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

作者:互联网

一、表达的逻辑

第1章 为什么要采用金字塔结构

我们听别人说话时,会将同时出现的或位置相邻的思想关联起来,努力用某种逻辑模式组织它们。

最有效的方式是:先提出总的概念,再列出具体项目,即自上而下地呈现思想。

自上而下,结论先行

受众在接受信息时,总是在寻找一种能够将所有输入信息联系起来的结构。为了保证他找到的结构就是你希望他采纳的结构,必须提前把这种结构告诉他。

读者会将读到的思想进行归类分组和总结概括,以便记住。

如果作者传达给读者的思想已事先进行了归类和概括,并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呈现,读者就更容易理解。

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

文章思想必须符合一下原则:

  1. 纵向:文章的任一层次的思想必须是其下一层思想的概括;
  2. 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3. 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逻辑结构顺序组织;

要写出条理清晰的文章,关键在于在开始写作之前,先将你的思想放入到金字塔结构中,并根据以上规则进行检验。

让任何一条规则不符,都说明思想存在问题,或者思想还没有得到充分完善,或者组织思想的方式不能立刻让读者理解你想表达的信息。

第2章 金字塔内部的结构

不要幻想一坐下来就能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

金字塔中的。子结构能够加速你梳理思想的过程:

  1. 主题与子主题之间的纵向关系。
  2. 各子主题之间的横向关系。
  3. 序言的叙述方式。

纵向关系

避免在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之前引起读者的疑问。同时也要避免。在引起读者疑问之前预先给出问题的答案。

横向关系

序言的结构

背景,冲突,疑问,回答——能够确保在引导读者了解你的思维过程之前,读者和你站在同一位置上。

序数式的序言说明了发生冲突的背景以及冲突引发的疑问,而这个疑问正是文章将要回答的。一旦你提出了对该疑问的回答(即位于文章金字塔顶端的思想。)就会使读者产生新的疑问,你就要在文章结构的下一层回答这些新的疑问。

这三种子结构(纵向的疑问-回答式的对话,横向的演绎或归纳推理,讲故事式的序言)能够帮助你找到构建金字塔结构所需的思想。

第3章 如何构建金字塔?

自上而下法

金字塔结构中互相关联的各要素

在最顶部的方框填入

将答案与序言对照

确定关键句要点

组织支持以上思想的论据

以自上而下构建金字塔的步骤如下:

  1. 画出主题方框。在方框中填入要讨论的主题。
  2. 设想主要疑问。你的文章将面对哪些对象?你希望文章能回答读者哪些问题?
  3. 写出对该疑问的回答。
  4. 说明背景。把要讨论的主题与背景相结合,做出第一个关于该主题的不会引起争议的表述。
  5. 支出冲突。背景中发上了哪些冲突,以致引发了读者的疑问?
  6. 检查主要疑问和答案。直接引导读者提出主要疑问。

以上步骤的目的是确保你了解自己将要回答哪些疑问。

自下而上法

自下而上思考:

  1. 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2. 找到各个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 得出结论。

初学者注意事项

  1. 要先尝试自上而下法。
  2. 序言先写背景,将背景作为序言的起点。
  3. 多花点时间思考序言,不要省略这一步。
  4. 将背景放在序言中。
  5. 序言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内容。
  6. 在关键句层次上,更宜选择归纳法而非演绎法。

第4章 序言的具体写法

序言的故事结构

序言总是在向读者陈述其已知的信息,它的意义在于说明了某种背景,在这种背景中发生了某种冲突,从而引发了某种疑问,而整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回答这个疑问。

序言要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是为了让读者抛开其他思想,专注于你的话题。

激发读者兴趣,吸引注意力:新奇、悬念、与读者本人相关。

什么是冲突

多数文章回答了以下4个疑问之一:

背景(关于文章主题的公认事实) 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并引发读者提出疑问的因素) 读者的疑问
需要完成某项任务 发生了妨碍完成任务的事 我们应该怎么做
存在某个问题 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案 如何实施解决方案
存在某个问题 有人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该方案是否正确
采取了某项行动 行动未达到预期效果 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什么是关键句要点

关键句要点(或称要点、核心观点、一级结论、一级论点、重要结论)不仅要回答由文章主题思想引起的受众的新疑问,还要呈现文章的框架结构。

结构:

背景

冲突(疑问)

主题思想

最好不要用背景、介绍作为某一章节的标题,因为这种标题所含信息与其他标题所含信息肯定不在同一个抽象层次上。

序言应该写多长

如果在序言上就出现了图表,那你肯定过多强调了已知事实。

序言最好遵循一下原则:

  1. 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而不是告诉读者某些信息。
  2. 序言必须包含故事所需要的3要素,即背景、冲突和答案。
  3. 序言的长度取决于读者和主题的需要。

序言4要素:

  1. 介绍背景
  2. 指出冲突
  3. 引发疑问
  4. 给出答案

第5章 演绎推理与归档推理

金字塔中的思想以3种方式互相关联——向上、向下和横向。

上一层次思想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和概括,下一层次思想则是对其上一层思想的解释和支持。同一组思想之间存在特定的逻辑顺序,具体的顺序取决于该组思想是演绎推理关系,还是归纳推理关系。

演绎推理是一种线性的推理方式,最终是为了得到一个逻辑词“因此”引出的结论。

归纳推理是将一组具有共同点的事实、思想或观点归类分组,并概括其共同性(或论点)。

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过程繁琐,主要是因为它必须从简单明了的思想推导出复杂的思想。

如果读者更关心“如何做(how)”,这时最好用归纳法构建的标准金字塔结构。

如果读者更关心“为什么(why)”,这时就需要用演绎推法表达。

演绎推理需要3步:

演绎推理也可以分为以下3步:

归纳推理

用归纳法进行创造性思维时,我们必须具备以下两项主要技能:

在归纳过程中,通常需要保持主语不变,改变谓语,或者保持谓语不变,改变主语。

总而言之,演绎关系的建立,要求推理过程中的第二步对第一步做出评述,并推导出一个结论。归纳关系则基于句子结构,必须找出各句主语或谓语之间的共同点,并根据这一相同点得出结论。

如果句子之间没有相同点,就无法得出结论,这些句子也就根本不属于这篇文章。

二、思考的逻辑

第6章 应用逻辑顺序

大脑的分析活动可归为以下三种:

  1. 确定前因后果关系
  2. 将整体分割为部分
  3. 将类似事务归为一组

时间顺序

根据结果寻址原因

为了避免出现因果关系错误,可以假设自己采取了文中提到的各项行动,并想象之后的结果,这样就可以判断必须采取的某项行动仅仅是为在时间上先于另一项行动,还是为了实现另一项行动。

解释隐含的逻辑思路

在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思想组中,主题句是要达到的结果,表述思想的顺序与采取行动的顺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一致。

结构顺序

结构顺序就是当你使用示意图、地图、图画或照片想象某事物时的顺序。

创建逻辑结构

MECE原则:

描述逻辑结构

修改逻辑结构

用结构顺序概念检查思路

写作时必须首先构思文章的结构,否则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写得一塌糊涂。按照结构写作,便于及时发现错误和遗漏。

程度顺序

指明每组中的项目(思想、观点、问题等)具有共同特性,确保将所有具有该特性的项目列入一组。在每组中,根据各个问题具有该特性的程度高低排序——该特性表现最鲜明的问题排在第一位,即先强后弱,显重要后次要。

检查逻辑顺序是判断分组是否恰当的重要手段。

当你遇到一组归纳性思想,需要找出其真实意义时,一定要先快速浏览一下该组中的所有思想。从中能否发现某种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结构顺序、重要性顺序)。

第7章 概括各组思想

三、解决问题的逻辑

本篇文章通常需要回答以下3类最常见的问题:

流程:

界定问题 → 构建分析框架 → 分析/找到解决方案 → 构建金字塔与他人交流

第8章 界定问题

判定问题是否存在,通常要看经过努力得到的结果(现状),与希望得到的结果(目标)直接是否存在差距。

5个问题的归类:

问题 归类
1. 有没有/是否可能有问题(或机会)? 2. 问题出在哪里? 界定问题
3. 为什么会出现问题? 结构化分析
4. 我们能做什么? 5. 我们应该做什么? 寻找解决方案

界定问题的框架

了解其发展历史,是确认差距的性质和把握其重要性的基本过程。

展开说明框架中的各要素

界定问题的框架需要先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把“界定的问题”写成序言

界定问题时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展开问题的各要素

第9章 结构化分析问题

四、演示的逻辑

第10章 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

页面上呈现金字塔层级的方法:

第11章 在PPT演示文稿中呈现金字塔

设计PPT的基本规则:

理想的比例是图表占90%,文字占10%。

第12章 在字里行间呈现金字塔

画脑图(在大脑中画图像)

把图像转成文字

总结

很多人反复推荐的一本书。读起来有些枯燥,感觉核心是前两部分,也有可能是因为后面没有认真读了吧。
读很容易,但是应用起来有点难。以后写文章时,会再翻看这本书的要点的,希望有用。

标签:顺序,思想,序言,读者,原理,金字塔,疑问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cloudflow/p/16350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