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决策体系四:甄别
作者:互联网
无论是数据还是规则,都是收集而来,要慎重甄别后才能作为信息输入。一旦错误的信息输入,不仅会对思考造成极大困扰,甚至可能导致决策严重偏离正确方向。那如何甄别数据和规则呢?
一切不可轻信
除了是经过研究和证明的数据和规则,其它我都是抱着怀疑态度的。在很多问题的定位上我对不可轻信特别有感触。一般已经经过不少人花了不少时间定位的问题,但依然没有解决的,最后到我这,我第一反应都是质疑他们给我的数据和规则。这个一切不可轻信的习惯是解决问题的好习惯,但真的不是与人相处的好习惯,每次我质疑他们给我的数据和规则的时候,他们总觉得我不相信他们(苦笑)。总的来说,我们每个人接收到的信息都是经过自己的大脑过滤的,大部分人只接收了自己想接收的。当一个人思维定势的时候,他是很难自己发现和跳出来的。只要我们保持一切不可轻信的态度,后边就容易了。简单来说只要四步就可以做好甄别。
第一步:甄别是真是假
为什么还要有这一步?因为一切不可轻信。无论什么数据或规则,先甄别是真是假。如果是假就没有必要继续往下甄别了,直接丢弃。现在不少人对书本上的信息,甚至网络上的信息基本没有任何质疑就全盘接收,真的让人担心。连古人都知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可是现在很多人却连作者是谁,发布目的是什么等等一概不知的网络信息照单全收。
第二步:甄别是事实还是观点
很多人接收数据或规则的时候,是不分是事实还是观点的。“我觉得今天很冷”是事实还是观点?很明显,这是我的观点,事实今天热还是冷是无法从我这句话中得出的。为什么?首先我对冷热的标准并没有说清楚,也许我认为28摄氏度的温度也是很冷的;也许我今天感冒了,所以我感觉冷。今天很冷完全是我个人的一个观点,跟事实无关。那怎样表述是一个事实表述呢?“今天温度20摄氏度”是事实表述。特别是我们看网上的文章的时候,千万不要被作者的情绪和观点带着走,要先分清楚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如果是观点的话就要慎重地对待,慎重地思考对方的立场,价值观和利益。
第三步:甄别是个例还是规律
假设通过上边两步的甄别后,发现数据或规则确实是真的,也是事实。是不是我们就可以通过事实来推导出一些结论呢?不行。我们都知道,概率的前提假设是重复的次数足够多,所以也叫“大数定律”。单单这一次或几次的事件是不符合大数定律的,所以也不能说明什么。除非我们能找到更多局限条件,更深入地去挖掘本质的东西。这个也是复盘的大坑。每次复盘我们都能发现一些问题,发现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但是这些问题,这些不完美的地方是不是就一定要有措施去施加影响,一定要设计相关制度或机制来解决呢?不一定。很多时候就真的是很偶然地出现一次,如果发生成本和风险也可控,那么我们可以多观察一段时间(可惜的是能做好等待和观察的人不多)。历史上的以少胜多案例总是被大书特书,让大家觉得只要学习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案例好像就能重复以少胜多一样。要知道,以少胜多案例总是被大书特书的原因就是因为太特殊,是非常特别的个例。数量优势才是规律,集中优势兵力各个突破才是规律。举例是把事情解释清楚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我每次举例我都心里有点担心,就怕自己举的例子是特例。特例听起来一般都很嗨,虽然是真的,是事实,但对总结规律和做好决策来说没有太多意义。现在一些鸡汤文章,特别喜欢举一些特例,让人热血沸腾,好像模仿这些特例的做法就可以像特例一样。先不说模仿的人有没有特例的条件,就算有特例的条件,这些特例发生的概率可能也是非常低的。
第四步:甄别全面还是片面
我们已经甄别了真假,事实还是观点,个例还是规律。假设我们甄别后发现数据和规则确实是真的,确实是事实和规律,那是不是就足够了呢?还不行,有些洗脑文章特别喜欢做的事情是,把事件的真实的,确实也是规律的数据和规则呈现给你,然后去推导出一些让人热血沸腾的结论。正如网上的一个段子所说:“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省吃俭用,我终于攒够了在深圳买房的钱,只要再加上父母给的2千万就够了“。很多时候真正的关键的,特殊的因素的遗漏会让整个事件的全貌扭曲。所以我们在收集数据和了解规则的时候,一定要全面。古人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不全面的数据或规则可能导致决策严重偏离正确方向。
经过上边四步甄别,数据和规则基本就可以转化为信息,作为思考的输入。
更多最新文章,请扫描下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学习者说
标签:特例,甄别,活水,决策,观点,规则,数据,事实 来源: https://blog.csdn.net/wolf711988/article/details/114177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