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DDD 设计理念
作者:互联网
From: https://liudongdong1.github.io/
微服务架构,在集中式架构中,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往往是独立进行的,而且各个阶段负责人可能不一样,那么就涉及到交流信息丢失的问题, 另外项目从分析到开发经历的流程很长,很容易最终开发设计与需求实现的不一样,微服务主要就是解决第二阶段的这些痛点,实现应用之间的解耦,解决单体应用扩展性的问题。
1. 概念
面对客户的业务需求,由
领域专家与开发团队
展开充分的交流,经过需求分析与知识提炼
,以获得清晰的问题域。通过对问题域进行分析和建模
,识别限界上下文
,利用它划分相对独立的领域
,再通过上下文映射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
,辅以分层架构与六边形架构划分系统的逻辑边界与物理边界
,界定领域与技术之间的界限
。之后,进入战术设计阶段,深入到限界上下文内对领域进行建模,并以领域模型指导程序设计与编码实现。若在实现过程中,发现领域模型存在重复、错位或缺失时,再进而对已有模型进行重构,甚至重新划分限界上下文。两个不同阶段的设计目标是保持一致的,它们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彼此之间又相互指导与规范,并最终保证一个有效的领域模型和一个富有表达力的实现同时演进。
2. 提炼问题阈
3. 专注核心问题
在
一个大的问题空间中会同时存在很多的小问题域
,而这些小问题域往往只有少部分是核心领域
,其他的可能都是通用域和支撑域。核心域是我们软件的根本竞争力所在,因此也可以说是我们编写软件的原因。拿一个在线拍卖网站来说,可以见下图所示划分了核心域、支撑域和通用域:
4. 驱动模型设计
模型驱动设计专注于实现以及对于初始模型可能需要修改的约束
,领域驱动设计则专注于语言、协作和领域知识
,他们是一个彼此互补的关系。而要实现协作,就需要使用通用语言,借助通用语言可以将分析模型和代码模型绑定在一起,并最终实现团队建模。实践UL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多个迭代后会不断对UL进行验证和改进,以便实现更好的协作。由于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只有仅仅为核心域应用模型驱动设计和创建UL才能带来最大的价值,而不需要将这些实践应用到整个应用程序之中。
5. 领域模型实现模式
- 领域模型模式:适用于复杂问题域,领域中的概念被封装为数据和行为的对象
- 事务脚本模式:组织所有的领域逻辑来满足业务事务或用例
- 表模块模式:代表着以对象形式建模的数据,数据驱动
- 活动记录模式:类似表模块,数据驱动,关注表中的行而非表本身
- 贫血模式:类似领域模型,不包含任何行为,纯粹的一个对象状态模型,需要一个单独的服务类来实现行为
6. 使用有界上下文维护领域模型的完整性
从
展现层
、领域逻辑层
再到持久化层
的完整代码堆栈,正应对了我们的每一个微服务的应用程序
,也具有较高的独立性,拥有自己的数据库和一套完成的垂直切片的架构模式。不应该局限在某一种或者两种架构模式上,而是应该量身应用
,没有复杂性业务逻辑的微服务,那就应该KISS(Keep It Simple & Stupid),否则就可以考虑DDD。
7. 上下文映射
上下文映射用来
捕获各个有界上下文之间的技术与组织关系
,它最大的作用就是保持模型的完整性
。在战略设计阶段,针对问题域,通过引入限界上下文和上下文映射可以对问题域进行合理的分解,识别出核心领域和子领域,并确定领域的边界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而维持模型的完整性。限界上下文不仅局限于对领域模型的控制,而在于
分离关注点之后,使得整个上下文可以成为独立部署的设计单元
,这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微服务”的概念;而上下文映射的诸多模式则对应了微服务之间的协作。
8. 应用程序架构
9. 团队开始应用DDD通常会遇到的问题
10. 应用DDD的原则、实践与模式
Resource
标签:上下文,架构,理念,模型,模式,领域,设计模式,限界,DDD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iu-dongdong/p/15117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