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C语言进阶:自定义类型

C语言进阶:自定义类型

作者:互联网

文章目录

自定义类型

C语言本身具有的内置类型如int, float, double...,同时也提供可自定义的自定义类型或构造类型如结构体,枚举,联合体。

结构体

结构是一些值的集合,这些值被统称为成员变量。结构的每个成员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变量。所以结构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复杂的对象,其中成员即是对象的各种属性。

结构体的声明

struct tag {
    
  member_list;
    
}value_list;
struct Book {
	char name[20];
	char author[20];
	double price;
}b1, b2;
struct Book b3 = { 0 };
int main(){
    struct Book b4 = { 0 };
    return 0;
}

上述是结构体描述书籍的例子,这里的b1,b2b3完全等价都是全局变量,而在main函数中定义的b4为局部变量。

匿名形式声明
struct {
	int a;
	char c;
	double d;
}s1, s2;

定义匿名结构体类型,省去标签名,所以只能在成员列表处创建变量。

Example
struct {
	int a;
	char c;
	double d;
}s1, s2;
struct {
	int a;
	char c;
	double d;
}*ps;
int main() {
	ps = &s1;//指针类型不兼容
	return 0;
}

如上述代码所示,使用同样的匿名结构体创建一个结构体指针ps,并存入s1的地址。

乍一看貌似可以,也就是说两个匿名结构体虽然成员相同,但编译器默认为两个结构体类型。二者属于两种类型的变量,所以会提示指针类型不兼容。

结构体自引用

结构体中该如何引用自身类型的变量呢?或者说,在定义结构体时包含自身类型的成员变量是否可行呢?

Example 1
struct Node 
{
	int data;
	struct Node next;
};

如果可行的话,如何计算该结构体所创建的变量的大小呢?自身嵌套一个同类型的结构体变量,如果一直嵌套下去是无法计算出大小的。所以显然是错误的。

Example 2
struct Node 
{
    //数据域
	int data;
	//指针域
    struct Node* next;
};

类似于数据结构中链表的使用方法,使用指针存入下一个节点的地址。如图:

data被成为数据域,结构体指针next被成为指针域。这才是结构体自引用的正确方法。

注意
typedef struct {
	int data;
	Node* next;

}Node;

typedef将结构体重命名为Node,但这在定义结构体之后才能生效,所以在结构体定义中,编译器无法识别该类型名。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data;
	struct Node* next;
}Node;

上述方案才是正确方法,当然这里的typedef重命名对于结构体定义部分来说仍然是无意义的,所以说匿名结构体的功能非常鸡肋,不用也罢。

结构体变量的定义

struct Point {
	int x;
	int y;
}p2 = { 3,3 }, p3 = { 4,4 };
struct Point p4 = { 1,2 };

struct S {
	double d;
	struct Point p;
	char n[10];
};

int main()
{
	struct Point p1 = { 3,4 };
	struct S s = { 3.14, {1,1}, "zhangsan"};
    printf("%lf %d,%d %s\n", s.d, s.p.x, s.p.y, s.n);
	return 0;
}

p1main函数内部定义的局部变量,p2p3是在结构体变量列表内定义的全局变量,p4是直接用结构体类型定义的全局变量。

结构体传参

在C语言初阶时,就已经介绍过结构体传参的两种方式:传值调用和传值调用。如:

struct S {
	int data[1000];
	int num;
};
void Print1(struct S tmp) {
	for (int i = 0; i < 10; i++) {
		printf("%d ", tmp.data[i]);
	}
	printf("\n%d\n", tmp.num);
}
void Print2(struct S* ps) {
	for (int i = 0; i < 10; i++) {
		printf("%d ", ps->data[i]);
	}
	printf("\n%d\n", ps->num);
}
int main()
{
	struct S s = { {1,2,3,4,5,6,7,8,9,10},100 };
	Print1(s);
	Print2(&s);
	return 0;
}

通过结构体内存对齐,可以看出结构体传值调用时,不止开辟了表面大小的空间。结构体过大,参数压栈的系统开销就大,导致性能下降。结构体传参还是选择传址调用。

 

结构体内存对齐

在掌握结构体的基本使用后,进一步深入探讨结构体的大小,所占的内存空间。那就要研究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内存对齐。而内存对齐在结构体这里体现的尤为明显,所以也叫结构体内存对齐。

struct S1 {
	char c1;
	int a;
	char c2;
};
struct S2 {
	char c1;
	char c2;
	int a;
};
int main()
{
	struct S1 s = { 'x',100,'y' };
	printf("%d\n", sizeof(struct S1));//12
	printf("%d\n", sizeof(struct S2));//8
	return 0;
}

上述代码可以,看出结构体的成员变量位置不同,结构体大小也不同。至于原因,且看下文分解:

内存对齐的规则
  1. 结构体第一个成员永远位于结构体距起始位置偏移量为0的位置。

即首个成员一定放在为结构体所开辟的内存空间的第一个位置。

  1. 从第二个成员开始,各自放在偏移量为该变量对齐数的整数倍处。对齐数为变量自身大小和编译器默认对齐数的较小值。

Linux环境下无默认对齐数,Windows环境下对齐数为8。而一般无变量类型所占字节大于8,故对齐数一般为变量的自身大小。

  1. 结构体的总大小必须为所有成员变量的对齐数的最大值的整数倍。

笔者猜测是为了凑齐读取域宽的整数倍,不至于让之后创建的变量紧随其后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1. 若结构体嵌套,内嵌结构体对齐到其成员最大对齐数的整数倍处,整体结构体总大小须为其成员最大对齐数的整数倍。

由第3条可推得,内嵌结构体和整个结构体同样都是结构体,都要对齐到各自成员变量对齐数的最大值的整数倍处。而一般整个结构体的最大成员变量都是内嵌结构体。

偏移量:距起始位置的字节个数,相当于下标位置。如第1个字节的偏移量为0,第2个字节的偏移量为1。

现在再来看上面的例子:

//1.
struct S1 {
	char c1;
	int a;
	char c2;
};
//2.
struct S2 {
	char c1;
	char c2;
	int a;
};

Example

求出下列结构体所创建的变量的大小。

//3.
struct S3 {
	double d;
	char c;
	int a;
};
//4.
struct S4 {
	char c1;//1
	struct S3 s;//8
	double d;//8
};

存在内存对齐的原因

这样的内存对齐的机制,显得又浪费空间又使得计算繁琐,但是它的存在是有很必要的,虽没有官方明确的解释,但是也可总结为以下两点:

  1. 移植原因

不是所有硬件平台都能任意的读取地址上的任意数据。某些平台只能在特定的地址处以特定的方式读取特定的数据。如只在地址为4的倍数处读取,且每次读取4个字节的数据。平台之间移植性差。

  1. 性能原因

数据应尽可能地存储在地址的自然边界上并对齐,以防止同一块空间的数据要作两次访问,提升读取数据的效率。

总结就是内存对齐是为了牺牲空间复杂度降低时间复杂度,以空间换取时间。当然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己所能既节省空间又节省时间

结构体中不同的变量放在不同的位置,结构体所占的大小不同。让占用空间小的成员集中在后面,可以是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节约空间。

默认对齐数的修改
//设置默认对齐数
#pragma pack(n);

struct Tag {
  member_list;  
};

//恢复默认对齐数
#pragma pack();

默认对齐数是可以被修改的,使用前设置,使用后取消。当认为结构体的默认对齐数不适当时,可自行设置。同时对齐数 n n n 一般都设置为 2 n 2^n 2n 。

Example

实现宏计算结构体中某变量相对于首地址的偏移量。

#include <stddef.h>
struct S1 {
	char c1;
	int a;
	char c2;
};
int main()
{
	printf("%d\n", offsetof(struct S1, c1));
	printf("%d\n", offsetof(struct S1, c2));
	printf("%d\n", offsetof(struct S1, a));
	return 0;
}

 

位段

位段的定义

位段的声明和结构体类似,但又两点不同。

  1. 类型不同:位段的成员必须是整型变量,如char,int,unsigned int等。
  2. 写法不同:位段的成员名后使用:数字来规定分配的空间。如:
struct A {
	int _a : 2;
	int _b : 5;
	int _c : 10;
	int _d : 30;
};

计算位段A的大小得8,而4个整形变量最小占16个字节。说明位段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空间

位段中的“位”表示二进制位,而:后的数字代表系统分配给该变量的比特位数。

在描述对象时,属性变量中的所有位数不一定全部使用,使用位段可以规定系统分配给变量的空间。当然数据过大仍会溢出。

位段的内存分配

如该成员为int型,则一次开辟4个字节,若不够则再开辟4个字节。若为char类型,则开辟1个字节。

如图所示,先开辟4个字节的空间,a占用2bit,b占用5bit,c占用10bit。这4个字节还剩15个bit不够d的存放,必然要在开辟4个字节的空间。这就是算出来的8个字节。

问题是d接着一半存放在第一个字节一半存放在第二个字节,还是全部存放在新开辟的空间内?

不同的编译环境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是C标准中未规定的内容。笔者在此仅考虑Windows环境的情况,请看接下来的例子。

struct S {
	char a : 3;
	char b : 4;
	char c : 5;
	char d : 4;
};
struct S s = { 0 };
int main() {
	s.a = 10;
	s.b = 12;
	s.c = 3;
	s.d = 4;
	return 0;
}

对位段变量进行赋值操作,就又带来了一个问题单个字节内先使用高地址还是低地址?这也是标准未规定的。

我们先进行假设:位段中先使用高地址再使用低地址,同时剩余空间不足则将其抛弃并重新开辟。如果vs中的最后结果和预期一致,则假设正确。

我们按照假设写出位段的内存情况:
(   0110   0010   0000   0011   0000   0100   ) 2 ( 6    2 0 3 0    4 ) 10 (\ 0110\ 0010\ 0000\ 0011\ 0000\ 0100\ )_{2} \\(\quad 6 \;\quad 2 \qquad 0 \qquad 3 \qquad 0 \quad\; 4\quad)_{10} ( 0110 0010 0000 0011 0000 0100 )2​(620304)10​

vs显示结果和我们的假设完全相符。故假设正确。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在vs环境下:

  1. 每次开辟空间所开辟的字节个数,由需开辟空间的成员变量的类型所决定。
  2. 内存使用时,先使用低字节再使用高字节,单个字节内从高位到低位使用。
  3. 所开辟内存空间不足时,抛弃剩余内存,重新开辟类型大小的空间。

由于这些规则C标准并未明确规定,因而这些结论因编译器而异。所以位段的平台移植性差。

位段的跨平台问题

  1. int位段的最高位是否被当做符号位不确定。
  2. 位段中成员类型的所占比特位数目不确定。

早期16位机器int占2个字节共16个比特位,而变量分配bit位数目不得多于最大值。

  1. 位段成员在内存中先使用高地址还是低地址不确定。
  2. 所开辟内存空间不足时,是否抛弃剩余内存重新开辟还是接着使用剩余内存不确定。

位段的应用

和结构相比,位段可达到同样的效果,可以节省空间,但是需使用小心且跨平台性差。而位段可以应用到网络协议中,不至于浪费大量的空间,网络传输协议中每几个比特位成一组用于传输不同的数据。

 

枚举类型

枚举顾名思义一一列举,有很多数据可以列举出来,如:性别,月份,颜色等。

枚举的定义

enum Tag {
    con1,
    con2,
    ...
    con3
};

同时枚举就相当于整形常量,故所有枚举常量都是4个字节。

//星期
enum Day {
	Mon,
	Tues,
	Wed,
	Thur,
	Fri,
	Sat,
	Sun
};
//性别
enum Sex {
	FAMALE,
	MALE,
	SECRET
};
//颜色
enum Color {
	RED,
	GREEN,
	BLUE
};

上述定义的enum Day,enum Sex,enum Color都是枚举类型。{}内是枚举类型的可能取值,即枚举常量。

枚举常量取值默认从0开始,依次递增。也可进行(完全或不完全)初始化对其赋初值,所初始化常量之前的常量取值不受影响,之后的常量仍然依次递增。

当然常量只能进行初始化,而不能进行赋值操作。

//1.
enum Color c = GREEN;
//2.
enum Color c = 1;

上述操作为创建枚举类型的变量,赋值为GREEN

C语言对语法的检测没有那么严格。所以1和2都行。在C++中认为1是字面常量而GREEN为枚举常量。二是不相等的,所以不能赋值。

枚举的优点

  1. 提高代码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define定义的常量不如枚举常量有意义,且枚举常量是具有类型的更严谨。

  1. 防止命名污染

#define定义的常量属于全局常量,易冲突。

  1. 便于调试

#define定义的常量在预编译期间就已经被替换,该常量已不复存在。而枚举类型一直存在有值有类型便于调试。

  1. 使用方便

一次可定义多个常量,且便于管理。

枚举的使用

/*
* 计算器
* 使用枚举常量
* */
enum Option {
	EXIT,//0
	ADD,//1
	SUB,//2
	MUL,//3
	DIV,//4
};

int Add(int x, int y) {
	return x + y;
}
int Sub(int x, int y) {
	return x - y;
}
int Mul(int x, int y) {
	return x * y;
}
int Div(int x, int y) {
	return x / y;
}
void Calc(int (*pf)(int, int)) {
	int a = 0;
	int b = 0;
	printf("请输入操作数:>");
	scanf("%d %d", &a, &b);
	printf("%d\n", pf(a, b));
}

void menu() {
	printf("*************************\n");
	printf("**** 1.ADD     2.SUB ****\n");
	printf("**** 3.MUL *** 4.DIV ****\n");
	printf("*******  0.exit  ********\n");
	printf("*************************\n");
}
int main()
{
	int input = 0;

	do {
		menu();
		printf("请选择\n");
		scanf("%d", &input);
		switch (input) {
		case ADD:
			Calc(Add);
			break;
		case SUB:
			Calc(Sub);
			break;
		case MUL:
			Calc(Mul);
			break;
		case DIV:
			Calc(Div);
			break;
		case EXIT:
			break;
		default :
			printf("选择错误\n");
			break;
		}
	} while (input);
	return 0;
}

 

联合体

联合是一种特殊的自定义类型,同样包含一系列成员,特殊在于这些成员共用同一块空间。所以联合体也叫共用体。

联合的定义

union Un {
	char c;//1
	int i;//4
};
int main()
{
	union Un u = { 0 };
	printf("%d\n", sizeof(u));
	return 0;
}

算出该联合体变量大小为4个字节,可一个整型和字符型变量最少也要5个字节,为什么会这样呢?

联合的特点

printf("%p\n", &u);//00EFF934
printf("%p\n", &u.c);//00EFF934
printf("%p\n", &u.i);//00EFF934

从上述代码可以看出c,i共用4个字节。

Example

利用联合体判断当前机器的大小端存储。

int check_sys() {
	union U {
		char c;
		int i;
	}u;
	u.i = 1;
	return u.c;
}
int main()
{
	if (check_sys() == 1) {
		printf("小端存储\n");
	}
	else {
		printf("大端存储\n");
	}
	return 0;
}

联合大小的计算

而联合体也存在内存对齐。这个内存对齐相对结构体来说就简单一些了。

//1.
union Un1 {
	char c[5];
	int i;
};
//2.
union Un2 {
	short c[7];
	int i;
};
int main() {
	printf("%d\n", sizeof(union Un1));
	printf("%d\n", sizeof(union Un2));
	return 0;
}

因为联合体所有成员共用一块空间,故算出最大成员大小后,只在最后需要再浪费几个字节的空间以对齐到最大对齐数的整数倍。

原大小应为5个字节,最大对齐数应为4,则要对齐到8个字节。

原大小应为14个字节,最大对齐数应为4,则要对齐到16个字节。

标签:struct,自定义,int,C语言,位段,对齐,字节,结构,进阶
来源: https://blog.csdn.net/yourfriendyo/article/details/120439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