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主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

作者:互联网

主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是对企业生产计划大纲的阶段实现,以编制产成品的详细加工计划,实现产品需求与生产能力之间的平衡。

主生产计划将生产计划大纲的大类计划转换为具体的产品计划,它按时间分段计划企业应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数量和交货期,说明在可用资源的条件下,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应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什么时间生产?这是一个实际的、详细的成品产出计划,它给出了特定产品在每个计划周期的生产数量。

编制主生产计划是MRP II的主要工作内容。主生产计划的编制要以生产计划大纲(年度生产规划)为依据,并结合预测和客户订单的情况,来安排将来各个周期中应提供的产品种类和数量。主生产计划的结果体现了生产计划大纲乃至销售与运作规划的要求。

在运行主生产计划时要相伴运行粗能力计划,只要经过按时段平衡了供应与需求后的主生产计划,才能作为下一个计划层次——物料需求计划的输入信息。而主生产计划必须是现实可行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都必须是符合实际的。

作用与意义
主生产计划是MRP II的一个重要的计划层次,它起着承上启下,从宏观计划向微观计划过度的作用,并且驱动了整个生产和库存控制系统,是MRP系统不可缺少的输入。主生产计划的质量对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

主生产计划在制造业中广泛应用,它是联系市场销售和生产制造的桥梁,使生产计划和能力计划符合销售计划要求的优先顺序,并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同时,主生产计划又能向销售部门提供生产和库存信息,提供可销售量的信息,作为同客户洽商的依据,起到了沟通内外的作用。

作为年度生产规划与物料需求计划中间环节的主生产计划,能有效化解纯粹为满足客户订单的被动生产的矛盾。由于能在年度生产规划量的框架下,预先充分考虑了合理的需求与测量来参与排程,通过人工干预、均衡调节,从而能得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和均衡的生产计划,也进一步保证了微观层面的物料需求计划的均衡性和稳定性,这正是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要求。

主生产计划是生产计划大纲的延申,也是物料需求计划的基础。主生产计划在MRP II系统中的位置是一个上下内外交叉的枢纽,地位十分重要。


编制原则
主生产计划是以企业的能力为基础,通过均衡地安排生产实现生产规划的目标,使企业在客户服务水平、库存周转率和生产率方面达到目标要求,并及时动态更新计划,保持计划的切实可行和有效性。主生产计划不能有超越可用物料和可用能力的生产需求。

最少项目原则:

独立具体原则:

关键项目原则:

全面代表原则:

适当裕量原则:

基本稳定原则:

主生产计划的对象
主生产计划的计划的计划对象主要是把生产计划大纲中的产品大类具体化以后的明细产品,统称为最终项目。主生产计划就是对最终项目的需求日期和数量的说明。

最终项目通常是独立需求件,对它的需求是由外部条件决定的。但是由于计划范围和销售环境不同,从满足最少项目的原则出发,作为计划对象的最终项目也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选取。可以是产品、主要组件、虚拟物料单中的组件,也可以是产品结构中最高层次上的单个零件。

A型结构产品的MPS对象
A型结构产品形式是指:用较多种原材料和部件制造出少量品种的标准产品,这时产品、备品备件等独立需求项目通常称为MPS计划对象的最终项目。
备货生产的企业产品通常均属于此类,而且其需求量基本来自于市场预测,其参与计划的数量已经在上一层次的销售与运作计划中决定,这时只需要对其大类产品进行分量分解就可以了。

V型结构产品的MPS对象
V型结构产品形式指用较少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制造出较多品种的产品,此时一般选择较少种类的原材料或零部件层次成为MPS计划对象的最终项目。
订货生产的企业通常均属于此类,用少量品种的原材料和部件,根据客户的要求生产出各种不同品种的最终项目。例如飞机、船舶的生产,则可以选择原材料和部件等项目称为MPS的计划对象。

X型结构产品的MPS对象

MPS基本方法

MPS时间基准
MPS按照时间基准进行计划编制。主生产计划的时间基准主要有计划展望期、时段及时区和时界。

1. 计划展望期
主生产计划的计划展望期一般为3~18个月;对于MPS,计划展望期应至少等于总的累计提前期或多出3~6个月。
2. 时段
时段,即微观计划的时间周期单位。主生产计划的时段可以按每天、每周、每月或每季度来表示。当月的生产与装配计划一般都是按照编排的,并且常按天表示。时段越短,生产计划越详细。


主生产计划表的计算
主生产计划的计划展望期是3~18个月,按周或者月分解。企业编制的初步计划应满足客户的要求,库存量不应低于安全库存水平,应能很好的利用人力、设备和材料,使库存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并实现均衡生产的要求。


1. 需求预测
除了明确的客户合同,独立需求的预测是MPS的第二个数据来源。大部分独立需求是对最终项目或者产成品的需求,这取决于市场外界的因素,需要进行预测。一般,好的软件会提供很多种预测模型,企业可以利用数据存储的历史数据进行预测。

在年度生产规划体系下,与测量也可能反映某产品类的生产规划量,此时对于总生产量中预期分配到各个具体独立项目(产品)的部分,同时可使用以百分比计划物料清单来分解运算得出。当客户订单的实际需求逐渐明确时,实际需求可以取代预测值。

2. 毛需求量
毛需求量(gross requirements, GR)是指根据销售预测、已收到的客户合同、备件预测及该最终项目作为非独立需求项的需求数量。除了预测与合同外,有时把其它包括厂寂需求、备品备件、分销量等单独列出,合并称为其它需求。

通常,时区不同,把预测值和实际的合同值组合得到毛需求的方法也不同。这里假定合并为仅考虑预测值和实际的合同值两个因素,具体的关系组合方式如下:

方式1:毛需求量 = 与测量。 不考虑合同量,适用于存货型生产企业。
方式2:毛需求两 = 合同量。 预测量仅仅作为参考,适用于订货型生产企业。
方式3:毛需求量 = 预测量或合同量中的最大者。 适用于既有预测又有合同的企业。
方式4:毛需求量 = 预测量 + 合同量。
方式5: 毛需求量(在需求时区) = 合同量; 毛需求量(在需求时区以外) = 预测量。
方式6: 毛需求量(在需求时区) = 合同量; 毛需求量(在需求时区以外) = 预测量 或 合同量中的最大者。
方式6: 毛需求量(在需求时区) = 合同量; 毛需求量(在需求时区以外) = 预测量 ; 毛需求量(在计划时区) = 与测量或合同量中最大者。

按MRP II计划时段分解的毛需求计算。

通常可设定需求时界以内各时段的毛需求以合同为准,需求时界以外的时段以预测值或合同值中较大的数值为准。

在需求时界内,订单已经确定,客户需求便取代了预测值,此区间内的产品数量和交货期一般是不能变动的;在计划时区内,需要将预测需求和实际需求加以合并,通常采用实际需求或预测值中较大者。计划时区表示企业已安排生产,或者已确认的计划不能由MPS自动改变,需要变动时应由高层管理人员批准;在预测时区内,由于企业不清楚客户的需求,所以只能利用预测,预测时区内的产品数量和交货期可由系统自动进行变更。

计划接收量
计划接收量(SR)是指在该阶段可能接收的数量,如以前已在执行中的订单预期在未来交付的数量,他们往往出现在比较初始的位置。

净需求量
净需求量是指满足毛需求和安全库存裕量的目标数量。
净需求量 = 毛需求量 - 计划接收量 - 可利用库存量 = 毛需求量 - 计划接收量 - (现有库存 - 安全库存 - 已分配量)

其中,可利用库存量是现有库存扣除安全库存和已分配量的可参与分配的库存部分。粗略的说,当现有库存量足够满足毛需求量和安全库存的需求时,净需求量为零。

预计可用库存量
预计可用库存量是指现有库存中,扣除了预留给其它用途的已分配量,可用于需求计算的那部分库存。
预计可用库存量 = 前一时段末的可用库存量 + 本时段计划接收量 - 本时段毛需求量 + 本时段计划产出量

上式中,右侧前三项计算的结果为负值,说明如果不给予补充,将出现短缺,因此在本时段需要有一个计划产出量予以补充,从而推算出MPS的生产量和生产时间。

可供销售量
可供销售量也称可承诺量、待分配量,是指在主生产计划量满组实际需求量后的剩余量,其计算方法如下:
可供销售量 = 本时段计划产出量 + 本时段计划接收量 - 本次至下一次出现计划产出量之前各时段合同量之和

如果在某一个时区内合同需求量大于计划产出量,即出现负的ATP值,则可以进行调整(有时直接把负值舍去而把正值保留),也可以利用早先时区的可供销售量进行折扣。


主生产计划表编制示例

后续补充…

 

标签:需求,需求量,计划,MPS,合同,生产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cs-vm/p/16095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