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相关
首页 > 系统相关> > JVM虚拟机内存溢出垃圾收集及类加载机制总结

JVM虚拟机内存溢出垃圾收集及类加载机制总结

作者:互联网

1.Java内存区域与内存溢出异常

虚拟机栈:为虚拟机执行Java方法服务

本地方法栈:为虚拟机使用到的native方法服务。

Java堆:是Java虚拟机所管理的内存中最大的一块,被所有线程共享的一块内存区域,在虚拟机启动时创建。此内存区域的唯一目的就是存放对象实例。是垃圾收集器管理的主要区域。

可以通过-Xmx和-Xms控制堆的大小。

方法区:用于存储已被虚拟机加载的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数据。

内存溢出异常(OutOfMemoryError):

虚拟机栈:如果虚拟机栈可以动态扩展,如果扩展时无法申请到足够的内存。

Java堆:如果在堆中没有内存完成实例分配,并且堆也无法再扩展时。

方法区:当方法区无法满足内存分配需求时。当方法区中的常量池无法再申请到内存时。

2.垃圾收集器与内存分配策略

如何判断一个对象是否可回收呢?

可达性分析算法:通过一系列的称为“GC Roots”的对象作为起始点,从这些节点开始向下搜索,搜索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则证明此对象是不可用的。

如何宣判一个对象的死刑呢?

即使是在可达性算法中的不可达对象,也并非是非死不可的,此时它们暂时处于缓刑阶段,要真正宣告一个对象死亡,至少要经历两次标记过程:第一次就是执行可达性算法后,若一个对象和任何其他对象没有关联就会标记一次。然后判断该对象是否重写了finalize()方法,若该对象没有重写,或者已经执行过那么会进行第二次标记,两次标记后确立其死刑,对象可在finalize()方法内进行一次自我救赎的机会。但是注意,finalize方法只会被执行一次。

垃圾收集算法:

标记-清除算法(最基础的算法):

首先标记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在标记完成后统一回收所有被标记的对象。但是效率低且易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

复制算法:

将可用内存按容量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的一块。当这一块内存使用完了,就将还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上面,然后再把已使用过的内存空间清理掉。

标记-整理算法:

首先标记处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在标记完成后将需要回收的对象向一端移动,然后直接清理掉端边界以外的内存。

分代收集算法:

根据对象存活周期的不同将内存划分为几块,一般是把Java堆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这样就可以根据各个年代的特点采用最适当的收集算法。在新生代中,每次垃圾收集时都发现有大批对象死去,只有少量存活,那就选用复制算法,而老年代中因为对象存活率高、没有额外空间对它进行分配担保,就必须使用“标记-清理”或者“标记-整理”算法来进行回收。

默认使用的垃圾收集器:Serial/Serial Old收集器

对象的内存分配策略:

新建一个对象一般来讲会先存入新生代中的Eden中,若是大对象则直接存入老年代,当Eden内存满后,会根据复制算法将Eden中的存活对象复制到Survivor空间内,并执行一次minorGC,将Eden空间清空,若是老年代没有足够的内存进行分配时就会执行一次FullGC,一般来讲FullGC都会伴随着一次MinorGC,但是要比MinorGC慢10倍以上。若是一个对象在survivor空间内经历过了15次的MinorGC还不死,就会将该对象转存至老年代。

3.虚拟机类加载机制

概念:虚拟机把描述类的数据从Class文件加载到内存,并对数据进行校验、转换解析和初始化,最终形成可以被虚拟机直接使用的Java类型,这就是虚拟机的类加载机制。

加载-->验证-->准备-->解析-->初始化-->使用-->卸载

标签:Java,及类,对象,虚拟机,标记,算法,内存,JVM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coder-wf/p/12189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