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摄影和记录的区别(照相机摄影和手机摄影的区别)
作者:互联网
今天,大家使用智能手机照相已经非常方便了,可以随时拍摄,而且手机拍的照片质量也越来越高。通常,大家在拍照后会第一时间在社交网络上分享。在这种情况下,用手机照相和用照相机照相有什么区别呢?怎样拍照才能获得大家的点赞呢?
这可能是大家想知道的,而徕卡也是从这个角度入手开始转型了。这一讲我就来回答这个问题。不过,在讲摄影技巧之前,先介绍一下徕卡公司。
徕卡是德国著名的照相机公司。徕卡的名称 Leica,是它的创始人莱茨(Leitz) 和照相机(Camera)两个词的缩写。徕卡公司成立于 1913 年,从一开始就致力于制造质量最高的照相机,并且做到了这一点。
徕卡非常自豪的是,每一台徕卡相机,不论新旧,都能拍出清晰的照片,因此在历史上它一直受到新闻记者、专业摄影师和发烧友的喜爱。历史上很多著名的照片都是用徕卡相机拍摄的,比如下面这两张照片。
图 1 时代广场的胜利日
图 2 切·格瓦拉
这些照片你可能已经见过了,它们很出名,通过它们,能折射出一个历史性事件,一个人物,甚至是一个时代。很多照片你看了之后会讲,如果我当时在那里,也能照出来,但是这些传神的照片,绝大部分人却拍不出来。要做到那样,需要训练特殊的观察视角、审美和摄影技巧。
在上个世纪 50 年代之前,徕卡相机拍的照片确实比一般相机好很多。但是,后来日本的尼康和佳能相机也能拍出好照片了,并且有巨大的价格优势,于是徕卡的市场份额就越来越小。在单反时代和早期数字化时代,徕卡完全落后了,这个家族公司几乎破产。
但是近 10 年来它在资本的帮助下又起死回生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不再和日本公司在价格上竞争,而是开始培养它的使用者的水平,用当下热门的话讲,就是注重社区建设了。
如此一来,当智能手机开始冲击照相机市场,尼康和佳能的出货量跌了一大半之后,徕卡的销量反而上升了,因为它让使用者清楚地知道,手机照相和照相机照相是不同的,它只做喜欢照出好照片的顾客的市场。
因此,徕卡的使用者虽然也使用手机拍照,但是他们依然使用照相机,而很多佳能和尼康的用户,使用智能手机后,就把笨重的单反相机扔在家里了。
那么照相机照相和手机照相有什么不同呢?有人说前者的分辨率更高,颜色更好,可以照出高质量的照片。这其实不是问题的关键,今天高端智能手机和低端单反相机在成像质量上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当然它们的价格也差不多),考虑到智能手机加入了很多图像处理的功能,在一些场景下手机拍的照片有时更好,比如在逆光条件下,手机拍人脸会更清楚。
也有人讲,照相机有变焦镜头,ISO 可以设置得比较高,让夜晚的摄影比较容易,等等。这些功能其实大部分人用得并不多。而现在的问题是,对大部分人来讲,即使给他们一个高性能的相机,他们也拍不出多好的照片。相反,对一些专业摄影师来讲,即使使用手机,也能拍出不错的照片。
那么相机照相和手机照相有什么不同,或者说专业摄影师照相和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呢?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是摄影,后者是记录。
要理解什么是记录,我们不妨看看大部分人拍照的目的:
-
到此一游。
在世界上任何景点,都不缺乏这样的人,在中国的旅游者中,尤其是初级的旅游者爱用手机自拍杆拍下自己和著名景点(Landmark)的合影,还有很多人会急不可待地分享到朋友圈。这就是最典型的记录。
- 众人聚会合影,或者和名人合影。
-
拍景点的全景。
比如到故宫,试图把巨大的太和殿“装进”一张照片里面。
- 拍摄集体活动。比如大家聊天时你的朋友和她的男朋友有一个奇怪的亲密动作,拍下来大家都觉得很好玩。
- 看到一些在过去明信片里见到的拍摄对象,比如日出日落,亭台楼阁,山泉瀑布,俊男靓女,花鸟鱼虫,等等,自己也想拍一张做成自己的明信片。
如果是刚才说的这些目的,不论是用相机拍照,还是用手机,都是记录。记录得好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是它不在我接下来要讲的内容之内。一张记录得再好的照片分享到朋友圈中,大家的反馈也不会很热烈,因为那些照片你可能早已见过,而且只要你到那里,也能照。对于这样的拍照,使用照相机还是手机都不重要,记录下来就好。
因此,对于这一批拍照的人,照相机厂家要想和手机竞争其实挺困难。因此,不仅徕卡放弃了这批人,尼康和佳能的高端产品线近年来也没打算做这些人的生意,哪怕他们再有钱。
很多“器材党”花了很多钱,买了很多高端设备,但是拍照的目的还停留在简单地记录上,因此照出来的照片并不比手机惊艳。事实上,在美国最大的图片分享网站 Pinterest 上,智能手机拍的照片数量已经占了六成。
摄影则不同,它不仅仅是一种记录,而且是我们与这个世界相处和交流的一种方式。比如下面两张照片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历史。
图 3 倒下的士兵
图 4 战火中的女孩
第一张是著名记者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在 1936 年西班牙内战中拍摄到的《倒下的士兵》。卡帕在中弹士兵倒下的一瞬间拍下了这张照片。它让全世界开始关注西班牙内战。
另一张是记者黄功吾拍下的越战中躲避轰炸的南越儿童,它让更多的美国人参加到反战的行列。这就是和世界的交流。徕卡公司很自豪这些照片都是用它的相机拍摄的。
这些照片是否能用手机拍摄呢?并非不可以,关键要看摄影的人是否能摆脱简单记录的心态,将摄影变成一种交流了。
从艺术的角度讲,摄影是一种观察的艺术,观察的重点不是所见之物,而是观察的视角和关注的重点,然后从那些日常的观察中找出趣味。当然,由于照相机可能捕捉到人眼难以看到的景象(这一点我后面会和你仔细讲),因此使用照相机摄影才有意义。
而对于徕卡这样的厂家来讲,就是要提供相应的设备,并且教会一部分人使用这些设备,用静止的画面,描写我们的生活,甚至改变我们的生活(关于后者我后面也会讲)。因此,今天一些高端相机厂家(或者其中的专业产品线)会把产品定位在满足这方面需求的摄影人士身上。
实际上,不仅徕卡和哈苏(世界上最高档的相机之一,以拍摄阿波罗登月和花花公子杂志封面而出名)今年的销量在上升,尼康、佳能和富士的专业相机销量也在上升,虽然后面几家公司微单的销量下滑了七成。
为了让你对记录和摄影的区别有一个感性认识,不妨看一下下面三张照片。
图 5 日本公园的一角
第一张是一个小型日本公园的一角,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日本公园的景致,有长明灯,有流水。某个旅游者,拍下了这样一张照片。你在朋友圈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照片,不会有什么感觉。用手机拍和用照相机拍没有区别。事实上这张照片是用昂贵的哈苏相机拍摄的。
图 6 小瀑布落地的一瞬间
这时来了一个发烧友,用同一台设备拍了一张小瀑布落地瞬间的照片,对它你可能会有点震撼了。
图 7 日本公园的小瀑布
接下来那个发烧友对着那个两米多高的小瀑布又拍了一张照片,这一次是拉长曝光时间,小瀑布居然能拍出如梦如幻的感觉。
同样一个地点,同样的设备,不同的人会拍出不同的照片。这就是一般人的记录和职业摄影师摄影之间的区别。
我们这个课程的目的,就是通过很短的时间,让你从一个简单的记录者变成真正的摄影者,也能拍出职业人士那样精彩的照片。
好,第一讲就先和你介绍到这里,我们明天接着第二讲。
划重点
摄影不仅仅是一种记录,它是我们与这个世界相处和交流的一种方式。从艺术的角度讲,摄影是一种观察的艺术,观察的重点不是所见之物,而是观察的视角和关注的重点,然后从那些日常的观察中找出趣味。
课后思考
照相设备使用得好坏,是否和自己对它们熟悉的程度有关?
好友评论
-
以前总被埋怨不会拍照,一度以为看几本摄影的书、会调焦,会构图就称得上“会拍照”。随着相机使用次数的增多,发现和周围的“摄影达人”相比,始终存在着巨大差距。
我有仔细研究过老师在学习小组中留下的高清图片,也曾和高手们做过沟通,发现用相机拍出的值得欣赏的照片,确实是对现实和生活的观察和交流。
相比于游历各地后立 flag 式的记录,摄影师显然多了份对个人的恬淡和对自然美的追求。终于又见到老师温和又有说服力的文字,开心~先讲道后讲术,格局立显高下。
-
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逛公园,看到他们拿出相机开始练习摄影,我也产生了好奇,开始观察他们的沟通和动作。
我发现他们在交流的时候,很少会说到焦距、镜头、曝光时间等等一些设备使用上的术语和技巧,而更多是在分享构图、光线上的经验,剩下的时间就一直在观察、拍摄、思考。
-
由此我得到的感受是,对于设备的操作和运用的熟练只是摄影技巧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是最容易掌握的那一部分。摄影技巧中最重要的,是能观察和发现美,并融入自己对这一刻观察到的美的理解。这也是需要长久的练习,才能靠身体和心掌握的。
-
我曾经问过学摄影的同学:『摄影中是构图重要还是拍摄背后的故事重要呢?』而他笑着说『先从焦距和光圈学起』。
任何工具设备都有其窍门,单会操作是无法摆脱记录的层次。在钢琴上任何人都会敲打键盘,不过跟音乐和艺术差得远;在相机上任何人也都会按下快门,不过跟摄影差得远了。好的设备还需擅用者发挥其价值。
-
期待一系列的摄影学课程。
-
想用设备拍出好的照片,学会使用设备是非常基础的。但是不是所有会使用设备的人都能拍出好照片,哪怕学习了非常多的技巧。恰好我自己也很喜欢摄影,在我眼里,摄影玩到一定到时候,会发现,它其实是一门艺术,像画家画画,像钢琴家演奏,好的器械只是基础,最重要的是天赋,是刻苦的钻营练习,常常能够打动我们的作品,更多是它里面,有摄影者独到的视角,所以才会打动我们的灵魂与之产生共鸣。
设备党要不得,打好基础才是是成功最重要的基石。
-
愿老师出更多好作品。
-
当然有关系了,一个好看独特的画面往往都是只存在几秒甚至只是一瞬间,要想捕捉下来,操作相机的速度要非常快,非常娴熟才行,不然只能错过而留下遗憾。
我目前只使用手机进行拍摄,当然绝大多数都是记录,并没有花时间专门去学习和练习拍摄创作。
-
标签:相机,区别,记录,照片,手机,照相机,摄影 来源: https://blog.51cto.com/u_13962552/2888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