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络除颤汤】特发性震颤治疗讲解_一篇文章告诉你
作者:互联网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因发病症状为手部抖动和头部抖动,少部分出现下肢抖动,对生活很大的影响。而大部分人对这样几种病,都没抱有什么希望,因病情的顽固性,发病时间很长,所以心里就会觉得治不好。很多手抖头抖患者丧失治疗的信心,是因为疾病的危害太大,摆脱太难。然而正是因为疾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严重的威胁,我们就更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特发性震颤这个病的临床症状手抖头抖,当你走在路上,别人都是异样的眼光看着你,或者是吃饭期间,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你。这就间接的对特发性震颤患者的心理造成了伤害。然而,特发性震颤摆脱起来非常的慢,这些因素都让患者和家属们头痛不已。但是面对这些困扰,我们只有采取正确的治疗才能够达到效果。
特发性震颤治疗讲解
因为笔者在诊所见过很多特发性震颤病人,其中有一些服用中药后效果作用特别显著,在这里笔者以中医观点讲述一下特发性震颤这个疾病,及一篇案例作为参考
特发性震颤属于中医“颤证”范畴,本质为虚。而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盛,肝肾亏血是本病的病机,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特发性震颤病程较长,多见于中老年人,呈进行性加重,以肢体震颤为主要表现。和老年人精血衰竭,肝肾不足,阴阳失衡有关。人们中年以后,肾精渐亏,若是身体先天不足,或者劳欲伤及肾,因为肝与肾关系尤为密切,肾精亏耗较大,则不能滋养肝木,导致筋脉失濡,木燥生风,所以出现四肢震颤,肝肾属于同源,肾虚则水不涵木,所以出现肝肾阴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震颤就形成了,若是水不涵木,肝肾交亏,则肾虚髓减,脑髓不充,下虚则高摇。若是中焦脾胃受损,则痰湿内生,土不栽木,亦致风木内动,出现震颤,下面分享一则案例共大家参考。
特发性震颤治疗讲解
男,57岁,出现特发性震颤4年,周身肌肉震颤1年余。吃饭,写字,系扣子,等精细动作出现严重抖动情况,在生气、紧张等情绪下症状加重,以双上肢为主,面色萎黄,不自主震颤,口干,纳呆,眠可,小便黄,大便干,舌体瘦小,舌质黯红,苔薄黄腻,脉沉细。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不自主震颤、1年前出现周身肌肉不自主震颤,多方求治用药,效果不佳。
辨证:肝肾亏虚,阴虚风动。治法:健脾补肝肾,滋阴熄风。
药用:陈皮,半夏,茯苓,炒莱菔子,焦山楂,焦建曲,连翘,杜仲,川断,桑寄生,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远志,石菖蒲,金钗石斛等(因为每个人症状不同,用药不一,怕误导大家,在这我就不明确指出了。)30剂,日1剂,水煎取汁250mL,分2次服。
用药30天,震颤减弱,但还是睡眠较差,醒后较难入眠。守上方,加枸杞子,山萸肉。30煎服法同前。后:周身肌肉颤抖偶发,纳食正常,睡眠也有所改善,守上方,仅三个月震颤消失。
按患者中年,久病脾虚,肝肾渐衰,阴液枯竭,不能濡养筋脉、肌肉,以致风从内生,肌肉震颤。故以健脾化痰为主,顾护后天,以生气血,荣四末。滋补肝肾,育阴熄风为辅,以生阴液,养清窍。加用杜仲、川断、桑寄生、五味子、天冬、当归、石斛等药以补肝肾、养精血;陈皮、半夏、茯苓、生龙牡、远志、石菖蒲等药以化痰安神。二诊,患者痰湿渐去,脾气渐复,仍有阴液不足,再加枸杞子、山萸肉以增强滋阴熄风之功,诸药共用,切中病机,故获良效。
标签:除颤,肝肾,阴液,患者,活络,震颤,肌肉,特发性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candom110/p/13024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