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创新包含基础技术和应用场景两个层面
作者:互联网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隐私信息泄漏、数据过度采用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何能够保障数据可用不可见、信息最小必要原则?区块链技术提供了一种实现的可能性。
雄安区块链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副主任李军曾公开表示,“可能于今年年底推出试用数字身份,区块链技术、隐私计算技术等综合运用,可以极大改观个人隐私信息被过度调用的情况。”事实上,区块链的应用并不局限于此。实验室在区块链标准、智慧城市治理、区块链应用场景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落地成果。
实验室成立已满一周年。2020年4月,在雄安新区改发局和智能城市创新联合会指导下,实验室正式成立,并将其定位为一家专门从事区块链研究的综合性新型研发机构。近期,为进一步了解实验室的落地成果,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雄安区块链实验室副主任孟宏伟进行了专访。
定位于综合性新型研发机构,专门从事区块链研究
实验室由雄安新区管委会主管。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志明担任实验室技术引领委员会主任,雄安新区首席信息官张强担任实验室主任,下设副主任两名,实验室自身员工规模有五十多人。实验室主要致力于区块链理论、关键技术、标准、创新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在上下游产业建立有效运行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助力形成雄安标准和雄安质量。
孟宏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秉承开放联合研发新模式,共建区块链科技创新生态,合作伙伴由来自于智能城市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自愿组成,包括国有大行科技力量、北京大学、北航、中科院等高校,以及趣链、特米科技、火树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
实验室的使命任务是围绕“区块链创新+数字城市建设+数字经济发展”,以区块链关键技术研发、区块链基础设施构建、区块链标准与测评、区块链产业与应用创新为核心,面向服务于数字城市建设、治理、发展的区块链技术与运用理念,打造产研一体、世界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孟宏伟介绍道,目前实验室已经在区块链标准、智慧城市治理、区块链应用场景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落地成果。具体来看:
一是研究制定了《雄安区块链标准体系》、《雄安区块链技术—数据协同》、《雄安区块链安全—区块链应用安全》等雄安新区区块链地方系列标准。
二是为适应智能城市治理需求,2020年12月14日,发布了首个“城市级”区块链底层系统,这是针对数字城市规模和场景的新特点与新要求,自主研发的区块链新产品。搭建起一条“核心链+应用链”多层链网融合的新型区块链底层架构,可在同一框架下满足智能城市在工程建设、政务服务、数字金融等领域差异化要求,满足不同用户角色的建链、用链、跨链、管链等功能。形成一个城市级链网基础设施。这也是雄安区块链与现在联盟链和公有链的区别。
三是创新了一系列应用场景。雄安区块链底层系统已经在政府投资项目审批、财政评审、科创服务等领域进行了创新,基于区块链技术,我们将“不见面审批”推到了极致,实现了多部门信息共享,实现了流程并行、高效审批,对于保证政府职能阳光、透明、廉洁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进一步保证了雄安速度和雄安质量。
孟宏伟向记者表示,“我们把区块链的创新理解为两层。一层是基础技术的创新,另一层是应用场景的创新。搭建区块链基础设施是做什么呢?一是利用传感器采集数据信息,如何解决可信的问题,二是区块链集成系统和国产化系统的适配问题,以及对吞吐量的技术突破;三是基础研究、标准制定等。我们现在做的是雄安标准,希望以后能够给中国区块链的发展做一些贡献。”
建立雄安金融区块链基础设施,降成本提效率
金融是区块链主要的应用场景之一。实验室在探索政务应用的同时,在金融领域也实现了突破。据孟宏伟介绍,一方面,以区块链为核心的金融科技在工程建设项目资金支付、供应链金融、非税票据、税务电子凭证、征迁安置资金、科创服务等领域取得了广泛使用。
其中,工程建设项目资金支付方面,链上所有单位支付181.7亿元,农民工穿透支付4.1亿元;征迁安置资金管理区块链平台,累计拨付355.75亿元,惠及179个村、4.7万户;区块链非税票据累计56万笔(其中医疗票据:539450笔、财政一般缴款票据:23082笔),票面金额96.7亿元;2022 全年业务总量13374万笔;科创平台预计2021年度服务新区企业1000+,企业内容3000+次。
孟宏伟解释道,“以前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不足且没有抵押物,获得银行贷款难度较大。现在数据都上链之后,不仅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而且由于区块链的可追溯性提高了造假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信息的可信度是有保障的。基于此,银行对于这类企业的贷款意愿会更高。企业向银行提交相关资料的传输过程中,整体的效率会提高,而且可以实现需要哪部分就只给哪部分授权。总体来看,区块链的应用解决了效率、信息必要化和最小化的问题。”
另一方面,是建立雄安金融区块链基础设施。孟宏伟表示,区块链为金融领域带来了划时代的全新工具,其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等特性,已经被证明能够适用于支付结算、贸易融资、资金管理、资产证券化、电子票据、合规监管、供应链金融等众多场景。
孟宏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基于区块链已经能打造出最基础的金融基础设施来了,我们今年要打造的金融区块链基础设施代号‘开源链’。银行可以在此基础之上,根据业务需求做修改或者增加。实验室和银行的合作一方面是做技术攻关,比如自主可控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另一方面银行可以利用区块链做一些具有特色的金融产品,原因就在于链上数据的可信性和丰富性。”
孟宏伟表示,目前,雄安城市规模的区块链金融应用格局正在形成。为深入挖掘区块链金融科技服务新区建设实际需要,我们正在筹划建设城市级区块链金融基础设施,创新雄安金融产业。
探索数字身份,减少个人隐私数据过度采用
在目前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下,个人隐私信息不仅面临着未经允许就被泄漏的风险,还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过度调用。对此,实验室主任李军曾公开表示,“实验室可能于今年年底推出试用数字身份,区块链技术、隐私计算技术等综合运用,可以极大改观个人隐私信息被过度调用的情况。”
孟宏伟向记者表示,所谓数字身份是个人数据账户的索引与账号。是个人在雄安新区数字空间中的数据资产集中体现,雄安个人数字身份是个人数据账户的账号,也是技术上对个人数据资产检索的索引。个人在数字空间活动的通证。数字身份作为个人身份标识,可以在雄安域内所有信息系统中实现人的统一身份认证,包括电子政务应用、行业服务应用、企业服务应用等场景,实现一码通行。
数字身份是如何减少用户个人隐私数据的过度采用的呢?他解释道,公安实名认证,缓解规模化身份服务与安全隐私之间的矛盾。在传统身份验证难以发挥作用但又非常关键的场景实现新型实名验证方式,在保护被验证人的安全隐私的前提下,营造有据可查的安全环境。例如,网吧管理(上网人实名验证)、网约车(司机、乘客实名认证)、网约房(短租人实名认证),共享单车(电瓶车驾驶人实名认证)。
孟宏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数字身份其实就是将实际身份在网络世界虚拟成一串函数,与区块链技术结合有两个好处。一方面,可以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防止信息泄漏。身份信息的核对是呈现出的是一串函数,实际核对的过程是由系统自动完成并给出结果,操作人员无法获取具体信息。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篡改性,任何行为都会留下痕迹,便于追溯。”
标签:场景,数字,层面,雄安,宏伟,应用,区块,实验室 来源: https://blog.csdn.net/CECBC/article/details/11678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