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技术人的管理之路》笔记(6)—— 任务管理
作者:互联网
做事是一个过程,分成事前、事中、事后,如果这三段都能做好,那么整个做事过程就可控了。
事前,对管理者最重要的事情是梳理任务的优先级,分清轻重缓急。属于“排优先级”的话题。
事中,管理者要确保事情的进展按计划推进,尽在掌握中。属于“有效执行”的话题。
事后,管理者需要总结经验教训,形成“规矩”和“做法”,让类似的工作可以做得更好。属于“流程机制”的话题。
轻重缓急
多任务并行该如何应对?人手不够,时间紧急,工作一件一件挤进来,这让人头疼。对团队来说,当下能做的工作是有限的,一味增加并发不会让团队的产出更高效。
决策步骤
项目优先级排序是管理者的必备技能,每个管理者对“重要紧急四象限”的管理法则都耳熟能详,并据此判断事情轻重缓急的顺序。
令人困惑的是,怎么判断一项工作重不重要、紧不紧急呢?
1.老板刚刚口头交代的临时任务,到底是紧急重要、紧急不重要,还是重要不紧急?
2.锻炼身体、学习培训常常被认为是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情况真的如此吗?
对于这两个场景,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下,可能会归入不同的象限。当团队面对工作清单时,该如何判断其重要紧急程度呢?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把日常工作氛围两种:一种是计划内的,按照规划进行的;另一种是计划外的,突发情况或任务。
对于计划外工作,看损失是否足够大,损失越大越紧急。对于计划内工作,看收益是否足够大,收益越大越重要。
决策要点
能够实现目标的任务,是非常重要的,收益是比较大的。
任务的安排是有弹性的,比如做到60分还是做到90分,做出什么样的效果,这些都会影响到投入。
有新的任务插队,需要评估对既有安排的影响,报领导决策。
过程管理
如何把任务列表中的这些事儿都落到实处,确保执行过程可控、执行结果符合预期?有两个角度。
- 充分条件视角。列出有效执行的所有要点,大家照着做就可以把项目执行好。但这基本是不可能的。
- 必要条件视角。列出一些要点,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确保做到。如果这些要点没有做到,项目就很难有效实施。
有效执行的四个障碍
目标不清
- 目标不够明确具体,没有具体到执行人员可以执行的程度。
- 上下级对目标的理解看似一致,实则有偏差,尤其是对进度、质量和效果的拿捏上。
- 目标发生变化了,没有及时同步给相关的人。
当目标不清晰时,必然会引起在紧急程度、质量水平、效果上的取舍偏差,也就引发了执行时偏离预期。
总负责人缺失
虽然有名义上的总负责人,但是总负责人顾不过来,或者自己不认同,都会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造成总负责人缺位。在其位不能谋其政,后果就是项目总出问题。
缺乏有效运转机制
我们见过某些优秀的人,于是就过于迷行人的主动性和职业水平,一旦出现问题,我们总觉得是“人不行”。事实上,团队成员的能力水平呈正态分布,人靠不住的时候就得靠流程和机制,但依然存在下面的问题。
- 虽然有机制,但是没有人监督执行。
- 虽然机制有人监督执行,但是员工依然不愿意执行。
沟通不到位
- 主动意识不足,沟通不够主动
- 通报意识不足,没有知会到所有相关人员
- 闭环意识不足,广播出去了,就默认对方收到了
流程机制
提起流程和机制,管理者有苦难言.一方面希望很多管理工作能够通过流程和机制来保障,从而提升自己的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又为大量的流程机制趴在文档里睡大觉而一筹莫展。
流程机制建立的步骤
- 明确目标。机制的一大特点,就是场景化特性非常鲜明,是为了应对特定场景下的问题而制定的。所以,建立机制时,首先要描述清楚场景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
- 提炼关键点。从经验丰富的人身上提炼出应对该场景的关键环节,比整理一个详细的操作文档更为重要,可以降低执行成本,也更具有可操作性。
- 明确监督者。由谁来确保机制的执行,在什么时候检查关键点?少了监督者,流程和机制的有效性就不能保证。
- 评估操作成本。建立机制的目的是为了简化工作,如果建立的机制给执行者带来更高的操作成本,就要反思机制建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 形成共识。机制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需要沟通清楚,达成一致,确定机制是否有效,能否实施。
流程机制建立的原则
流程和机制越来越多,变得不再好用,开始躺在文档中睡大觉。如何延缓这种情况的发生?确保流程机制得到有效执行,要遵循四个原则。
- 简单原则。机制要以最低的学习成本和操作成本为原则,这是最重要的原则。如果不具备可操作性,那就果断抛弃。
- 关键原则。没必要对所有细节进行完整描述,技术人不喜欢看长篇大论的文字,关键点不能太多,3-5个为宜。
- 问责原则。各个关键点由谁跟进?有监督人,机制运作就会有效很多。
- 实用原则。每个机制都要有实用价值,当场景发生了变化,机制也要升级。
流程机制的常见困惑
- 机制越少越好。机制的建立并不会解决问题,对机制的执行才能解决问题。而机制的建立、执行和后期维护都是有成本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机制能不建就不建。
- 机制比人靠谱。人靠不靠谱,波动性太大。机制能确保做事的下限,不会随着某人的缺位而产生太大的影响。
- 激励依然重要。制度足够成熟,换谁都能做事,也不能忽视激励的作用。制度只是保证下限,而激励是推高上限的。
管理者要想从繁重的日常管理中抽身出来,要么靠健全的梯队,要么靠良性运作的机制,如果两个条件都具备,管理者就能体验到“自动驾驶”的感觉了。
标签:知行,场景,管理,管理者,流程,笔记,紧急,机制,执行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burningblade/p/15812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