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inx使用limit_req_zone对同一IP访问进行限流
作者:互联网
nginx可以使用 limit_req_zone指令进行限流访问,防止用户恶意攻击刷爆服务器。
首先,在nginx.conf文件中的http模块下配置:
limit_req_zone $binary_remote_addr zone=one:10m rate=1r/s;
区域名称为one(自定义),占用空间大小为10m,平均处理的请求频率不能超过每秒一次。
$binary_remote_addr是$remote_addr(客户端IP)的二进制格式,固定占用4个字节,而$remote_addr按照字符串存储,占用7-15个字节,用$binary_remote_addr可以节省空间。
第二,在http模块的子模块server下面配置
location ~* .htm$ { limit_req zone=one burst=5 nodelay; proxy_pass http://backend_tomcat; }
这里是对uri后缀为htm的请求限流,zone=one和前面的定义对应。
nodelay字面的意思是不延迟,具体说是对用户发起的请求不做延迟处理,而是立即处理。比如我上面定义的rate=1r/s,即每秒钟只处理1个请求。如果同一时刻有两个后缀为htm的请求过来了,若设置了nodelay,则会立刻处理这两个请求。若没设置nodelay,则会严格执行rate=1r/s的配置,即只处理一个请求,然后下一秒钟再处理另外一个请求。直观的看就是页面数据卡了,过了一秒后才加载出来。
真正对限流起作用的配置就是rate=1r/s和burst=5这两个配置。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具体案例:
某一时刻有两个请求同时到达nginx,其中一个被处理,另一个放到了缓冲队列里。虽然配置了nodelay导致第二个请求也被瞬间处理了,但还是占用了缓冲队列的一个长度,如果下一秒没有请求过来,这个占用burst一个长度的空间就会被释放,否则就只能继续占用着burst的空间,直到burst空间占用超过5之后,再来请求就会直接被nginx拒绝,返回503错误码。
可见,如果第二秒又来了两个请求,其中一个请求又占用了一个burst空间,第三秒、第四秒直到第五秒,每秒都有两个请求过来,虽然两个请求都被处理了(因为配置了nodelay),但其中一个请求仍然占用了一个burst长度,五秒后整个burst长度=5都被占用了。第六秒再过来两个请求,其中一个请求就被拒绝了。
这里用到的 $binary_remote_addr 是在客户端和nginx之间没有代理层的情况。如果你在nginx之前配置了CDN,那么$binary_remote_addr的值就是CDN的IP地址。这样限流的话就不对了。需要获取到用户的真实IP进行限流。简单说明如下:
## 这里取得原始用户的IP地址 map $http_x_forwarded_for $clientRealIp { "" $remote_addr; ~^(?P<firstAddr>[0-9\.]+),?.*$$firstAddr; } ## 针对原始用户 IP 地址做限制 limit_req_zone $clientRealIp zone=one:10m rate=1r/s;
同理,我们可以用limit模块对网络爬虫进行限流。
limit_req_zone $anti_spider zone=anti_spider:10m rate=1r/s; location / { limit_req zone=anti_spider burst=2 nodelay; if ($http_user_agent ~* "spider|Googlebot") { set $anti_spider $http_user_agent; } }
标签:addr,zone,burst,IP,限流,limit,请求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bq-med/p/16356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