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应该具备的素养和能力
作者:互联网
本文转自知网研学微信公众号同名文章《研究生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
河南大学程民生教授认为:作为一名研究生,他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描述:
1 学术素养
1.1 找北:认知方法的确立
新的教育观念是:认知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诸君将来不一定要做学问,但一定要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学问不仅表现为知识的存量,更表现为知识的增量,表现为创造力、智慧、眼界、气质和气场。
比如说,历史学家的价值不在于历史知识和著作,在于用历史眼光分析事物。
1.2 什么是北:学术思维的训练
这里讲的思维,就是研究方法的思路。
一切研究都是从提问开始的。
所谓的发现问题,一,是别人没有看到的,你看到了;再者,就是大家都看到了,你看的角度不同,或者看的更深刻,或者与别的问题联系在一起了。
2 研究能力
2.1 选题是命
法国史学家费弗尔指出:
“提出一个问题,确切地说来,乃是所有史学研究的开端和终结。没有问题便没有史学……这两个程序构成了所有现代科学工作的基础,这就是,提出问题和形成假设。”
明确的问题意识正是现代学术的一个核心的方法论特征。要求学者要以十分明确的方式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又围绕这一问题使用尽可能全面的手段、途径、方法来回答问题,证实或推翻假设,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学术研究就是问题和答案不断演变的进程。
金圣叹说:“题目是作书第一件事,只要题目好,便书也作得好”。
我们写文章投稿,编辑首先看题目。
一看很新,或很深,才往下看内容,即使写的不大好,也可能发表。
2.2 选何题
核心问题是创新,新题目。
论文成功与否、质量高低、价值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章是否有新意。
所谓新意,即自己的新看法、新见解、新观点。有了较新颖的观点(即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点上能给人以启迪),文章就有了灵魂,有了存在的价值。
大路边看见的题目当然就是大路货,要像陆游一首词中说的那样: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找到处于这种位置的梅花,就是新发现。
2.2.1 文章的创新点
对文章的创新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
填补空白的新发现、新发明、新理论:
-
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完善、创新:
-
在众说纷纭中提出独立见解,挑战或推翻前人定论:
-
对已有资料、观点作出创造性综合。这点要重点强调:之所以这也是一种创新,就在于作者在综合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引导人们去解决问题。整理者把散置在各篇文章中的学术精华较为系统地综合成既清晰又有条理的问题,明人眼目,这就是创造性综合。综合也是创造,知识的综合必将引起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这就是最富有创造性的综合思维方式。
2.2.2 论文创新的关键点
具体而言,论文创新有以下几点。
- 第一,内容新、观点新。这类论文写好了,价值较高,社会影响也大。看起来很难,其实,只要内容是新的,别人没有研究过,就会有新观点。
- 第二,以新的材料论证旧的课题,从而提出新的或部分新的观点,甚至不必有新的观点。秦桧是千古罪人,再研究也难以翻案,但有人写了篇《从<金史>的记载看秦桧》,用新材料,新角度得出老结论,仍是好文章好题目。
- 第三,以新的角度或新的研究方法重做老的课题,从而得出全部或部分新观点。
- 第四,对已有的观点、材料、研究方法提出质疑,虽然没有提出自己新的看法,但能够启发人们重新思考问题。
有的题目不用想就知道结论,而且是常识。如《读书与写作》《外语学习与走向世界》。
2.3 如何选题
- 第一,由大缩小法。首先确定一个方向,在方向的范围内再去选择具体的题目,以便于今后进一步扩展。
- 第二,兴趣培养法。你对哪些问题感兴趣就有了原动力,就会深入下去。而任何问题只要一深入,总会发现新问题。
- 第三,读书发现法。这是基本的形式。如读书中发现某一事物模糊不清,发现一个词很费解(查词典、互联网都没有解释),发现一个现象没人研究过等。这种形式可见你的功力,是从书史沙里淘金得来的。
- 第四,现实反求法。由现实生活反求历史课题。比如瘟疫的分布、时间、范围研究?
- 第五,理论启示法。由理论启发而来课题,或者说想象着应该有什么问题可以研究。
- 第六,改头换面法。广泛查询相关领域的论文目录,从别人的选题中启发自己,移植到本专业。
- 第七,自我创造法。最重要的是,不要依赖记载给你的现成课题,范式的创新必须突破既定范围,注意记载没有提供的课题。
2.3.1 选题注意事项
- 第一,题目的难易要适中。学位论文要求整齐、结实。忌散、虚。选题要大小适中。不要太大,功力不够、时间不够、材料不够,往往流于空洞,没有价值。太小了更需要功力深挖,否则不足以当学位论文。
- 第二,扬长避短,因人而异。你善于宏观思维,去搞观点的阐发、归纳、论述;你善于微观思维,好静不好动,去搞考证、统计。清代学者章学诚,在其论学著作《文史通义》中曾谓:“高明者多独断之学,沉潜者尚考索之功,天下之学术不能不具此二途。”所谓“独断之学”,即有独创之见。既要有不依附他人的独断之学,又要有专心沉潜的考索之功,这是做学问的两条途径。
- 第三,了解本课题以往的研究动态。查询有关论文目录,了解研究动态,进免撞车或重复。《知网》《万方》等。
- 第四,经营标题。标题要美化,要有吸引力。有的只是词语顺序调换。
研究能力当然不止发现问题,
还有分析问题能力、概括问题能力、收集资料能力、写作论文能力
…………
这些是各自专业、导师传授的,更多是自己摸索出来的
3 学术规范
学术规范表现为七种形式
3.1 实质
即内容是否具有学术上的原创性,
是否对所研究的对象具有实质性的推进意义。
这是学术规范的灵魂、最高学术规范。
就是把创新理解为任何学术成果的存在方式,
换言之,学术规范的作用不是“促进学术创新”,
而是把创新理解为任何学术成果得以成立的前提。
也就是说,不具有创新意向的成果根本就不是学术成果。
从事学术活动就是从事创新活动。
简言之,学术就是创新。
3.2 形式
即形式上是否具有合法性:
具备中英文标题、内容提要和关键词
具备参考文献
没有重复发表
没有一稿多投
没有抄袭、剽窃、作伪注和篡改数据等不良倾向。
3.3 范式
所谓研究范式,是指在展开某项具体的学术研究之际,
研究者必须具有的
独特的学术视野和必须遵守的写作程序。
独特的学术视野,
包括独特的问题意识、相关的理论素养和学术研究的切入点。
这实际上涉及了历史研究的方法论。
学术视野的独特性最终体现在论著的写作程序中。
3.4 引文
-
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凡引用他人成果,包括观点、方案、资料、数据、对资料的挖掘成果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应详加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
-
出处规范。首要的是全文的文本一致,比如数字(如卷数,期号、出版年月),文献的顺序是作者,书名,卷数,篇名或年月日,篇名后的序号,出版信息、页码。行文中所加的注如地名、年代,要注意前后的一致。
3.5 成果
-
不得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
-
反对粗制滥造和低水平重复,避免片面追求数量的倾向。
-
学术成果不应重复发表。另有约定再次发表时,应注明出处。
-
学术成果的署名应实事求是。署名者应对该项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教师署名问题。
-
凡接受合法资助的研究项目,其最终成果应与资助申请和立项通知相一致:若需修改,应事先与资助方协商,并征得其同意。
-
研究成果发表时,应以适当方式向提供过指导、建议、帮助或资助的个人或机构致谢。
3.6 评价
3.7 批评
4 自我心态
4.1 享受学问
作学问就像勘探金矿一样
就像侦破案件一样
有曲径通幽的新奇
有柳暗花明的乐趣
有石破天惊的喜悦
学问是可以享受的
学问的美是应当欣赏的
孔子将“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问的美妙,只有沉浸其中才能享受。
人生的本质是享受,享受的前提是事业,如果能学会享受学问,
把事业和爱好、乐趣结合,那就达到了做学问的最高境界。
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4.2 享受做人
我们要树立的人生观是:
作为人有尊严地生活,
作为知识分子有价值地生活。
人生有两件事:做人和做事。
成材不成材先放一边,
先要当个好人。
标签:具备,研究生,创新,题目,研究,成果,问题,素养,学术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repoxu/p/16424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