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网络协议学习笔记-从二层到三层

网络协议学习笔记-从二层到三层

作者:互联网

1. 物理层到 MAC 层

1.1 MAC 层数据格式: 目的 MAC 地址 + 源 MAC 地址 + 上层类型 + 数据 + CRC

1.2 二层交换机具有学习功能,记录端口号和 MAC 地址的映射表,如果表里面没有记录这个映射,则会将包发送到除了源端口的所有端口去,并记录下这个源端口和 MAC 地址的映射

1.3 ARP 协议:确定 IP 地址到 MAC 地址的映射,必须在一个子网,通过广播的的形式找到对应 IP 的 MAC 地址,维护 IP 地址到 MAC 地址的映射,有过期时间

1.4 在一个局域网内,有多个交换机,ARP 的广播模式很容易打满带宽

2. 交换机与 VLAN

2.1 网络拓扑复杂的情况下,交换机形成环路无法应对。

2.2 STP(生成树协议):通过 BPDU(网桥协议数据单元) 比较的方式从图转换为树,缺点是计算量大,碰到跨地域的情况难处理

2.3 VLAN(虚拟局域网):包的二层头加一个 tag: VLAN ID,相同 VLAN 的包,才会互相转发,不同 VLAN 的包,是看不到的

2.4 交换机之间通过 trunk 口转发,可以收到所有的 VLAN 包

3. ICMP 协议与 ping 命令

3.1 ICMP(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探寻当前网络状况

  3.1.1 查询报文类型:比如 ping 命令,ping 不通不代表网络不通,也可能是对方禁止 ping 

  3.1.2 差错报文类型:比如 Traceroute,点不可达为 3,源抑制为 4,超时为 11,重定向为 5。traceroute 可以通过设置特殊的 TTL,来获取沿途的路由器的信息

4. 网关

4.1 局域网内访问,依据 ARP 协议即可

4.2 跨网段访问,需要网关:

  4.2.1 普通网管:直接转发,不改写 ip

  4.2.2 NAT(地址转换)网关:会将局域网内的主机地址改成网关的运营商地址,解决 IP 不够的问题,NAT 需要通过 端口号映射来找到一个局域网内的某一个主机

5. 路由协议

5.1 路由分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静态路由可以配置复杂的策略路由,控制转发策略

5.2 动态路由主流算法有两种,距离矢量算法和链路状态算法。基于两种算法产生两种协议,BGP(外部网关协议)和 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5.3 寻找最短路径:

  5.3.1 距离矢量路由算法:距离矢量路由(distance vector routing)。它是基于 Bellman-Ford 算法的,路由节点挂掉传播很慢

  5.3.2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链路状态路由(link state routing),基于 Dijkstra 算法

5.4 动态路由协议

  5.4.1 基于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的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广泛应用在数据中心中的协议。由于主要用在数据中心内部,用于路由决策,因而称为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 IGP)。内部网关协议的重点就是找到最短的路径。在一个组织内部,路径最短往往最优。当然有时候 OSPF 可以发现多个最短的路径,可以在这多个路径中进行负载均衡,这常常被称为等价路由

  5.4.2 基于距离矢量路由算法的 BGP

5.5 自治系统(AS)

  5.5.1 Stub AS:对外只有一个连接。这类 AS 不会传输其他 AS 的包。例如,个人或者小公司的网络。

  5.5.2 Multihomed AS:可能有多个连接连到其他的 AS,但是大多拒绝帮其他的 AS 传输包。例如一些大公司的网络。

  5.5.3 Transit AS:有多个连接连到其他的 AS,并且可以帮助其他的 AS 传输包。例如主干网。

标签:算法,协议,网关,二层,网络协议,地址,MAC,三层,路由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diankezhangli/p/14806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