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软件设计模式

软件设计模式

作者:互联网

软件设计模式概述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是前辈们对代码开发经验的总结,是解决特定问题的一系列套路。它不是语法规定,而是一套用来提高代码可复用性、可维护性、可读性、健壮性以及安全性的解决方案。

1995 年,GoF(Gang of Four,四人组/四人帮)合作出版了《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一书,共收录了 23 种设计模式,从此树立了软件设计模式领域的里程碑,人称「GoF设计模式」。

这23种设计模式的本质是面向对象设计原则的实际应用,是对类的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以及对类的关联关系和组合关系的充分理解!

设计模式只是一个引导,在实际软件开发中,必须根据具体的需求来选择

学习设计模式的意义

基本要素

软件设计模式使人们可以更加简单方便地复用成功的设计和体系结构,它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模式名称、别名、动机、问题、解决方案、效果、结构、模式角色、合作关系、实现方法、适用性、已知应用、例程、模式扩展和相关模式等,其中最关键的元素包括以下 4 个主要部分。

1.模式名称(Pattern Name)

每一个模式都有自己的名字,可以根据模式的问题、特点、解决方案、功能和效果来命名。模式名称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记忆该模式。

2.问题(Problem)

描述了该模式的应用环境,即何时使用该模式。

3.解决方案(Solution)

包括设计的组成成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自的职责和协作方式。

4.效果(Consequence)

描述了模式的应用效果以及使用该模式应该权衡的问题,即模式的优缺点。

Java 23种设计模式

分类表

范围 \目的创建型模式结构型模式行为型模式
类模式工厂方法(类)适配器模板方法、解释器
对象模式单例 原型 抽象工厂 建造者代理 (对象)适配器 桥接 装饰 外观 享元 组合策略 命令 职责链 状态 观察者 中介者 迭代器 访问者 备忘录

根据目的来分

根据模式是用来完成什么工作来划分

根据作用范围来分

根据模式是主要用于类上还是主要用于对象上来分

简单归纳

  1. 单例(Singleton)模式:某个类只能生成一个实例,该类提供了一个全局访问点供外部获取该实例,其拓展是有限多例模式。
  2. 原型(Prototype)模式:将一个对象作为原型,通过对其进行复制而克隆出多个和原型类似的新实例。
  3. 工厂方法(Factory Method)模式:定义一个用于创建产品的接口,由子类决定生产什么产品。
  4. 抽象工厂(AbstractFactory)模式:提供一个创建产品族的接口,其每个子类可以生产一系列相关的产品。
  5. 建造者(Builder)模式:将一个复杂对象分解成多个相对简单的部分,然后根据不同需要分别创建它们,最后构建成该复杂对象。
  6. 代理(Proxy)模式:为某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该对象的访问。即客户端通过代理间接地访问该对象,从而限制、增强或修改该对象的一些特性。
  7. 适配器(Adapter)模式: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能一起工作。
  8. 桥接(Bridge)模式:将抽象与实现分离,使它们可以独立变化。它是用组合关系代替继承关系来实现,从而降低了抽象和实现这两个可变维度的耦合度。
  9. 装饰(Decorator)模式:动态的给对象增加一些职责,即增加其额外的功能。
  10. 外观(Facade)模式:为多个复杂的子系统提供一个一致的接口,使这些子系统更加容易被访问。
  11. 享元(Flyweight)模式:运用共享技术来有效地支持大量细粒度对象的复用。
  12. 组合(Composite)模式:将对象组合成树状层次结构,使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具有一致的访问性。
  13. 模板方法(Template Method)模式: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骨架,而将算法的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使得子类可以不改变该算法结构的情况下重定义该算法的某些特定步骤。
  14. 策略(Strategy)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算法,并将每个算法封装起来,使它们可以相互替换,且算法的改变不会影响使用算法的客户。
  15. 命令(Command)模式: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使发出请求的责任和执行请求的责任分割开。
  16. 职责链(Chain of Responsibility)模式:把请求从链中的一个对象传到下一个对象,直到请求被响应为止。通过这种方式去除对象之间的耦合。
  17. 状态(State)模式: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内部状态发生改变时改变其行为能力。
  18. 观察者(Observer)模式:多个对象间存在一对多关系,当一个对象发生改变时,把这种改变通知给其他多个对象,从而影响其他对象的行为。
  19. 中介者(Mediator)模式:定义一个中介对象来简化原有对象之间的交互关系,降低系统中对象间的耦合度,使原有对象之间不必相互了解。
  20. 迭代器(Iterator)模式:提供一种方法来顺序访问聚合对象中的一系列数据,而不暴露聚合对象的内部表示。
  21. 访问者(Visitor)模式:在不改变集合元素的前提下,为一个集合中的每个元素提供多种访问方式,即每个元素有多个访问者对象访问。
  22. 备忘录(Memento)模式:在不破坏封装性的前提下,获取并保存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以便以后恢复它。
  23. 解释器(Interpreter)模式:提供如何定义语言的文法,以及对语言句子的解释方法,即解释器。

七大原则

设计原则一句话归纳目的
开闭原则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降低维护带来的新风险
依赖倒置原则高层不应该依赖低层,要面向接口编程更利于代码结构的升级扩展
单一职责原则一个类只干一件事,实现类要单一便于理解,提高代码的可读性
接口隔离原则一个接口只干一件事,接口要精简单一功能解耦,高聚合、低耦合
迪米特法则不该知道的不要知道,一个类应该保持对其它对象最少的了解,降低耦合度只和朋友交流,不和陌生人说话,减少代码臃肿
里氏替换原则不要破坏继承体系,子类重写方法功能发生改变,不应该影响父类方法的含义防止继承泛滥
合成复用原则尽量使用组合或者聚合关系实现代码复用,少使用继承降低代码耦合

标签:软件设计,子类,接口,对象,算法,模式,设计模式
来源: https://blog.csdn.net/csp732171109/article/details/122148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