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排序——原理详解+代码实践
作者:互联网
预备知识
堆
定义
堆(英语:heap),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种特别的完全二叉树,它满足以下性质:
- 给定堆中任意节点P和C,若P是C的母节点,那么P的值总是小于等于(或大于等于)其子节点C的值。
- 除最底层,其它层的节点都填满,且最底层通过从左往右顺序添加元素。
- 逻辑结构为树,存储结构为数组。
分类
根据父节点和儿子节点之间的大小关系,可分为小根堆和大根堆(如下图):
- 小跟堆:给定堆中任意节点P和C,若P是C的母节点,那么P的值总是小于等于其子节点C的值
- 大根堆:给定堆中任意节点P和C,若P是C的母节点,那么P的值总是大于等于其子节点C的值
基本操作
操作 | 描述 | 时间复杂度 |
---|---|---|
build | 建立一个空堆 | O(n) |
insert | 向堆中插入一个元素 | O(logn) |
get | 获取堆顶元素 | O(1) |
delete | 删除堆顶元素 | O(logn) |
heapify | 使删除堆顶元素的堆再次成为堆 | O(logn) |
insert操作:
- 将新元素插入到堆的尾部
- 将新元素heapifyup,即依次向上调整整个堆的结构
delete操作: - 将堆尾元素替换掉堆顶元素(实现所谓删除)
- 对堆顶元素heapifydown,即依次向下调整整个堆的结构
用途
建立优先队列、找最值、堆排序等。
算法详解
首先解决一个问题,即为什么我们要进行堆排序?在正常的堆中,数据只是在父子关系的层面上有序,在小跟堆中每个孩子节点都大于它的父节点,在大跟堆中每个孩子节点都小于它的父节点。这种粒度的有序太粗糙,为了达到整体的有序,因此需要排序。
算法过程
以构造一个降序序列为例:
构造降序序列,初始化对应构建小根堆(反之,大根堆)。
一、 将待排序序列构成一个小根堆
- 设初始数组为[6,1,2,3,0,4,5,7]
- 按照完全二叉树,将数字依次填入
- 找到最下面的非叶子节点(第len(nums)//2-1个节点),开始依次调整,即根据小根堆的性质,把每个节点看做根节点,做一次heapifydown,让小元素上浮,大元素下沉
- 从下至上(数组的排列上),从右往左(树的结构上),从最底非叶子节点到根节点,对每个节点做这样的调整
二、 将堆顶元素和末尾元素交换此时末尾元素就是最小值
三、将剩余n-1个元素重新构造成一个小根堆,得到n个元素的第二小值
四、 反复执行二、三步,得到降序有序序列
时间复杂度分析
O(nlogn). 其中,构造小根堆时间复杂度为O(n),每个元素下沉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n),一共有n-1个元素需要下沉,故总共消耗的时间为O(n+(n-1)*logn),即O(nlogn).
空间复杂度分析
O(1). 堆本身所占用的数组空间n不计算在内(空间复杂度仅计算辅助变量所开辟的空间大小),对于原地排序而言,空间复杂度为O(1).
稳定性分析
不稳定。
代码实现
def heapSort(nums):
n = len(nums)
# 初始建堆,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往上,依次做heapifyDown
for i in range(n//2 - 1, -1, -1):
heapifyDown(nums, i, n)
# 堆排序(调整堆,使有序)
for i in range(n-1, 0, -1):
nums[0], nums[i] = nums[i], nums[0]
heapifyDown(nums, 0, i)
def heapifyDown(nums, i, n):
lt, rt = 2*i+1, 2*i+2
smallest = i
if lt < n and nums[lt] < nums[smallest]:
smallest = lt
if rt < n and nums[rt] < nums[smallest]:
smallest = rt
if smallest != i:
nums[smallest], nums[i] = nums[i], nums[smallest]
heapifyDown(nums, smallest, n)
标签:smallest,nums,代码,元素,堆排序,详解,复杂度,小根堆,节点 来源: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365868/article/details/114112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