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被讨厌的勇气:人生观

被讨厌的勇气:人生观

作者:互联网

目录

在学习了个体心理学一系列理论,就可以借助这些理论探索人生了,本节讲述阿德勒心理学的人生观。

人生观每个人可能都不太相同,而阿德勒的人生观与其个体心理学其实是自洽的,即这样的人生态度能够与其个体心理学的理论自圆其说。


1. 自由与幸福

实际上在前文的描述中,多多少少暗示了个体心理学对幸福与自由的定义。

此处进行明确,这样的定义为大家提供参考。

自由:不寻求认可

阿德勒的自由是围绕着人的认可欲求而言的,不寻求他人的认可或不害怕被他人讨厌就是自由。

的确认可欲求是人的生存本能,因此在应对我的课题的时候,一般不得不夹杂着 他人是否认可?他人的感受?他人的处境?之类的条件,这些内容本质上还是追求认可。

考虑他人在阿德勒看来,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不自由。正如前文所说,满足自己的认可欲求是获取贡献感最原始的方式,但是如果过于依赖这种方式,就会丧失自己,活在别人的人生中。这也是讨好型人格、焦虑性依恋、自卑、低自尊的根本原因。

当然完全不寻求他人认可很难,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很高的境界,也是我们前进的目标。

注意 不寻求他人认可 和 不让他人认可的区别,不害怕别人厌恶 与 令别人厌恶 的区别。
阿德勒对自由的定义,你认同吗?

幸福:共同体感觉

阿德勒对幸福的定义很简单,就是幸福 = 归属感 = 贡献感 = 共同体感觉

我想这个定义可以概括很多人对幸福的定义,本质上是一种贡献感、自我价值感

既不会为了做出贡献而过于放低自己、牺牲自己,也不会因为输出错误价值而导致未被认可。

既然如此,那幸福就必须通过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获得。注意个体心理学中的共同体感觉建立是针对此时此刻而言的,即当下、现在出发,过去与未来则无需关注。

不仅如此,获取幸福,还需要勇气,即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人生课题,勇敢对决人生谎言。不过别忘了,勇气来自于价值感,即幸福能够给予我们勇气。

幸福 - 知乎
“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就是幸福。
阿德勒对幸福的定义,你认同吗?如果你认同,那就去践行吧!

2. 现实性人生

在理解了自由与幸福的定义之后。那么幸福与自由是我们穷尽一生追求呢?还是当下就能获得呢?

在个体心理学看来,就是当下。

设立人一生追求的目标,穷尽一生 去追求去成就,每时每刻都在飞速前进,这样的人生是弗洛伊德提出的潜在性人生。而当下去做,过程即结果的人生则是现实性人生

现实性人生的每时每刻都是完整的。

现实性人生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下面展开来讲。

人生是 无数个此时此刻

决定我们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这些经历的意义,同时不同的意义会产生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而做出不同的行为。

人生亦是如此,过去只能决定我们拥有什么,却无法决定我们如何使用。到底赋予过去怎样的意义、如何使用所给予的,就看当下。 正是这无数个当下、现在促成了我们整个人生。

因此阿德勒认为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完整圆满的,并不是一定要达到某个标准才是圆满人生。而人生的每一步就是每一个此时此刻,即现在。

人生其实是由每一个现在组成的。

人 生 = ∫ 此 时 此 刻 d t 人生=\int此时此刻dt 人生=∫此时此刻dt

美丽的舞蹈是通过做好每一个动作实现的,悦耳的音曲是弹好每一个音节奏出的,宏伟的建筑是筑好每一块砖瓦构造的。
而这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音节、每一块砖瓦就是一个一个串联起来的现在

想想有点道理,人生几十年,就是一天天走过的,一个个现在形成的。

过去决定不了现在,现在也决定不了未来。根据个体心理学,我们总可以拿出勇气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人生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改变。

所以,不活在当下,纠结过去,空想未来,就是最大的人生谎言。过去与未来并不重要,要把聚光灯对准现在,舞动人生。

潜在性人生与现实性人生的根本区别还在弗洛伊德原因论与阿德勒目的论上。原因论认为一生悬命,过去决定一切,似乎人生注定。但目的论则认为,过去的经历不会决定现在,人是有勇气的是有主观能动的,总可以利用过去改变自己,而如何改变,就看现在了,人生没有什么必然。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将潜在性人生比作线,将现实性人生比作一系列离散点。区别在于现实性人生中点的生成可以不连续,每一个点都是一个个现在,每个现在都是我们改变自己的结果,并可以做很大改变。而潜在性人生中的线则是连续的,导数存在,所以任何两段的线一定有连接,即原因。
既然如此,那是否还要设定目标?如何理解不忘初心呢?

活在当下,幸福就在当下

此时此刻的人生是否意味着不用设立远大目标,或者人生目标呢?

不然。

目标的设定与活在当下并不冲突,相反目标指引着我们方向。

而现实性人生是说,不要着眼于未来目标实现、目标不实现会怎样。未来充满太多不确定性了,而且总是沉浸在过去和未来,反而会浪费时间,不利于目标的实现,这样的思维本质还是4.2.2.的人生谎言内容。

“我的行为会不会给别人带来伤害?”、“如果当初xxx会xxx”、“等我xxx了就一定xxx”。 如果总是在这些事情上内耗,还怎么探求幸福,这又是多么累。

追女生也是同样的道理,在与女生互动的过程中总是去揣测对方喜不喜欢自己、有多大把握、她是不是有喜欢的人了,或者是敏感、多疑不停猜测对方对自己态度。这些问题可以说是得失心重的表现,但本质上就是对未来的事情过于看重,总想着遥远的目标,急躁地追求结果,拉高了对她的期待,而忘记了活在当下,从而心态失衡难以相处。
针对这样的情况,除了课题分离和勇气之外,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做好当下的事情:能聊天就聊一聊,聊不起来就该吃吃该玩玩。每一次接触都仅仅是去做好这一次接触,比如商量工作就好好把工作说好、吃饭就吃好饭聊好天,出去玩就快快乐乐地去玩。不要去想这次接触她有没有表现好感、有没有什么进展、她对我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无需纠结。
况且我们追求的是相处,是每一个此时此刻的相处,而不是表面的那一句承诺。

注意:此处与人生谎言类似,并不是说完全不作信息收集,对目标信息完全不了解上来就干。而是所有的工作最终必须收敛到当下

不仅如此,阿德勒也批判了目标驱动型幸福,即必须完成了目标才叫幸福。

其实不然,人生没有规则,目标没有尽头,个体心理学认为要追求的不是目标本身,而是自由与幸福

难道是完成了某个多么宏大的目标才叫幸福么?

所以幸福也好、归属感也好,个体心理学都没有将其与什么人生目标绑定,目标只是我们实现幸福的手段之一。

很多目标总是要经历千难万险才能达成,试想如果唾手可得、轻松直达,还会有幸福感么?远大的目标还必要么?
实现目标 = 幸福,似乎大部分还是通过满足认可欲求达到幸福,这是因为完成目标似乎会给我们表现的资本,这依然是不自由的表现。
例如将金钱、房车等价于幸福,这样的价值观可能广泛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

由于此时此刻组成了人生,幸福也在此时此刻。驱动幸福的不只是目标的实现,而是此时此刻的共同体感觉。

每个此时此刻都秉承着某个目标、梦想,而每个此时此刻的自我价值实现、努力提升,所带来的价值感,就是幸福。

3. 人生意义

人生目标和人生意义意思其实差不多,没有定义,当然我们可以自己赋予。

毕竟度过一生不是我们主动选择的结果,也不想就这么死了。

但是无论如何,自由与幸福是我们的追求,目标只是幸福与自由的工具。

别忘啦,他者贡献课题分离是幸福与自由的引导之星,就算没有什么人生目标与意义,向着这两颗星出发,无需羡艳他人更不会迷失自己,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比现在更加接近自由与幸福。所以,从现在开始吧,此时此刻正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标签:此时此刻,勇气,幸福,阿德勒,当下,人生观,人生,讨厌,目标
来源: https://blog.csdn.net/Starry__/article/details/12239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