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三大误区 —— 《区块链技术指南》
作者:互联网
目录
误区一:区块链是一种颠覆性(Disruptive)的新技术
首先,区块链不是一项新技术,而是一个新的技术组合。其关键技术,包括P2P动态组网、基于密码学的共享账本、共识机制(拜占庭将军问题,即一种分布式场景下的一致性问题)、智能合约等技术,都是已经有十年以上的老技术了。但是,中本聪将这些技术很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完善的激励机制,用经济学原理来解决传统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
其次,这个技术组合虽然有其独到的创新之处,但并非是颠覆性技术,是现有技术的有力补充。目前大部分人已经认同,区块链是“价值互联网”的基础协议,从这个角度看,其地位与当前“信息互联网”的HTTP协议相当,两者都是建立在TCP/IP协议之上的应用层协议,同是互联网的两大基础协议。因而,两者是互补而非颠覆的关系。 最后,这个技术组合,并未颠覆现有业务,而是引入了新的思想,去改善和改造现有业务模式,从而为大众提供更好的、普惠的服务。如英国和中国,在考虑摈弃比特币的挖矿机制后,通过借鉴数字货币的一些机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可跟踪、可追溯、数字化的法定货币。
误区二:区块链就是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的
首先,很多人认为Decentralized是区块链的核心特征,并将其翻译为“去中心化”。然而这个最早由国内“币圈”所做出的翻译,多少有一点主观和政治化的色彩。作为软件系统的网络架构一般有三种模式:单中心、多中心、分布式。单词Decentralized只是表明不是单中心模式,可能为多中心或弱中心,也可能是分布式的。所以在中国台湾地区,大多将Decentralized翻译为“分散式的”而不是“去中心化的”。 其次,在中本聪的整篇论文中并没有提到过Decentralized,而只有Peer-to-Peer(P2P)。在2016年6月召开的W3C区块链标准会议上,以太坊的核心开发团队EthCore就明确表示,不再使用Decentralized这个词,而是用P2P、Secure、Serverless这类纯技术性词语。 最后,The DAO事件表明,完全去中心化是不可行的。误区三:区块链交易存在很大的延迟(Delay)
在使用比特币进行支付时,一般需要10分钟才能完成一次支付确认。如果要保证支付交易的不可逆转,通常需要等待连续的6个数据块完全确认,这至少需要1个小时的确认时间。而我们通常使用的银行网银支付和第三方支付,通常都是秒级完成的。与之相比,使用区块链的比特币支付实在太慢。 然而,我们再考虑一下跨境支付的场景,当我们使用Swift完成一次跨境汇款时,通常需要3~5个工作日,对方才能收到相应的款项。而使用比特币进行跨境汇款,仅仅需要一个小时就能收到汇款。如此比较起来,比特币支付已经是非常快了。 为什么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结论?因为,对于比特币支付来说,支付确认过程即是清算和结算的过程。如果把支付过程和清结算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比较两类支付的延迟时间,使用区块链进行交易还是很快的。区块链交易的本质,是大幅减少了交易后的处理工作,消除了大量的人工干预过程,从而提高了交易效率。 通常我们把区块链分为公有链、私有链、联盟链三种,比特币和以太坊都属于公有链范畴。在数字货币之外的场景中,尤其是在金融领域中引入区块链技术,将面临很多问题。如何引入以及引入哪种区块链,还存在许多权衡决策方面的障碍。 第一,主流金融机构难以接纳公有链。 第二,私有链与公有链架构差异大。 第三,私有链和联盟链还很不成熟。标签:Decentralized,比特,技术,误区,支付,区块,链三大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aiMiku/p/12460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