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沥青路面结构组成特点(1)结构组成
作者:互联网
1、基本原则
城镇沥青路面是城市道路的典型路面,道路结构由面层、基层和路基组成,层间结合必须紧密稳定,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应力传递的连续性。
行车何在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结构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因而对路面材料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也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各结构层的材料回模弹量应自上而下递减。
按使用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承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在路基顶面采用不同规格和要求的材料分别铺设基层和面层等结构层。
面层、基层的结构类型及厚度应与交通量及载重量相适应,交通量大、轴载重时,应采用高级路面面层及强度较高的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基层。
基层的机构类型可分为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应适当加厚面层或采取其他措施(如设置应力消减层、采用土工织物)以减轻反射裂缝。
2、路基与填料
2.1、路基分类
根据材料不同,路基可分为土方路基、石方路基、特殊土路基。路基断面形式有:路堤、路堑和半填半挖。
2.2、路基填料
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的细粒土,不适于做路基填料。因条件限制而必须采用上述土做填料时,应掺加石灰或水泥等集合料进行改善。
地下水位高时,宜提高路基顶面标高。在设计标高受限制,未能达到中湿状态的路基临界高度时,应选用粗粒土或低剂量石灰或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路基调料,同时应采取在边沟下设置排水渗沟等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岩石或填土路基顶面应铺设整平层。整平层可采取未筛分碎石和石屑或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其厚度视路基顶面不平整程度而定,一般为100~150mm。
3、基层与材料
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并把面层下传的应力扩散到路基。基层可分为基层和底基层。
应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湿润和多雨地区,宜采用排水基层。未设置垫层且路基填料未细粒土、黏土质砂或集配不良砂(承受特重或重交通),或者细粒土(承受中等交通)时,应设置底基层。底基层可采用集配粒料、水泥稳定粒料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等。
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基层属于半刚性基层,包括石灰稳定土类基层、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石灰粉煤灰钢渣稳定土类基层、水泥稳定土类基层等,其强度高,稳定性好,适用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
嵌锁型和集配型材料:
级配砂砾及级配砾石基层属于柔性基层,可用作城市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基层。级配砾石用作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底基层时,级配中最大粒径宜小于53mm,用作基层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7.5mm。
4、面层与材料
高级沥青路面面层可划分为上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
沥青路面面层类型: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热拌沥青混合料(HMA),包括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和OGFC(大空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等嵌挤型热拌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各种等级道路的面层,其种类应按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矿料集配、孔隙率划分。
冷拌沥青混合料面层:适用于支路及其以下道路的面层、支路的表面层,以及各级沥青路面的基层、连接层或整平层;冷拌改性沥青混合料可用于沥青路面的坑槽冷补。
温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通过在混合料拌制过程中添加合成沸石产生发泡润滑作用、拌合温度120~130℃条件下生产的沥青混合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适用范围相同。
沥青贯入式面层: 沥青贯入式面层宜用作城市次干路以下道路面层,其主石料层厚度应依据碎石的粒径确定,厚度不宜超过100mm。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 主要起防水层、磨耗层、防滑层或改善碎(砾)石路面的作用,其集料的最大粒径应与处治层厚度相匹配。
标签:面层,沥青路面,粒料,基层,路基,沥青,组成,结构 来源: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0423516/article/details/12275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