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学习day03-常见诗人大全-先秦时期(诗经+屈原+庄周+左丘明+韩非+李耳+列御寇+孔丘+荀况+孙武)
作者:互联网
文章目录
常见诗人
先秦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在内容上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它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写作手法,开创了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历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不同程度地受到《诗经》的影响。
代表作:《关雎》、《蒹葭》、《氓》、《采薇》、《静女》、《桃夭》、《伐檀》、《硕鼠》
1.关雎
2.蒹葭
3.氓
4.采薇
5.静女
6.桃夭
7.伐檀
8.硕鼠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代表作:《离骚》、《天问》、《渔父·屈原既放》、《九歌 湘夫人》、《九歌 山鬼》、《九歌 湘君》、《九歌 国殇》、《九歌 东皇太一》
1.渔父·屈原既放
2.离骚节选
3.天问节选
4.九歌 湘夫人节选
庄周
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名周,汉族,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梁园区蒙墙寺村)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代表作:《庄子》,其中名篇《逍遥游》、《齐物论》
1.逍遥游
2.齐物论节选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代表作:《春秋左氏传》、《国语》
1.《左传》
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 《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2.《国语》
经典句子
2.1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顺从善良就像登山一样,人生如果选择了走正道,那么自己的地位就会越登越高。顺从邪恶,九像山崩一样,人生如果选择了邪路,那就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终归是要崩溃的。这句话常用来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2.2 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
堵塞流水如果不堵住源头,那么水一定还会再次流出来。这句话比喻处理问题必须要从根源着手。
2.3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时
大旱的时候就要收购船只,洪涝的时候要售卖船只,然后用这部分钱去购买车辆,等到大旱的时候再抛售车辆。
2.4 轻则寡谋,骄则无礼
轻举妄动做起事来就会缺乏思考,骄傲自满的人与人相处就会缺乏礼数。
2.5 王事唯农是务,无有求利于其官,以干农功
在天下所有的公事中,务农是最重要的事情,没有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干涉农事的。
2.6 兄弟谗阋,侮人百里
兄弟尽管在家中相互争斗,但是遇到外人的欺辱,就要一致对外。
2.7 听和则聪,视正则明
经常听见正理,看见美好的事物,就会心明眼亮。
2.8 言之大甘,其中必苦
话说得太甜蜜动听,说话者就必定别有用心。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只要我们在接人待物时能够严谨、仔细,多思考对方的甜言蜜语,我们就不会轻易犯错误,就会使奸诈的人没有可乘之机。
2.9 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
天地之道的,自然规律,告诫我们:做事可以追求圆满,但是也不能过分。取得了盛势,也不能骄傲自大。就是有功劳,也不能自恃有功,而自满自足,从而去轻视别人。永远保持着,戒骄戒躁的,良好作风与品质。这就是所谓的,天道了。
韩非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代表作:《韩非子》
经典句子
李耳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 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故里鹿邑县亦因老子先后由苦县更名为真源县、卫真县、鹿邑县,并在鹿邑县境内留下许多与老子息息相关的珍贵文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代表作:《道德经》
经典句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列御寇
列子(大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75岁),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代表作:《列子》
经典句子
孔丘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代表作: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
荀况
荀况即荀子(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汉族,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县)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代表作:《荀子》,其中名篇《劝学》
劝学经典句子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45-前470),字长卿,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人,是吴国将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今日在山东、江苏苏州等地,尚有祀奉孙武的庙宇,多谓之兵圣庙。
代表作:《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
计谋 | 使用 |
---|---|
第一套胜战计 | 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 |
第一计 瞒天过海 | 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伪装的手段迷惑、欺骗对方,使对方放松戒备,然后突然行动,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 |
第二计 围魏救赵 | 当敌人实力强大时,要避免和强敌正面决战,应该采取迂回战术,迫使敌人分散兵力,然后抓住敌人的薄弱环节发动攻击,致敌于死地。 |
第三计 借刀杀人 | 在对付敌人的时候,自己不动手,而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去攻击敌人,用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再进一步,则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使其自相残杀,以达到致敌于死地的目的。 |
第四计 以逸待劳 | 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
第五计 趁火打劫 | 当敌方遇到麻烦或危难的时候,就要乘此机会进兵出击,制服对手 |
第六计 声东击西 | 抓住敌人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
第二套敌战计 | 处于势均力敌态势之计谋 |
第七计 无中生有 | 把没有的东西却说成“有”来迷惑敌人,但是无中生有只是短暂之计,虚张声势,敌人最后还是会发现,所以在最后要在敌方发现前,用其他计谋消灭敌方 |
第八计 暗度陈仓 | 利用敌人被我“示之以动”的迷惑手段所蒙蔽,而我即乘虚而入,以达军事上的出奇制胜 |
第九计 隔岸观火 | 运用本卦顺时以动的哲理,说坐观敌人的内部恶变,我不急于采取攻逼手段,顺其变,“坐山观虎斗”,最后让敌人自残自杀,时机—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举成功。 |
第十计 笑里藏刀 | 运用政治外交上的伪装手段,欺骗麻痹对方,来掩盖己方的军事行动。这是一种表面友善而暗藏杀机的谋略。 |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 如果暂时要以某种损失、失利为代价才能最终取胜,指挥者应当机立断,作出某些局部、或暂时的牺牲,去保全或者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 |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 看准敌方在移动中出现的漏洞,抓住薄弱点,乘虚而入获取胜利的谋略 |
第三套攻战计 | 处于进攻态势之计谋 |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 故意拨动草丛把蛇惊动了,才能够发现它捕捉它。 |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 兵家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甚至是看去无什用处的东西,努力争取主动,壮大自己,即时利用而转不利为有利,乃至转败为胜 |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 战场上若遇强敌,要善用谋,用假象使敌人离开驻地,诱他就我之范,丧失他的优势,使他处处皆难,寸步难行,由主动变被动,而我则出其不意而致胜 |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 紧逼不放会让敌人不顾一切的反扑,放他逃走反而会减弱敌人的气势。紧紧跟随着但不去逼迫敌人,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消耗敌人的体力瓦解敌人的斗志。最后,散而后擒兵不血刃,等敌人溃散了抓住他,甚至兵器上都不用沾到血就能胜利了 |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 用类似的事物去迷惑、诱骗敌人,使之懵懂上当,中我圈套,然后击败敌人。 |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 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 |
第四套混战计 | 处于不分敌友、军阀混战态势之计谋 |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 有清醒的头脑能找到让敌人强大的根本原因 |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 打仗时要得于抓住敌方的可乘之隙,而我借机行事,使乱顺我之意,我便乱中取利 |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 保存阵地的原形,造成强大的声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贸然进犯,而我却可以隐蔽地击破另一支敌军。 |
第22计 关门捉贼 | 对弱小的敌人,要加以包围歼灭;对垂死挣扎的敌人,如果从后面急追远赶,那是很不利的。 |
第23计 远交近攻 | 处于不利的形势,要考虑(阻止)它发展的方向,攻取附近的地方,就有利,攻击远隔的地方,就有害 |
第24计 假道伐虢 | 处在两个大国中的小国,面临着受人胁迫的境地时,我若说援救他,他在困顿中会不相信吗 |
第五套并战计 | 对付友军反为敌态势之计谋 |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 多次变动敌人的阵容,把他的兵力调开,等待他自己败阵,然后用谋进攻他 |
第26计 指桑骂槐 | 强大的慑服弱小的,要用警戒的方法来诱导它 |
第27计 假痴不癫 | 宁可假装不知道的,不行动,不可假装知道而轻举妄动。要沉着,不要泄露一点机密 |
第28计 上屋抽梯 | 故意露出破绽,引诱敌人深入我方,然后选择有利时机,断绝敌人的前应和后援,使它完全处于死地。 |
第29计 树上开花 | 借别人的局面布成阵势,兵力弱小的看来阵容也显得强大 |
第30计 反客为主 | 有空子就要插脚进去,扼住他的主脑机关 |
第六套败战计 | 处于败军态势之计谋 |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 利用敌人自身的严重缺点,己方顺势以对,使其自颓自损,己方一举得之。 |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 |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 在布下一重重的疑阵之后,能使来自敌内部的间谍归顺于我 |
第34计 苦肉计 | 人不自己迫害自己,受迫害必然是真的;真的变假,间谍便乘机活动 |
第35计 连环计 | 敌方兵力强大,不能硬打,应当运用谋略,使仓储自相牵制,借以削弱他的力量 |
第36计 走为上 | 全军退却,甩开敌人,以退为进,待机破败,这是不违背正常的法则的 |
标签:御寇,老子,计谋,楚国,左丘明,荀况,公元前,敌人,古诗词 来源: https://blog.csdn.net/accountantJulie/article/details/104192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