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三高架构
作者:互联网
互联网三高架构的技术特点、要求、设计方案
张培江
摘要:互联网的三高架构就是指设计互联网系统架构时需要满足高可用,高性能,高并发,本文对互联网三高架构的技术特点、要求、设计方案进行简绍
关键字:互联网、架构、性能
引言:互联网三高架构包括高并发、高性能、高可用,简称三高即3H。这三者都是互联网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目前所有集群分布式,微服务,云原生,中台,数据湖,大数据等等,包括SpringCloud一系列解决方案组件等等,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这三点。
一、互联网三高架构的技术特点
1.1高并发
高并发(High Concurrency)是互联网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它通常是指,通过设计保证系统能够同时并行处理很多请求。
高并发相关常用的一些指标有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吞吐量(Throughput),每秒查询率QPS(Query Per Second),并发用户数等。
1.2高可用
高可用通常来描述一个系统经过专门的设计,从而减少停工时间,而保持其服务的高度可用性。高可用注意如果使用单机,一旦挂机将导致服务不可用,可以使用集群来代替单机,一台服务器挂了,还有其他后备服务器能够顶上。或者使用分布式部署项。比如现在redis的高可用的集群方案有: Redis单副本,Redis多副本(主从),Redis Sentinel(哨兵),Redis Cluster,Redis自研
1.3高性能
高性能是指程序处理速度非常快,所占内存少,cpu占用率低。高性能的指标经常和高并发的指标紧密相关,想要提高性能,那么就要提高系统发并发能力,两者互相捆绑在一起。应用性能优化的时候,对于计算密集型和IO密集型还是有很大差别,需要分开来考虑。还有可以增加服务器的数量,内存,IO等参数提升系统的并发能力和性能,但不要浪费资源,要考虑硬件的使用率最高才能发挥到极致。要提高性能,就要避免因为IO阻塞让CPU闲置,导致CPU的浪费避免多线程间增加锁来保证同步,导致并行系统串行化免创建、销毁、维护太多进程、线程,导致操作系统浪费资源在调度上。
二、互联网三高的要求
2.1高并发
2.1.1网络
通常情况下,网络因素是导致用户体验变差的首要因素。我们需要考虑如下性能指标:
带宽:链路的最大传输速率,单位是 b/s(比特 / 秒)。在你为服务器选购网卡时,或者考虑机房专线,以及云端服务器的资源规划时,带宽就是最核心的参考指标。常用的带宽有 1000M、10G、40G、100G 等。
吞吐量:表示没有丢包时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单位通常为 b/s (比特 / 秒)或者 B/s(字节 / 秒)。吞吐量受带宽的限制,吞吐量 / 带宽也就是该网络链路的使用率。
延时,表示从网络请求发出后,一直到收到远端响应,所需要的时间延迟。这个指标在不同场景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它可以表示建立连接需要的时间(比如 TCP 握手延时),或者一个数据包往返所需时间(比如 RTT)
2.1.2CPU
CPU是决定单节点系统并发能力的核心。CPU使用率 PU 使用率描述了非空闲时间占总 CPU 时间的百分比,根据 CPU 上运行任务的不同,又被分为用户 CPU、系统 CPU、等待 I/O CPU、软中断和硬中断等
2.1.3内存
内存的性能指标主要关注的是,已用内存、剩余内存、共享内存、可用内存、缓存和缓冲区的用量等。
2.2高可用
影响系统可用性的因素很多,通常有很多因素是我们不可控的,如硬件故障或者基础设施等。我们主要可以通过提高工程化能力和优化工作流程解决。因此需要注意完善的代码质量管理体系和自动化测试体系,完善的权限管理体系,其他自动化的开发、运维工具体系
2.3高性能
性能直接影响用户的感官体验,访问一个系统,如果超过5秒没有响应,绝大数用户会选择离开。影响系统性能的因素主要有用户网络环境、请求/响应的数据包大小、业务系统 CPU、内存、磁盘等性能、业务链路的长度、下游系统的性能、算法实现是否高效等。对一些热点数据每次都从 DB 中读取,会给 DB 带来较大的压力,导致性能大幅下降。所以,我们需要用缓存来提升热点数据的访问性能,比如将活动信息数据在浏览器的缓存中保存一段时间。缓存根据性能由高到低分为:寄存器、L1缓存、L2缓存、L3缓存、本地内存、分布式缓存。上层的寄存器、L1 缓存、L2 缓存是位于 CPU 核内的高速缓存,访问延迟通常在 10 纳秒以下。L3 缓存是位于 CPU 核外部但在芯片内部的共享高速缓存,访问延迟通常在十纳秒左右。高速缓存具有成本高、容量小的特点,容量最大的 L3 缓存通常也只有几十MB。本地内存是计算机内的主存储器,相比 CPU 芯片内部的高速缓存,内存的成本要低很多,容量通常是 GB 级别,访问延迟通常在几十到几百纳秒。
三、互联网三高设计方案
3.1高并发
3.1.1、系统拆分
将一个大的系统拆分为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多个子系统,技术落地选择使用SpringCloud来做,然后每个子系统连一个数据库,这样本来就一个库,现在多个数据库,这样也可以扛高并发。
3.1.2、使用缓存
缓存,一定要用缓存。大部分的高并发场景,都是读多写少,我们完全可以在数据库和缓存里都写一份,然后读的时候大量走缓存,可以引入Redis作为分布式缓存的技术解决方案,redis单机就支持每秒几万的并发,在集群情况下更是可以达到每秒几十万的并发。
3.1.3、分库分表
分库分表,可能到了最后数据库层面还是免不了抗高并发的要求,那么就将一个数据库拆分为多个库,多个库来扛更高的并发;然后将一个表拆分为多个表,每个表的数据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提高sql跑的性能。
3.1.4、读写分离
读写分离,读流量太多的时候,还可以加更多的从库。
3.2高可用
主从复制
主主复制
3.3高性能
一个系统往往有复杂的计算逻辑,该计算会消耗大量时间,如果系统中只有一台机器处理计算请求,那么会造成请求排队、堆积,导致响应延迟增加。计算有个特点,只要输入保持不变,计算逻辑过程保持不变,那么计算结果也会不变。所以,为了提高计算性能,我们可以选择水平扩展的方式——也就是增加机器,以扩大计算性能。
标签:三高,缓存,架构,性能,并发,互联网,内存,CPU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zpj666/p/16292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