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资治通鉴》-卷四(二)

《资治通鉴》-卷四(二)

作者:互联网

《资治通鉴》-卷四(二)


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所蕴含的典故,也可以在资治通鉴上看到,比如说下面这几个

赵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欲之,请易以十五城。赵王欲勿与,畏秦强;欲与之,恐见欺。以问蔺相如,对曰:"秦以城求璧而王不许,曲在我矣。我与之璧而秦不与我城,则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臣愿奉璧而往;使秦城不入,臣请完璧而归之!"赵王遣之。相如至秦,秦王无意偿赵城。相如乃以诈绐秦王,复取璧,遣从者怀之,间行归赵,而以身待命于秦。秦王以为贤而弗诛,礼而归之。赵王以相如为上大夫。

这一段就是著名的“还璧归赵”,这一段描述只有一百来字,很平淡的就叙述过去了,如果代入当时的环境去想象,想完成这件事是很不容易的,普通人面对实力强大的秦国国王,可能连说话都结巴,何况还要和他斗智斗勇,在他眼皮底下把和氏璧偷偷带走。
这也说明了,历史上很多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大事件,可能在历史上只有短短的一段,甚至是一笔带过。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愿为好会于河外渑池。赵王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以绝秦望。"王许之。
会于渑池。王与赵王饮,酒酣,秦王请赵王鼓瑟,赵王鼓之。蔺相如复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相如曰:"五步之内,臣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王不怿,为一击缶。罢酒,秦终不能有加于赵;赵人亦盛为之备,秦不敢动。赵王归国,以蔺相如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这一段虽然没有对应的成语,不过在中学的课本上也是有的,很有名的一个故事,可以看出秦国当时很强大,连一个简单的外交会晤,都吓得赵王不敢赴,去了竟然要先交代后事。这可能是因为有前面楚怀王被秦国囚禁的前车之鉴。弱国无外交啊,古来如此。

廉颇曰: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蔺相如素贱人,徒以口舌而位居我上,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之,不肯与会;每朝,常称病,不欲争列。出而望见,辄引车避匿。其舍人皆以为耻。相如曰:"子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至门谢罪,遂为刎颈之交。

如果没记错的话,课本上的题目叫《将相和》,讲的是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就凭这一点,廉颇就能称得上大丈夫。知错就改,能屈能伸的品质,现在还有多少人能有呢?大到公司单位,小到个人,出了事就想捂着,欺上瞒下,而不是积极面对,解决问题。

以前课本上讲这三个故事的篇幅是要长一些的,可能是选自于《史记》?这个没有考证,有知道的童鞋,可以在评论区指点一二。

标签:蔺相如,相如,课本上,资治通鉴,赵王,秦王,廉颇
来源: https://blog.csdn.net/Python_hfr/article/details/11667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