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学会提问》读书笔记

《学会提问》读书笔记

作者:互联网

《学会提问》

《学会提问》看书本名字觉得像是一本教人如何针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的书本,书中可能会讲到提问的方式,提问的时间,提问的语气等等,这些相关内容。但书本看完几章后,发现其实不是,这本书是一个教人批判性思维的书籍,针对别人说得话,如何知道他的论题,理由,以及结论,以及理由的合理性、可信性,理由对结论的支撑性,推理过程的谬误,以及一个理由可能获得的多种不同结论等等。
更像是一本适合辩论选手观看的书,教你如何捕捉对方辩手语言中的漏洞;也适用于一般场景的争论;或者是用于写作时,如何让自己的结论站的住脚,同时不容易引起歧义。
正如书本最后总结的一样,批判性思维的并不是用来让你显得智力超群,问题考虑全面,更不是让你摆出一副态度:“哈哈,我可逮着你的一个错了”,批判性思维是通情达理的人的坚实基础。


整本书的行文结构紧凑,环环相扣,很有条例。下面就以章节为节点来总结每一章都讲述了什么,丛总可以学习到什么。

第一章 学会提出好问题

我的理解这一章并没有具体介绍如何进行提问,实际上整本书也不是讲提问的技巧性知识,而是如何从一段话或者一段文字中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发问。第一章更像是从整体上了解批判性思维。

人的思维方式可大致分为两类:海绵式思维淘金式思维
简单说,海绵式思维就是怼外部信息全盘接受,淘金式思维则是披沙拣金,针对自己所见所闻进行互动,从而决定他们到底价值几何。
海绵式思维显著的优点:尽量多的吸收外部知识,这些获取的知识将为后续进行复杂思考打下基础;海绵式思维是一种被动的思维方式,这种被动方式,在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个好的起点,但这种被动思维方式同样也有致命的缺点:对纷至沓来的信息和观点,无法做出有效的取舍,常常对最新读到的一切深信不疑。

淘金式思维也即是我们所说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又可以分为两类:弱势批判性思维强势批判性思维
所谓弱势批判性思维就是对别人的言论提出质疑,但主要用来捍卫自己当前的看法。
强势批判性思维则是一视同仁地质疑一切主张,包括我们自己的主张,辩证地看待我们的初始看法,不自欺欺人也不人云亦云。

拥有批判性思维对自身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但对多数人来说并不喜欢别人来探询他们的思考过程,这个时候如何让对话进行下去,有几点认识是需要注意的:


第二章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这一章主要讲找到一段话或问题的论题和结论

文中将论题分为两类:描述性论题规定性论题
简单说,描述性论题就是有关世界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什么样的问题。如,

规定性论题则是有关世界是什么样的问题。
如,

文中给出的建议就是:我们在写作和演讲时,让结论或论点先行,然后通过一类理由进行论证和推理,保证言之有物。这样有助于读者或听众理解。


第三章 理由是什么

通过理由来支撑结论。这一章没有过多内容要讲,文中更多讲的是,理由的作用和理由与结论的关系,以及如何找到这些理由。

摘抄文中一段话:

哪怕你过去已经对这一论题下过功夫研究,你还是应该去探究其他可能存在的理由。一方面,你之前的研究也许是在你还未决定采用批判性思维标准的时候进行的,因此有可能显得武断和片面。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以前的研究也许开展的并不正规,没有坚持不懈地去努力挖掘众多的理由和证据。还有一个原因你应该去探究其他可能存在的理由,那就是你之前的研究很可能已经跟不上形势和潮流了。

我们在听完或看完别人的理由后,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这样有助于理解理由含义和理由对结论的支撑。


第四章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通常有些词语有多重含义,而我们却常常误解所读的文章或听到的言论的意思,因为我们常常想当然地以为很多词的意思都是显而易见的。

这些歧义词通常在出现在理由和结论中时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我们通常也需要从这些词里进行查找,看有没有存在多重含义的词。

比如,“大家牌催眠药,30分钟见效”,那么这里的见效就是一个多重含义的词,我们就需要提防。
至于我们如何判断这些词是不是有歧义的词,可以通过反串。问下自己,如果你采取与作者相反的立场,你会不会选择用不同的方式来定义这些词或短语?

有些词语带有情感色彩,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这些词语可能本身不带有情感色彩,但他们的有些含义却会激发我们心中的特定情感而获得附加的感情色彩。而这些词语,有些能激发我们正面的情绪反应,有些则会抑制我们心中负面情绪反应。这些词语的危害在于,它们感动我们的能力大大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描述性定义,从而会让我们的思维短路。


第五章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在描述理由时通常会基于一些假设。

价值观:指的是人们认为较有价值而没有明说出来的观点。它树立了一定的行为规则,据此我们来衡量人类行为的品质高下。

有时我们对结论的争议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价值观的冲突,或者说由不同参照系衍生出来的不同价值观。

价值观假设:是指一种想当然的看法,认为某些相互对立的价值观中一个比另一个更重要。
价值观假设有个特点就是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它们在一种情况下适用,而一旦规定性论题的具体条件发生改变,我们就可能采用非常不同的价值观倾向。

那我们如何判断一个人的价值观假设?
答: 从一个人的所追求的自身利益出发,了解他的背景。
追求自身利益本身自然没什么错误,但是这样的追求常常限制了一个特定的作者所能包容的价值观假设。

价值观决定一个人对一个问题的看法。人与人对待问题的不同归根结底是价值观的不同,而价值观的形成与一个人的个人经历和以往的认知构建的。

描述性假设:就是没有说出来的关于世界过去、现在和将来是怎么样的看法。

因为我们的人生和经历的缘故,我们养成这些根深蒂固的想法,这些想法会以重要的形式影响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第六章 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

批判性阅读和聆听的主要目标就在于判定结论的可接受程度或者价值大小。

推理过程中会存在诡计,就是推理中的欺骗手段,作者可能会采用一些欺骗手段来说服你采纳其结论。

常见的几种推理谬误

针对以上谬误需要说明:


第七章 证据的效力如何:直觉、个人经验、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和专家意见

任何你听到的都是观点,不是事实,任何你看到的知识视角,不是全部。

典型案例的使用:

政治候选人越来越青睐在演讲中展示典型案例,他们知道案例中所表现出的丰富细节会激发听众热烈的情感回应。

针对典型案例需要注意的是,有没有强有力的相反例子?

针对当事人证词,有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书本封底我们最可能见到的总是最好的溢美之词,而不是最有代表性的读者反响。
这里其实有一个心理学上的现象:我们的期盼心理极大影响到我们经历事件的方式。


第八章 证据的效力如何: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


第九章 有没有替代原因

找到多个替代原因可以让批判性思考的人真变得理智而谦逊。

有些看似关联的理由和结论有所关联,但可能只是事件的发生有了先后造成的,两者可能并没有什么因果。所以,在听到一些因果推理后,我们通常需要思考一下没有其他的理由导致了这个结果。

另外,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试图找出一件事的简单而又唯一的原因,而事实上这个原因是由许多共同作用的原因联合起来的结果–这些原因共同起作用创造了事件发生所需要的大环境。

我们找到的任何一个单独的原因都极有可能是引起事件发生的其中一个原因,而不是其唯一的原因。

相关不能证明存在因果!
“在这之后”不等于“因为这个”。


第十章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第十一章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你要记住几乎任何一个你所遇到的信息都有一个目的。换句话说,这个信息的组织结构是由别人精心挑选和呈现的,目的就是希望它能从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你的思维方式。而你的任务就是判断自己是否想成为这一目的的傀儡。

需要说明的是,在论述一个事物的时候,根据一个人的阅历,认知水平和知识面以及研究的深入程度通常来说都是不够全面的。但是不能因为说只要有信息仍然找不到就不能做出决断,那就会阻止你形成任何观点。

一个重要的建议:
利用你生活当中的各色人等,尤其是那些持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世界观的人。问问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才会接受你的结论。这样的谈话也许能引导你发现自己省略掉的重要信息。


第十二章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前面我们谈到引起一个结论的理由可能有多个;而一个理由同样也可以产生多个结论(相似或截然相反)。这也是辩证思考的核心问题,结论有时是需要站在一些假设上的。
一个人对理由的含义进行不同的推测,那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由于所有人具有不同水平的认知准确度、不同的参照体系和先验知识,对那些假设更为可取我们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意见。
但不论怎样,我们都不能让二分式思维限制我们考虑多种可能的结果。
**要寻找多个结论,我们通常需要使用条件句。**在条件句中,我们陈述一个假设的条件,目的是帮助我们得出某个特定的结论。
结论可能会有很多种,但并不是所有的结论都生来平等。

标签:结论,思维,谬误,学会,读书笔记,假设,理由,批判性,提问
来源: https://blog.csdn.net/m0_49946797/article/details/113657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