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投资理论
作者:互联网
1、彻底可错性思想
人类对置身其中的世界的认识,与生俱来就是不完整的,亦即人们的思维与客观实在之间永远存在着扭曲,世界上不可能有人掌握了终极真理。
所有人类心灵的建构,不论建构局限在我们思维深处或表现为各种学科、各种意识形态或各种体制,都是有缺陷的。这里的有缺陷不是可能“可错”,而是肯定“可错”。
如果承认客观实在与我们对实在的认识之间永远存在着差距(扭曲),那么对这种差距及影响的认识将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观念表明,即使在自然科学中,要绝对把思维和实在区分开来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对社会现象的认识来说尤其如此。进而应该认识到,人们的思考一般具有双重作用:
- 一方面总在一定程度上,被动地反映了思考活动所要寻求理解的实在
- 而另一方面,思考的结果也会或多或少成为实在本身的组成成分
因此,对于人的认识来说,绝对反映客观实在的知识是不存在的。
彻底可错性观念有非常积极和启示性的一面,它打开了我们批判理性思维的大门,隐喻了我么对客观实在的认识有无限的空间,我们的思维或社会有无限改善和发展的余地。而在实际行动中,可错性观念鼓励我们寻找每一个情境的缺陷,找到缺陷之后从中受益。
尽管金融投资家们无数次试图使用模型、理论来推演市场的发展,但是“为了能把接触到的信息减少到能够处理的程度,不得不需要借助各种技巧,这些技巧扭曲了所要处理的信息,甚至会把现实变得更为复杂,认识的难度也加大了”。因此,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便是再经典的定价理论、再有力的指标,在实际投资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充当“参考值”的角色,它们无法与最终的事实完全契合,这就是可错性思想的现实之处。
因此,彻底可错性理论的第一要义在于,勇敢承认了错误发生的常态性,错误是一种常态,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人的认识天生就不完美,因为人本身就是现实的一部分,而局部是无法完全认识整体的。人类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实际上需要处理的信息却是无限的。我们并不真正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同时,人们对世界错误的认知也同样会对世界产生影响,两者并非完全独立。
2、反射性理论
反射性理论指的是投资者与金融市场的互动关系,投资者根据自己获得的资讯对市场的认知形成对市场的预期,并付诸行动,这种行动改变了市场原有的发展方向,就会反射出一种新的市场形态,并继续改变金融市场的走向。
可以说,在人们活动的政治、经济、历史等诸多领域中,都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反射性的关联。
具体来说,反射性有两层含义:
- 其一,目前的偏向会影响价格
- 其二,在某种情况下,目前的偏向也会影响基本面,使得市场价格变化进而导致市场价格的进一步变化
市场并非永远都是正确的,从市场价格对未来趋势的反映这个角度而言,市场往往总是错的。这种错误所起的作用是双向的,
- 一方面,导致市场参与者对市场预期的认识产生了偏差
- 另一方面,这种偏差也影响了他们的投资活动,从而造成了他们对市场发展趋势的错误判断
也就是说,不是现在的预期符合将来的情况,而是现在的预期造成了今后发生的事情。
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认识天生具有某种缺陷性,这种缺陷性的认识与实际发生的事情之间存在一种相互联系,二者没有完全的独立性,而是相互作用、互为决定的,不存在任何对应和对称。
通过这种双向联系,参与者的思想与他们所处的境况、所经历的事件相互影响,相互塑造,形成一种变幻莫测的动态关系。
由于投资者不可能获得完整的资讯,且投资者会因个别问题影响其对市场的认知,令投资者对市场预期产生不同的意见,这种不用的意见即为“投资偏见”,投资偏见是金融市场的根本动力。当投资偏见零散的时候,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力是很小的,当投资偏见在互动中不断强化并产生群体影响时就会产生“蝴蝶效应”,从而推动市场朝单一方向发展,最终必然反转。
人们一旦开始参与到对某种现象的思考中,这种现象的决定性因素就不仅仅是现象本身了,还包含了人们的观点。所以,现象的发展过程不是从一个事件到另一个事件的直接跳跃,而是从事实到观点,再从观点到事实。
认识和现实的双向回馈造成了一种过程的发生:
- 先是自我强化、不断发展
- 然后出现鼎盛时期
- 接着是情况恶化,呈帅跌之势
- 最后是大奔溃
关于反射性原理,举两个工作和生活中的例子。
假如现在有一个水杯,由于刮了一阵强风,杯子摇摇晃晃即将掉下桌子,这时候你预见到了这个杯子掉落的趋势,过段伸出手扶助了杯子,阻止了可能发生的杯子掉落事件。从结果上,因为你的预期改变了事件的最终结果。因此可以这么说,是杯子即将要掉落的这个预期,阻止了杯子掉落这件事。
3、不确定性原理
传统的科学方法论十分强调科学研究与确定性的关系,确定性完全成了判断科学和真理标准的特征。在哲学意义上,这一思想则表现为:只有能够判断为真或假的陈述才是有意义的,而不真或不假(不确定)的陈述是没有意义的。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投资、生活中,不确定现象处处可见,它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新现象,本来就根植于常理之中。
传统的真理体系只是强调陈述的真或假两类范畴,但对于一个包含了具有思考能力的人参与的世界来说,这个体系是不够的。必须承认另一类真理范畴,这就是真实价值要视其影响而定的不确定性陈述或反射陈述。即所谓的第三类真理,反射现象构成真理概念的重要意义是:事实未必构成判断真理的唯一标准。
传统看法认为,陈述与事实是否相符是判断真假的依据,但如果了解反射意义上的真理观,则可认识到陈述是否与事实相符,可以有两种方式达到:
- 既可以是提出真确的陈述
- 但也可以通过陈述去影响事实
卡尔波普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论述,经验性的认知不可能是绝对确定的,即使是科学原理也不能完全没有一丝疑义地被证实,而只能通过检验来证伪。即一个失败了的检验就足以证伪,而再多的确认性例证也不能够完全证实。科学原理的特征是假定性,其真实性要能经受证伪的检验。
人的思想是最容易变化的,因此,凡有人参与的一切事件都具有一种因为人的易变性而不确定。简单的确定性系统(一大堆理性的人)可以产生看起来是随机的过程(变幻莫测的投机市场)。
4、盛衰理论
- 1、初始阶段:这一时期,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还没有完全确定。流行趋势和流行偏见彼此作用,互相补充
- 2、自我强化阶段:此时的趋势已经确定。随后大家纷纷跟风,于是这种确定后的趋势会被加强,并开始自我强化。随着流行趋势和人们偏见的彼此促进,偏见对趋势的影响力日益加强。由此,偏见的作用力俞来夸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不平衡状态就产生了
- 3、考验阶段:偏见和实际情况的差距越来越大,由此,市场发展趋势和人们的偏见可能会受到外界各种各样的冲击,这一时期就是对趋势和偏见的考验阶段
- 4、加速阶段:如果这些考验过后,趋势和偏见依然和开始一样存在,那就表明它们能经受住外界的冲击,从而加强了它的可信度
- 5、高潮阶段:随着事态的发展,事实真相逐渐显现出来,认识和现实之间开始出现差距,裂缝也在拉大。此时,人们的偏见也越来越明显了。这段时间是真相大白时期,事态的发展基本达到的顶峰
- 6、衰落阶段:顶峰时期过后,就像反射一般,由于自我强化的作用,必定会促成趋势的反转。事态开始走向与原来相反的方向,出现连续上涨或连续下跌的态势
5、大起大落(荣枯相生)理论
荣枯相生就是开始是自我推进,继而难以维持,最终走向对立面。观念有缺陷的个体投资者使市场对他们的情绪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就是说投资者使自己陷入了某种盲目的狂躁或类似于兽性的情绪之中,这就是羊群效应。
市场的不确定因素越多,随波逐流于市场趋势的人也就越多。而这种瞬时而动的投机行为影响越大,局面也就越不可确定。投资之道其实就是在不稳定状态上押注,搜寻超出预期的发展趋势。
- 一、我们并不真正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即易错性
- 二、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并不符合真实情况,即反射性
偏见持续一段时间后,会形成一种市场的主流力量,因而令走势与现实差距愈来愈大,从而造成更大的羊群效应。以此模式反复膨胀一段时间后,当偏差大得过分明显时,泡沫将会破灭并回归现实。
标签:认识,理论,反射性,偏见,事实,投资,陈述,市场,索罗斯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ittleHann/p/15342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