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需求学习笔记(1)

需求学习笔记(1)

作者:互联网

作为一个<角色>,我想要<活动>,以便于<商业价值>。 好的用户故事讨论的是为谁做和为什么做,而不仅仅是做什么。作为Who,我想要What,以便于Why。 使用贴纸或卡片编写--讨论--确认,随后录入到DevCloud成为工作项,针对每一个测试要点都应该变成完整的测试用例; 以“Epic>Feature>Story”进行层级拆分:战略需求-对用户有价值的功能-对一个功能进行用户场景;   场景:细分并且能在一个迭代内完成,Story通常需要满足INVEST原则:Independent(独立的),Neogotiable(可讨论的),Valuable(对客户/用户有价值的),Estimable(可估计的),Small(小的),Testable(可测试的)。     正文:   传统的瀑布研发模式基于三个假设: 用户故事来描述需求 用户故事的目的在于以更快的速度、更少的消耗来应对现实世界需求的快速变化。 华为以往也用需求规格说明书以及用例的形式,但这样的方式非常乏味、容易出错、编写耗时,而且说真心话没人愿意去读。   采用用户故事的好处在于:通过与客户沟通来获取需求,通过与用户协作来澄清需求,通过频繁的发布来确认需求。 用户故事通常按照如下的格式来表达:三段式的用户故事,核心是从用户角度出发描述问题,站在用户的立场思考问题。 作为一个<角色>,我想要<活动>,以便于<商业价值>。 好的用户故事讨论的是为谁做和为什么做,而不仅仅是做什么。作为Who,我想要What,以便于Why。有了Who、Why、What的信息,How就变得呼之欲出了。 DevCloud支持工作项模板,在“设置 > 项目设置”中,可以看到如何将用户故事的三段式,预置在Story的工作项模板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定义描述信息。 关于用户故事,Ron Jeffries用3个C来描述它: 关于用户故事,Ron Jeffries用3个C来描述它: 在DevCloud中的用户故事: 一个用户故事工作项,事实上是一个需求的入口,以条目化或是卡片的形式展现,同时可以进行多方位的关联。 如何创建和收集故事? 用户故事编写工作坊是捕获需求最有效的方式,原则是:数量优先而不是质量优先,鼓励大家输出,而不要去评判某个故事的好坏;深度优先而不是广度优先,先把一条路走通,而不要中途跳到岔路上。用户最可能做什么?可能会犯什么错误?会有什么困惑?会需要什么信息?在工作坊里最好用贴纸,便于交互,随后再整理到工具平台上。 如何拆分用户故事 以“Epic>Feature>Story”进行层级拆分: 战略、功能、需求、任务等的在具体项目中很难进行归类,也可以简单的按月、周、日、小时为单位进行判断,通常一个Epic可能会跨多个Release交付,Feature跨多个Sprint,Story需要在一个Sprint中完成,而Task通常是更短小以小时至多以天计。 在DevCloud中,从Epic>Feature>Story的拆分,可以在“项目规划”里以脑图的形式进行,一目了然。 也可以在工作项页面中,以树状关系来展现和拆分。 非功能性需求以及技术类需求 当非功能性需求欠缺太多,就背负了技术债务,需要通过定期的技术类活动进行清理。 通过新增字段可以标识不同类型的需求,更好的方式则是采用Tag标签。善用标签和过滤器的结合,可以实现非常强大的功能,关于过滤器的使用技巧,我们可以单开一个主题来讨论   有关用户故事的一些零散建议 纸质卡片、贴纸,还是电子工具?

标签:需求,Story,DevCloud,卡片,故事,用户,笔记,学习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fanfan0987/p/15775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