stack来会相对容易一些。
Call Stack 是什么?
Call stack(通常译作'调用栈')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介绍 call stack 之前,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 procedure 是什么。在计算机程序当中,一个Procedure(通常译作'过程')吃进来一些参数,干一些事情,再吐出去一个返回值(或者什么也不吐)。我们熟悉的Function、method、handler 等等其实都是Procedure。当一个Procedure A 调用另一个Procedure B 的时候,计算机其实需要干好几件事。
一. 是转移控制——计算机要暂停 A 并开始执行 B,并让 B 在执行完之后还能回到 A 继续执行。
二. 是转移数据——A 要能够传递参数给 B,并且 B 也能返回值给 A。
三. 分配和释放内存——在 B 开始执行时为它的局部变量分配内存,并在 B 返回时释放这部分内存。
同学们想一下,假设 A 调用 B,B 再调用 C,C 执行完返回给 B,B 再执行完返回给 A,哪种数据结构最适合管理它们所使用的内存? 没错,是stack,因为过程调用具有 last-in first-out 的特点。当 A 调用 B 的时候,A 只要将它需要传递给 B 的参数 push 进这个 stack,再把将来 B 返回之后 A 应当继续执行的指令的地址(学名叫 return address)也 push 进这个 stack,就万事大吉了。 之后 B 可以继续在这个 stack 上面保存一些寄存器的值,分配局部变量,进而继续构造调用 C 时需要传递的参数等等。 这个 stack 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Call Stack。(这里的描述有些简化,实际当中计算机会做一些优化,如果参数和局部变量不太多的话就懒得放在 call stack 里,而是直接使用寄存器了。) Call stack 在 virtual memory 里其实就是一段连续的地址空间,靠一个叫做 SP 的寄存器(32-bit 叫 ESP,64-bit 叫 RSP)来指向栈顶。 既然是连续的,于是它在使用上比我们理论课上讲的抽象的 stack 要更灵活一些,更接近 array 而不是 linked list,可以访问任意元素,而不仅仅是栈顶元素。(当然进栈出栈还是只能在栈顶进行。)这也就是为什么尽管它叫做 call stack,我们依然可以同时有不止一个参数和不止一个局部变量的原因。
Example
举个例子吧。假设我们有这样一段求阶乘的代码:
当 main() 调用了 fact(n),fact(n) 又调用了 fact(n-1),fact(n-1) 即将调用 fact(n-2) 的时候,它的 call stack 差不多是这样:(具体情况大同小异,和编译器优化有关。)
其中每个 procedure 分配的内存区域叫做它的 stack frame(通常译作'栈帧',吕老师译作'梦境')。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当我们分析递归函数调用的空间复杂度时,既需要考虑 recursion tree 的深度,也需要考虑每层所分配的局部变量的大小。 对于上述 fact() 函数,它的 recursion tree 的深度是 n,这就意味着总共有 n 个 stack frame。每个 stack frame 里面除了保存 return address 和一些寄存器的值之外,还需要保存参数 n 和局部变量 result,它们都是 O(1) 的。所以 fact() 总的空间复杂度是 O(n) 的。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了解 call stack 进一步理解空间复杂度的计算,在面试的时候一通百通。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 Randal E. Bryant 和 David R. O'Hallaron 所著的 Computer Systems: A Programmer's Perspective 第二版和第三版。)
标签:调用,局部变量,call,Call,stack,fact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bonelee/p/16543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