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高并发之限流 RateLimiter使用
作者:互联网
1.概述
转载原文:高并发之限流
你可能知道高并发系统需要限流这个东西,但具体是限制的什么,该如何去做,还是模凌两可。我们接下来系统性的给它归个小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google guava中提供了一个限流实现: RateLimiter,这个类设计的非常精巧,可以适用于我们日常业务中大多数流控的场景,但鉴于使用场景的多样性,使用时也需要相当小心。
前面已经使用两篇简单的文章进行了预热。
信号量限流,高并发场景不得不说的秘密
没有预热,不叫高并发,叫并发高
这次不同。本篇文章将详细的,深入的介绍限流的各种场景和属性,然后分析guava这个限流器的核心源码,并对其特性进行总结。属于稍高级的进阶篇。
2.限流场景
弄清楚你要限制的资源,是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我大体将它分为三类。
3.1 代理层
比如SLB、nginx或者业务层gateway等,都支持限流,通常是基于连接数(或者并发数)、请求数进行限流。限流的维度通常是基于比如IP地址、资源位置、用户标志等。更进一步,还可以根据自身负载情况动态调整限流的策略(基准)。
3.2 服务调用者
服务调用方,也可以叫做本地限流,客户端可以限制某个远端服务的调用速度,超过阈值,可以直接进行阻塞或者拒绝,是限流的协作方。
3.3 服务接收方
基本同上,流量超过系统承载能力时,会直接拒绝服务。通常基于应用本身的可靠性考虑,属于限流的主体方。我们常说的限流,一般发生在此处。本文主要结合RateLimiter讨论基于限流主体方的使用方式,其他的都类似。
4.限流策略
限流策略有时候很简单,有时候又很复杂,但常见的就三种。其他的都是在这之上进行的改进和扩展。
4.1 根据并发级别限流
这是一种简单的、易于实施的限流方式,可以使用我们前面提到的java信号量实现。它的使用场景也有着比较鲜明的特点:
- 每次请求,所需要的资源开支都比较均衡,比如,每个请求对CPU的消耗、IO消耗等,都差不多,请求的RT时间都基本接近。
- 请求密度或稀疏或高频,这个我们不去关注。
- 资源本身不需要繁琐的初始化工作(预热),或者初始化工作的开支可以忽略。(会增加复杂度)
- 对待流量溢出的策略比较简单,通常是直接拒绝而不是等待,因为等待往往意味着故障。
这种策略通常在适用在流量的顶层组件上,比如代理层、中间件等对并发连接数的限制。而尝试获取凭证的超时时间,就叫做溢出等待。很上档次很装b的词,对不对?
4.2 漏桶算法
请求流量以不确定速率申请资源,程序处理以恒定的速率进行,就是漏桶算法的基本原理。有点像制作冰激凌的过程。-.- 有关漏桶模型,大家可以去研究一下相关资料。
大体有以下几个概念。
4.2.1 桶 buffer
请求首先尝试进入队列,如果队列溢满,则拒绝此请求。进入队列以后,请求则等待执行。
由此可见,请求究竟何时被执行,还存在一些变数,这直接取决于队列中pending的请求数。有时候,挑剔的设计者会考虑增加有关限制请求等待的时间阈值,这个时间就是请求入队、出队的最大时差。buffer的大小设计,通常与速率有直接关系。
4.2.2 漏:请求出队
这个出队,有些讲究,不同的设计理念实现就有所不同。有抢占式、有调度式。其中“抢占式”就是处理线程(或者进程,比如nginx worker进程)在上一个请求处理完毕之后即从buffer队列中poll新的请求,无论当前线程(或者进程)的处理速率是否超过设定的速率,这种策略下buffer大小就限定了速率的上限。
调度式,就比较易于理解,需要额外的调度线程(进程),并严格按照设定的速率,从buffer中获取请求,并轮训的方式将请求交给其他worker线程,如果已有的worker线程繁忙,则直接创建新线程,目的就是确保速率是有保障的,这种方式下,buffer大小主要取决于等待时间。
4.2.3 溢出
就是因为漏桶的速率限制比较稳定,所以其面临流量突发(bursty)几乎没有应对能力,简单来说,超出buffer,就直接拒绝。
多么可怜的请求们。
4.2.4 流量突发
尽管buffer的设计在一定层面上兼顾流量突发,但是还是太脆弱了,比如某个瞬间,请求密度很高(最尴尬的就是,只大了一点),将buffer溢满,或许buffer再“大一点点”就能够在合理时间内被处理;对于请求方,就会有些迷惑,“我只不过是稍微超了一点,你就给了我一连串无法工作的信息,so nave!!!”。
这种策略,也很常用,但是通常适用在限流的协作方,也是就客户端层面。请求发出之前,做流控,如果有溢出,就要用其他可靠的策略来保障结果,比如重试等;反正 “对面的服务压垮了,别怪我,我很自律”。
4.3 令牌桶
设计模型,我就不再介绍,大家可以去wiki深入了解一下。
令牌桶的基本思想,跟老一辈的集体公社时代一样,每个月的供销是限额的,有资源才分配给个人,不足部分下个月再说,你可以排队赊账。
令牌的个数,就是可以允许获取资源的请求个数(我们假设每个请求只需要一个令牌)。事实上,我们并不会真的去创建令牌实体,因为这是没有必要的,我们使用带有时间特征的计数器来表示令牌的可用个数即可。跟漏桶算法相比,令牌桶的“桶”不是用来buffer请求的、而是用来计量可用资源数量(令牌)的。虽然我们并不会创建令牌实体,但是仍然可以假想,这个桶内每隔X时间就会新增一定数量的令牌,如果没有请求申请令牌,那么这个令牌桶是会溢出的…你会发现,这个设计跟漏桶算法从IO方向上是相反的。
那么漏桶算法的缺点,也正好成为了令牌桶的专长:流量突发;令牌桶成了buffer,如果请求密度低,或者处于冷却状态,那么令牌桶就会溢满,此后如果流量突发,则过去积累的结余资源则可以直接被“借用”。
令牌桶算法,使用场景很多,适应程度很高,现实中流量突发是常见的,而且从设计角度考虑,令牌桶更易于实现。回到正题,RateLimiter,就是一个基于令牌桶思想的实现。
我们的口子越缩越小,终于到正题了。
5.RateLimiter使用
guava的api已经把它的设计思想阐述的比较清楚了,但是这个注释阅读起来还是稍微有点“哲学派”,我们先看两个栗子,然后从源码层面看下它的设计原理。
//RateLimiter limiter = RateLimiter.create(10,2, TimeUnit.SECONDS);//QPS 100
RateLimiter limiter = RateLimiter.create(10);
long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for (int i= 0; i < 30; i++) {
double time = limiter.acquire();
long after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start;
if (time > 0D) {
System.out.println(i + ",limited,等待:" + time + ",已开始" + after + "毫秒");
} else {
System.out.println(i + ",enough" + ",已开始" + after + "毫秒");
}
//模拟冷却时间,下一次loop可以认为是bursty开始
if (i == 9) {
Thread.sleep(2000);
}
}
System.out.println("total 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start));
此例为简单的流控,只有一种资源,QPS为10;在实际业务场景中,可能不同的资源速率是不同的,我们可以创建N多个limeter各自服务于资源。
acquire()方法就是获取一个令牌(源码中使用permit,许可证),如果permit足够,则直接返回而无需等待,如果不足,则等待1/QPS秒。
此外,你会发现, limiter并没有类似于锁机制中的release()方法
,这意味着“只要申请,总会成功”、且退出时也无需归还。
RateLimiter内部有两种实现:(下文中,“资源”、“令牌”、“permits”为同一含义)
6.SmoothBursty
可以支持“突发流量”的限流器,即当限流器不被使用时间,可以额外存储一些permits以备突发流量,当突发流量发生时可以更快更充分的使用资源,流量平稳后(或者冷却期,积累的permits被使用完之后)速率处于限制状态。
其重点就是,冷却期间,permits会积累,且在突发流量时,可以消耗此前积累的permits而且无需任何等待。就像一个人,奔跑之后休息一段时间,再次起步可以有更高的速度。
由此可见,如果你的资源,冷却(不被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再次被使用时可以提供比正常更高的效率,这个时候,你可以使用SmoothBursty。
创建方式
RateLimiter.create(double permitsPerSecond)
结果类似
0,enough,已开始1毫秒
1,limited,等待:0.098623,已开始105毫秒
2,limited,等待:0.093421,已开始202毫秒
3,limited,等待:0.098287,已开始304毫秒
4,limited,等待:0.096025,已开始401毫秒
5,limited,等待:0.098969,已开始505毫秒
6,limited,等待:0.094892,已开始605毫秒
7,limited,等待:0.094945,已开始701毫秒
8,limited,等待:0.099145,已开始801毫秒
9,limited,等待:0.09886,已开始905毫秒
10,enough,已开始2908毫秒
11,enough,已开始2908毫秒
12,enough,已开始2908毫秒
13,enough,已开始2908毫秒
14,enough,已开始2908毫秒
15,enough,已开始2908毫秒
16,enough,已开始2908毫秒
17,enough,已开始2908毫秒
18,enough,已开始2908毫秒
19,enough,已开始2908毫秒
20,enough,已开始2909毫秒
21,limited,等待:0.099283,已开始3011毫秒
22,limited,等待:0.096308,已开始3108毫秒
23,limited,等待:0.099389,已开始3211毫秒
24,limited,等待:0.096674,已开始3313毫秒
25,limited,等待:0.094783,已开始3411毫秒
26,limited,等待:0.097161,已开始3508毫秒
27,limited,等待:0.099877,已开始3610毫秒
28,limited,等待:0.097551,已开始3713毫秒
29,limited,等待:0.094606,已开始3809毫秒
total time:3809
7.SmoothWarmingUp
具有warming up(预热)特性,即突发流量发生时,不能立即达到最大速率,而是需要指定的“预热时间”内逐步上升最终达到阈值;它的设计哲学,与SmoothBursty相反,当突发流量发生时,以可控的慢速、逐步使用资源(直到最高速率),流量平稳后速率处于限制状态。
其重点是,资源一直被使用,那么它可以持续限制稳定的速率;否则,冷却时间越长(有效时长为warmup间隔)获取permits时等待的时间越长,需要注意,冷却时间会积累permits,但是获取这些permits仍然需要等待。
由此可见,如果你的资源,冷却(不被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再次被使用时它需要一定的准备工作,此时它所能提供的效率比正常要低;比如链接池、数据库缓存等。
创建方式
RateLimiter.create(double permitsPerSecond,long warnupPeriod,TimeUnit unit)
执行结果如下,可以看到有一个明显的增长过程。
0,enough,已开始1毫秒
1,limited,等待:0.288847,已开始295毫秒
2,limited,等待:0.263403,已开始562毫秒
3,limited,等待:0.247548,已开始813毫秒
4,limited,等待:0.226932,已开始1041毫秒
5,limited,等待:0.208087,已开始1250毫秒
6,limited,等待:0.189501,已开始1444毫秒
7,limited,等待:0.165301,已开始1614毫秒
8,limited,等待:0.145779,已开始1761毫秒
9,limited,等待:0.128851,已开始1891毫秒
10,enough,已开始3895毫秒
11,limited,等待:0.289809,已开始4190毫秒
12,limited,等待:0.264528,已开始4458毫秒
13,limited,等待:0.247363,已开始4710毫秒
14,limited,等待:0.225157,已开始4939毫秒
15,limited,等待:0.206337,已开始5146毫秒
16,limited,等待:0.189213,已开始5337毫秒
17,limited,等待:0.167642,已开始5510毫秒
18,limited,等待:0.145383,已开始5660毫秒
19,limited,等待:0.125097,已开始5786毫秒
20,limited,等待:0.109232,已开始5898毫秒
21,limited,等待:0.096613,已开始5999毫秒
22,limited,等待:0.096321,已开始6098毫秒
23,limited,等待:0.097558,已开始6200毫秒
24,limited,等待:0.095132,已开始6299毫秒
25,limited,等待:0.095495,已开始6399毫秒
26,limited,等待:0.096352,已开始6496毫秒
27,limited,等待:0.098641,已开始6597毫秒
28,limited,等待:0.097883,已开始6697毫秒
29,limited,等待:0.09839,已开始6798毫秒
total time:6798
8.acquire方法源码分析
上面两个类都继承自SmoothRateLimiter,最终继承自RateLimiter;RateLimiter内部核心的方法:
-
double acquire():
获取一个permit,如果permits充足则直接返回,否则等待1/QPS
秒。此方法返回线程等待的时间(秒),如果返回0.0表示未限流、未等待。 -
double acquire(int n)
:获取n个permits,如果permits充足则直接返回,否则限流并等待,等待时间为“不足的permits个数 / QPS”。(暂且这么解释)
下面就是这个方法的伪代码啦。
//伪代码
public double acquire(int requiredPermits) {
long waitTime = 0L;
synchronized(mutex) {
boolean cold = nextTicketTime > now;
if (cold) {
storedPermits = 根据冷却时长计算累积的permits;
nextTicketTime = now;
}
//根据storedPermits、requiredPermits计算需要等待的时间
//bursty:如果storePermits足够,则waitTime = 0
//warmup:平滑预热,storePermits越多(即冷却时间越长),等待时间越长
if(storedPermits不足) {
waitTime += 欠缺的permits个数 / QPS;
}
if(bursty限流) {
waitTime += 0;//即无需额外等待
}
if(warmup限流) {
waitTime += requiredPermits / QPS;
if(storedPermits > 0.5 * maxPermits) {
waitTime += 阻尼时间;
}
}
nextTicketTime += waitTime
}
if (waitTime > 0L) {
Thread.sleep(waitTime);
}
return waitTime;
}
-
Object mutex
:同步锁,如上述伪代码所示,在计算存量permits
、实际申请permits
(包括计算)的过程中全部是同步的;我们需要知道,RateLimiter
内部确实使用了锁同步机制。 -
maxPermits
:最大可存储的许可数量(tickets数量),SmoothBursty
和SmoothWarimingUp
默认实现中,有所不同: -
SmoothBusty,其值为maxBurstSecond QPS,就是允许“突发流量持续时间” QPS,这种设计可以理解,不过RateLimiter将maxBustSecond硬编码为1.0,最终此值等于QPS。
-
SmoothWarmingUp:默认算法值为warmupPeriod QPS,简单说就是“预热时长” QPS。
此参数主要限制,无论冷却多长时间,其storedPermits不能超过此值;此值在设定QPS之后,则不会再改变。
- storedPermits:已存储的permits数量,此值取决于冷却时间,简单来说冷却的时间越久,此值越大,但不会超过maxPermits,起始值为0。
4.1. 当一个请求,申请permit之前,将会计算上一次令牌申请(nexFreeTicketTime)的时间与now之间的时差,并根据令牌产生速率(1/QPS)计算此冷却期间可以存储的令牌数,也就是storedPermits。
4.2. permits申请完毕之后,将当前时间(如果需要等待,额外加上等待时间)作为下一次令牌申请的起始时间,此时冷却时间结束。
3)申请完毕之后,storedPermits将会减去申请的permits个数,直到为0。
冷却时长和申请频次,都决定了storedPermits大小,其中冷却时间会导致storePermits增加,acquire操作将导致storePermits减少。
- nextFreeTicketMicros(时间戳,微妙单位):下一个可以自由获取的令牌的时间,此值可以为未来的某个时间,此时表示限流已经开始,部分请求已经在等待,此值主要用来标记“冷却状态”。(赊账)
1)如果处于冷却期,那么此值通常是过去式,即此值小于now。
2)如果此时有请求申请permits,则会通过此值与now的时差,计算storedPermits,同时将此值设置为now。
3)如果此值是未来时刻,即大于now,则无需计算storedPermits,也无需重置此值。
4)申请tickets后,从storedPermits减去需要的tickets个数,如果触发限速等待(比如预热期、permits不足),则会将2)操作之后额外增加等待时间作为nextFreeTicketsTime值。
5)基于2),对于warmingUp限流,冷却期之后的首个请求是不需要等待的,只是将此值设置为now + 阻尼性质的等待时间waitTime(),这意味着在此后waitTime期间再有请求,则会触发等待,并继续延续nextFreeTicketMicros值。此值的延续,在warming up期间,阻尼waitTime计算比较复杂,由1/QPS + 额外值,这个额外值,随着预热时间增长而减小。
6)基于2),对于bursty限流,如果storedPermits大于0,则总是不需要等待,只是简单将此值设为为now;否则,则按照正常的1/QPS间隔计算其应该被推延的时间点。
5、对于warming up限流,将maxPermits * 0.5作为一个阈值分割线,当storedPermits小于此分割线时,在限流时使用正常等待时间(申请permits个数 / QPS);在此分割线之上时,则4)增加额外阻尼,即预热阻尼。
6、我们发现,RateLimiter内部并不会真的生成tickets实体,而是根据冷却时长、在申请资源时才计算存量tickets(对应为storedPermits)。无论何种限流,storedPermits都是优先使用。
小总结
是时候总结一下了。
RateLimiter是线程安全的,所以在并发环境中可以直接使用,而无需额外的lock或者同步。
考虑到RateLimiter内部的同步锁,我们通常在实际业务开发中,每个资源(比如URL)使用各自的RateLimiter而不是公用一个,占用的内存也不大。
这个限流器内部无额外的线程,也没有其他的数据结构用来存储tickets实体,所以它非常的轻量级,这也是优势所在。
RateLimiter最大的问题,就是acquire方法总会成功,内部的tickets时间点会向后推移; 如果并发很高,严重超过rate阈值时,后续被限流的请求,其等待时间将会基于时间线累加,导致等待时间不可控,这和信号量同病相怜。
为了避免上面的问题,我们通常先使用tryAcquired检测,如果可行再去acquire;如果令牌不足,适当拒绝。所以 基于RateLimiter,并没有内置的拒绝策略,这一点需要我们额外开发。
我们不能简单依赖于acquire方法,来实现限流等待,否则这可能带来严重问题。我们通常需要封装RateLimiter,并使用额外的属性记录其是否“处于限流状态”、“已经推延的tickets时间点”,如果“已经推延的时间点非常遥远”且超过可接受范围,则直接拒绝请求。简单来说,封装acquire方法,增加对请求可能等待时间的判断,如果超长,则直接拒绝。
RateLimiter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几乎没法扩展:子类均为protected。反射除外哦。
一个实践
还是上一段代码吧,能更加清晰的看到我们所做的工作:FollowCotroller.java:流控器,如果限流开始,则只能有max个请求因此而等待,超过此值则直接拒绝
public class FollowController {
private final RateLimiter rateLimiter;
private int maxPermits;
private Object mutex = new Object();
//等待获取permits的请求个数,原则上可以通过maxPermits推算
private int maxWaitingRequests;
private AtomicInteger waitingRequests = new AtomicInteger(0);
public FollowController(int maxPermits,int maxWaitingRequests) {
this.maxPermits = maxPermits;
this.maxWaitingRequests = maxWaitingRequests;
rateLimiter = RateLimiter.create(maxPermits);
}
public FollowController(int permits,long warmUpPeriodAsSecond,int maxWaitingRequests) {
this.maxPermits = maxPermits;
this.maxWaitingRequests = maxWaitingRequests;
rateLimiter = RateLimiter.create(permits,warmUpPeriodAsSecond, TimeUnit.SECONDS);
}
public boolean acquire() {
return acquire(1);
}
public boolean acquire(int permits) {
boolean success = rateLimiter.tryAcquire(permits);
if (success) {
rateLimiter.acquire(permits);//可能有出入
return true;
}
if (waitingRequests.get() > maxWaitingRequests) {
return false;
}
waitingRequests.getAndAdd(permits);
rateLimiter.acquire(permits);
waitingRequests.getAndAdd(0 - permits);
return true;
}
}
以上代码,都可以在github找到。
https://github.com/sayhiai/example-ratelimit
End
可以看到,guava提供了一个非常轻量而全面的限流器。它本身没有使用多线程去实现,但它是线程安全的。相比较信号量,它的使用简单的多。但鉴于限流场景的多样性,使用时同样要非常小心。
标签:limited,java,RateLimiter,permits,毫秒,限流,等待 来源: https://blog.csdn.net/qq_21383435/article/details/11242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