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语言
首页 > 编程语言> > A*搜索算法概述

A*搜索算法概述

作者:互联网

A*搜索算法(A-star search algorithm)是一种常见且应用广泛的图搜索和寻径算法。A*搜索算法是通过使用启发式函数来指导寻路,从而高效的保证找到一条最优路径。A*搜索算法最初的设计是用来解决最短路径问题。但是,从理论来说A*可以解决大多数的成本代数问题。

A*搜索算法于1968年,由斯坦福研究院的Peter Hart,Nils Nilsson以及Bertram Raphael首次发表。

原理

A*搜索算法综合了最佳优先搜索算法(Best-first search)和Dijkstra算法的优点,通过一个成本估算函数来指导路径的搜索过程:$$ f(n) = g(n) + h(n) $$ 其中:

在算法的每次迭代中,会从一个优先队列中取出$f(n)$值最小(估算成本最低)的节点作为下次待遍历的节点。这个优先队列通常称为open set。然后相应地更新其领域节点的$f(n)$和$g(n)$值,并将这些领域节点添加到优先队列中。最后把遍历过的节点放到一个集合中,称为close set。直到目标节点的$f(n)$值小于队列中的任何节点的$f(n)$值为止(或者说直到队列为空为止)。因为目标点的启发式函数$h(n)$值为0,所以说目标点的$f(n)$值就是最优路径的实际成本。

下面为A*搜索算法的主流程代码:

// heuristicFunction,启发式函数

function aStar(start, goal, heuristicFunction) {

  // 带估算的节点集合,为一个优先队列,每次取f(n)值最小的节点

  const openSet = new PriorityQueue()

  openSet.add(start) // 初始只有起点

  const closeSet = [] // 已被估算过的节点集合

  const gScore = { [start]: 0 } // g(n)值

  const hScore = { [start]: heuristicFunction(start, goal) } // h(n)值

  const fScore = { [start]: hScore[start] } // f(n)值

  const cameFrom = {} // 记录当前节点的上一个节点


  while(!openSet.isEmpty()) {

    const current = openSet.pollFirst()

    if(current === goal)

      return reconstructPath(cameFrom, goal) // 当前节点为目标点,返回最佳路径

    close_set.add(current)

    // neighborNodes,取出current节点的邻域节点

    for(let neighbor of neighborNodes(current)) {

      if(close_set.includes(neighbor))

        continue

      // 从起点到neighor的距离

      const tentativeGScore = gScore[current] + distance(neighbor, current)

      if(!openSet.includes(neighbor) || tentativeGScore < gScore[neighbor]) {

        // 记录neighbor节点的前一个节点

        cameFrom[neighbor] = current

        gScore[y] = tentativeGScore

        hScore[y] = heuristicFunction(neighbor, goal)

        fScore[y] = gScore[neighbor] + hScore[neighbor]

        openSet.add(neighbor)

      }

    }

  }

}


function reconstructPath(cameFrom, current) {

    const bestPath = [current]

    while(cameFrom[current]) {

      current = cameFrom[current]

      bestPath.unshift(current)

    }

    return bestPath

}

启发式函数

启发式函数作为A*搜索算法的核心,对算法的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可以看出,通过调节$h(n)$可以控制算法的精度和速度。一些情况下,我们未必要找到最佳路径,而是要高效的找出差不多好的路径,所以需要权衡,这个我们后面在讲。

二维网格地图中的启发式函数

在二维网格地图中,有如下几种常见的启发式函数:

曼哈顿距离

曼哈顿距离(Manhattan distance)是指两点所形成的线段对坐标轴产生的投影的长度总和。在向量空间中又称为L1范数。在直角坐标系下,两点之间的曼哈顿距离为:$$ d(x, y) = |x_1 - x_2| + |y_1 - y_2| $$

图片

因此曼哈顿距离的启发式函数为:$$ h(n) = D \times (|n.x - goal.x| + |n.y - goal.y|) $$ 其中D是节点移动的单位成本,一般是一个常数。

切比雪夫距离

切比雪夫距离(Chebyshev distance)是指二个点之间的距离定义为其各座标数值差的最大值。在向量空间中又称为L∞范数。在直角坐标系下,两点之间的切比雪夫距离为:$$ d(x, y) = max(|x_1 - x_2|, |y_1 - y_2|) $$

图片

因此切比雪夫距离的启发式函数为:$$ h(n) = D \times max(|n.x - goal.x|, |n.y - goal.y|) $$ 上面的函数前提是直线和对角线的移动成本都是D,如果对角线的移动成本不是D,则上面的函数是不准确的,那就需要一个更准确的函数:$$ h(n) = D \times (|n.x - goal.x| + |n.y - goal.y|) + \sqrt{2} D min(|n.x - goal.x|, |n.y - goal.y|) $$

欧几里得距离

欧几里得距离(Euclidean distance)是指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在向量空间中又称为L2范数。在直角坐标系下,两点之间的欧几里得距离为:$$ d(x,y)=\sqrt{(x_2 - x_1)^2+(y_2 - y_1)^2} $$

图片

因此欧几里得距离的启发式函数为:$$ h(n) = D \times \sqrt{(n.x - goal.x)^2+(n.y - goal.y)^2} $$

松弛

前面的章节我们提到,通过调节$h(n)$可以控制算法的速度和精度,一些情况下,我们可以牺牲最优性,来加快搜索速度。这时候需要做一些松弛操作,以便我们求得相较于最优解(1+ε)倍的次优解。


标签:goal,搜索算法,current,概述,启发式,节点,函数
来源: https://blog.51cto.com/u_15127660/278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