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UI Label 自定义材质球无效
作者:互联网
1)NGUI Label 自定义材质球无效
2)代码保存预制体出现图片丢失的问题
3)升级Unity版本,粒子系统触发的闪退问题
4)场景打包AssetBundle过大
这是第296篇UWA技术知识分享的推送。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精选了若干和开发、优化相关的问题,建议阅读时间10分钟,认真读完必有收获。
UWA 问答社区:answer.uwa4d.com
UWA QQ群2:793972859(原群已满员)
NGUI
Q:想在NGUI下做一个字体溶解Shader,自定义的Shader材质球给Label不起作用,有没有大佬了解这块内容?
A:猜测题主是要在编辑器里面的材质球对象上调整_Threshold的数值,但在Game窗口发现文本没有发生变化。
本质原因是NGUI在对Label进行渲染的时候使用的并不是编辑器里面赋值的材质球,而是在NGUI进行合并DrawCall后动态创建的Material,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个材质球进行材质球属性设置。
这里可以通过脚本来给实际渲染Label的材质球调整属性达到效果。以下分别是Threshold为0和Threshold为0.4的效果。
public class TestLabel : MonoBehaviour { public float threshold; public UILabel label; void Update() { if (label.drawCall != null) label.drawCall.dynamicMaterial.SetFloat("_Threshold", threshold); } }
PS:这样处理的坏处是,和这个Label在同一个DrawCall的Label都会受到影响,所以需要将这些效果的Label的Depth做特殊处理,和其它的Label不放在同一个DrawCall中。
另外在NGUI的UI DrawCall脚本中,可以打开SHOW_HIDDEN_OBJECTS,这样在编辑器里面是可以看到生成具体的DrawCall对象,也就可以看到它们的材质球属性变化。
从下图可以看到具体的DrawCall,它的材质球名字会在前面加[NGUI]的字样,和编辑器里不是同一个材质球。
感谢Xuan@UWA问答社区提供了回答
Script
Q:我在Unity 2021.3.x上想根据配置动态生成预制体。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可以把图片动态读取上去,然后保存预制体了以后,图片就丢失了,应该是需要修改.prefab里的值 。
我使用SerializedObject模块.objectReferenceValue去修改m_Sprite不会生效,它是引用类型的,而值类型的都是可以修改的。有大佬知道怎么修改嘛?
A:用下面的代码,是可以在编辑器里改的,不太确定楼主是不是想要在编辑器里操作,还是在Runtime下操作,理论上Runtime时是没有预制体的概念的。在编辑器里面,选中预制体,然后点击Update Prefab Asset按钮即可。
预制体很简单:public class Example { [MenuItem("Examples/Update Prefab Asset")] static void AddBoxColliderToPrefab() { // Get the Prefab Asset root GameObject and its asset path. GameObject assetRoot = Selection.activeObject as GameObject; string assetPath = AssetDatabase.GetAssetPath(assetRoot); Texture2D tt = AssetDatabase.LoadAssetAtPath("Assets/2.jpg", typeof(Texture2D)) as Texture2D; Sprite ss = AssetDatabase.LoadAssetAtPath("Assets/3.jpg", typeof(Sprite)) as Sprite; // Load the contents of the Prefab Asset. GameObject contentsRoot = PrefabUtility.LoadPrefabContents(assetPath); // Modify Prefab contents. contentsRoot.transform.Find("RawImage").GetComponent<UnityEngine.UI.RawImage>().texture = tt; contentsRoot.transform.Find("Image").GetComponent<UnityEngine.UI.Image>().sprite = ss; contentsRoot.AddComponent<BoxCollider>(); // Save contents back to Prefab Asset and unload contents. PrefabUtility.SaveAsPrefabAsset(contentsRoot, assetPath); PrefabUtility.UnloadPrefabContents(contentsRoot); } }
感谢Xuan@UWA问答社区提供了回答
ParticleSystem
Q:我们升级了版本到2018.4.36f1,但特效是5.6做的,重新激活特效属性后预制件发生了很多的改变。所以大概原因是高版本不兼容低版本的特效。
捕捉crash.dmp反馈异常“该线程尝试读写某个虚拟地址,而它对该地址不具有相应的访问权限”。没有其余的堆栈信息。
已知是特效子物体的某一个粒子导致了闪退,但不知其根本原因是粒子的哪一部分导致。
已知该闪退粒子使用了Emission,Shape,Limit Velocity over Lifetime,Color over Lifetime,Size over lifetime和Renderer。
Shader是共用的,所以我就没有怀疑Shader。
用Demo复现的方法,逐一排查发现只要重新激活Limit Velocity over Lifetime,特效就不会卡死。不能说重新激活,隐藏该属性打包->播特效Win端不卡死->重新激活该属性->播特效Win端不卡死。重新将该预制件回滚,打包->播特效Win端卡死。
A1:以前遇到过这两种粒子系统导致的闪退:
- 粒子Renderer的Mesh的RW没勾选,导致闪退;
- 粒子Renderer的Mesh没有清理干净,也可能会导致闪退,比如原来粒子Renderer的Rendermode为Mesh,并设置了自定义的Mesh,然后美术修改Rendermode为billBoard,这时候原Mesh的引用关系还在,某个挺早的Unity版本可能会导致闪退。
如果不是这两个问题,那就要用Demo逐一排查。
感谢范世青@UWA问答社区提供了回答
A2:升级之后,所有Prefab用AssetDatabase.ForceReserializeAssets重新序列化一下。
感谢张迪@UWA问答社区提供了回答
AssetBundle
Q:有一个场景,里面有很多物件设置为Static,Unity在打场景AssetBundle的时候会自动将各个物件的Mesh合并成一个大的,导致该场景的Assetbundle(只包含.scene文件)达到10多MB,大家有什么解决方案吗?
A1:首先应该知道为什么场景这么大,有没有优化空间,可以用AssetStudioGUI看下Assetbundle里的资源,把能精简的精简掉。
如果确实无法精简,包体还是太大,可以把场景关联的资源提取出来,动态加载入场景,场景过大容易产生加载卡顿,动态加载可以自己控制加载吞吐量,在优化上也比较好把控。这也是最建议的一种方式。
感谢廖武兴@UWA问答社区提供了回答
A2:可以关掉静态合批,而用手动静态合批,耗时不长,一个比较复杂的场景700ms,普通场景正常200ms左右。
只不过在合并的时候会有一个内存峰值需要注意,还有手动Mesh的RW需要开启:
StaticBatchingUtility.Combine(item.GoList, _inst.gameObject);
mesh.UploadMeshData(true);
Resources.UnloadUnusedAssets();
感谢范世青@UWA问答社区提供了回答
A3:对于一个场景来说,纯Mesh应该到不了10多MB,这个里面估计应该包含了所有引用到的贴图,可以通过调整对应平台的贴图压缩格式来进行简化。
感谢萧小俊@UWA问答社区提供了回答
A4:如果用了GPU Instancing或者SRP Batching,就没有必要设置为Static Batching。
感谢jim@UWA问答社区提供了回答
封面图来源于网络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当然,生有涯而知无涯。在漫漫的开发周期中,您看到的这些问题也许都只是冰山一角,我们早已在UWA问答网站上准备了更多的技术话题等你一起来探索和分享。欢迎热爱进步的你加入,也许你的方法恰能解别人的燃眉之急;而他山之“石”,也能攻你之“玉”。
官网:www.uwa4d.com
官方技术博客:blog.uwa4d.com
官方问答社区:answer.uwa4d.com
UWA学堂:edu.uwa4d.com
官方技术QQ群:793972859(原群已满员)
标签:自定义,Label,Mesh,UWA,NGUI,问答,材质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uwatech/p/16261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