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用例法

用例法

作者:互联网

边界值法(重点)

> for(int i = 0;i <100; i ++) 
> {
>  int j = i+1;
> System.out.println("循环第“+j+"次")//循环地做某件事情 
> }
如果程序员不小心,把i <100写成i <= 100,则多循环添加一次,这时候边界值检查是一个很好的测试方
法。
比如:在一个系统中,填写一个多少岁的青少年考了多少分(假设成年人年龄为x,13<=x<=17,数学成绩为
y:0<=y<=100
根据上面的等价类划分法我们可知,年龄的有效等价类是13<=x<=17,所以边界值就是12, 18
数学成绩的,有效等价类是0<=y<=100,所以边界值就是-1,0,100,101

确定边界值的方法(重点)

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大于或刚刚小于边界值作为测试数据

在边界值中掌握上点和离点的取数
[1 100] :上点1,100 ;离点0,101
(1,100) :上点2,99 ;离点0,100
(1,100] :上点2,100 ;离点1,101

概念:
因果图法比较适合输条件比较多的情况,测试所有的输入条件的排列组合。所谓的原因就是输入,所谓的结果
就是输出

因果图基本图形符号
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大于或刚刚小于边界值作为测试数据
[1 100] :上点1,100 ;离点0,101
(1,100) :上点2,99 ;离点0,100
(1,100] :上点2,100 ;离点1,101

恒等:若原因出现,则结果出现;若原因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非(~):若原因出现,则结果不出现;若原因不出现,则结果出现。
或(∨):若几个原因中有一个出现,则结果出现;若几个原因都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与(∧):若几个原因都出现,结果才出现;若其中有一个原因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因果图的约束符号

E(互斥):表示两个原因不会同时成立,两个中最多有一个可能成立
I(包含):表示三个原因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成立
O(惟一):表示两个原因中必须有一个,且仅有一个成立
R(要求):表示两个原因,a出现时,b也必须出现,a出现时,b不可能不出现
M(屏蔽):两个结果,a为1时,b必须是0,当a为0时,b值不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果图测试用例(知道场景)

例如:有一个处理单价为2.5元的盒装饮料的自动售货机软件。若投入2.5元硬币,按“可乐”、“啤酒”、或
“奶茶”按钮,相应的饮料就送出来。若投入的是3元硬币,在送出饮料的同时退还5角硬币。
分析这一段说明,我们可列出原因和结果
原因(输入):
投入2.5元硬币;
投入3元;
按“可乐”按钮;
按“啤酒”按钮;
按“奶茶”按钮。
中间状态: ① 已投币;②已按钮
结果(输出):
退还5角硬币;
送出“可乐”饮料;
送出“啤酒”饮料;
送出“奶茶”饮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判定表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标签:上点,边界值,例法,100,出现,离点,原因
来源: https://blog.csdn.net/m0_53621924/article/details/11646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