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是人生最重要的修炼!早明白早强大!
作者:互联网
https://zhuanlan.zhihu.com/p/128553940
人的思想起源于心
同门师兄弟所思所学一致,但所成不一,这是因为发心不一样。
把人的思想比喻成一个产品,那么心就是诞生地,大脑是加工地。
高级的东西需要心悟,低级的东西需要大脑思考。
如果大脑离开“心悟”,就会越想越乱,思考变成一种痛苦的负担;
人的一生靠两种力维系:心力和思想力。
什么是心力?
心力曲线可以粗浅理解成心理承受力波动曲线,实线是因其距离真实感受相比思考力更近。
波幅范围在矛盾的事物之间:比如善恶、是非、痛苦快乐等。
有的人波动范围小,有的很大,越大心力越强,包容的事物就越多。
最常见的、也最容易理解的,就是对于痛苦的承受力。
心力弱的人,稍稍有一些痛苦就会承受不住,比如在职场人际关系里的失落,在遇到困境时茫然不知所措。心力弱的人稍稍有点不满意就会呈现出委屈和抱怨。
所以我们教育孩子从小就要学会吃苦,要接受挫折,要用于面对困境,不要成为温室中的花朵;
其实快乐也需要心力承受,心力弱的人承受的快乐范围很小,比如在两性情感里,对方稍稍对其关心,就感到天大的高兴;或者领导稍加表扬内心立马充满阳光;
在面对突如袭来的财富(例如暴富)也会承受不住,在行为上立马变得判若两人,甚至忘乎所以。
所以古人讲:德不配位必有殃!
这个“德”就是心力的反映,一个人能镇得住多大权力(可简单理解成痛苦承受)和能镇得住多大财力(可简单理解成快乐承受)要看心力。
我们沿着“德”字在更大的维度看看心力。
心力“波幅”不光是痛苦与快乐,只要是矛盾体都可以成为“波峰与波谷”。
比如善恶,心力强大的人所能容纳的善恶更加广大,心力越弱所认为的善恶就越狭隘,弱者最喜欢把人分成好人和坏人;
比如是非,心力强大的人是非观也更具包容,所以有个词叫“大是大非”,心力越弱的人越在乎黑白分明,越要搞明白一个事物到底是正确还是错误。
我们经常说“正能量”和“负能量”,说的就是心力的表现反映。正能量大小与心胸宽广成正比,负能量与小心眼程度成正比。
如果一个人满腹牢骚、满嘴抱怨、态度上很容易区分善恶是非从而攻击人,这种人多半是个小心眼,因为心力实在是太弱了,“波幅”太小,承受力与包容力都远远不够!
心力锻炼有两种
一是和肌肉的锻炼一样,都需要通过“对抗”来强化力量。
一个人经受过的挫折越大,对痛苦的承受力越强,在挫折中慢慢就明白了大是大非、大善大恶。
所以我们每个人遇到生活的诸多困境都是正向的好事情,不要悲观,因为它们正在帮助你完成心力的锻造。
一个人经受过的快乐越大,对快乐的承受力就越强,在快乐中慢慢明白了成功与失败的逻辑。
其实人与人的能力大同小异,都差不多,主要差在心力上,有的人“敢做事”是因为他曾经经历过那种成功、那种快乐,他能够承受,所以内心就颇具自信。
没经历过的人如果将其“赶鸭子上架”,也有很大概率飞上天。所以讲人要敢于挑战,敢于对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人人都通过对抗来强化心力,获得成长,那么环境的影响力与个人的经历多寡就很重要了,但这怎么解释很多人年轻有为呢?
这是因为心力锻造的第二种方法:思想力带动。
思想力曲线是那条黄色虚线。
思想力是精神抽象的东西,是对整个世界的“结构”观察。
心力是实的,思想力是虚的,虚的带动实的。
人在实际生活层面经历是有限的,但在思想世界里可以经历更多,理论上是无限的,在于人是否勤加思考,更在于人是否能够用心去悟。
科学家虽然没有经历过冰川破裂,但在精神思想上早已经历过多次,在真实面对冰川破裂之时,承受力自然更强,因为他对冰川破裂的结构已经了如指掌。
思想先经历,身体后经历,这就是带动,但是能否“带得动”就要看思想的结构了。
没结构的思想就像是石墨,有结构的思想就像是钻石,虽然构成元素都一样(都是大脑思考),但是在分子结构(思想结构)上不一样,从石墨到钻石是一个结构化质变。
没有结构思想的人,很容易沦为喷子!
也就是脑子没有结构力约束,天马行空胡思乱想,想得比天高,比如一谈到战争喷子们各个群情激昂,但是让他去实操,估计上战场第一个吓破胆,因为心力太弱。
一个人想得多和想得深入完全是两码事!
而有思想结构的人,会越发谦虚,因为其深知思想上的经历不等于心力可承受:波幅上思想力曲线要大于心力曲线。
人的心力超不过思想力,其实几乎每个人都是“思想的巨人,实干的矮子”。而“巨人”与“矮子”之间的距离跟谦虚程度成正比。
思想力与心力互为影响
思想力带动心力这一过程,叫做“证实”——从虚到实,从虚拟结构到实体落地;
心力又反过来推动思想力跃升,这叫“感悟”——从实推虚,从实际感悟到思想开悟。
什么叫开悟?
一种是天赋很好,通过“心眼”即可比别人看见得更多,所悟自然范围更广;
另一种是通过经历感受推动思想启悟,也就是通过经历看见了更多一道门,思想再进去悟。
而人的天赋不是都可以打开的,也需要实际经历去刺激,这个过程叫启赋。
所以古人对于普通人的建议就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时至今日,随着物质大幅提升,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像温室,思想上情绪化越来越严重,心力自然也就越来越弱了。
古时候16岁即可当顶梁柱,现在三四十岁的“巨婴”随处可见。
这对于努力修炼心力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代啊!
标签:承受力,思想,经历,心力,快乐,修炼,人生,结构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dhcn/p/15820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