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 THU 2018 - 堆
作者:互联网
二叉堆(Binary Heap)没什么神秘,性质比二叉搜索树 BST 还简单。其主要操作就两个,sink(下沉)和 swim(上浮),用以维护二叉堆的性质。
其主要应用有两个,首先是一种排序方法**「堆排序」,第二是一种很有用的数据结构「优先级队列」**。
本文就以实现优先级队列(Priority Queue)为例,通过图片和人类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二叉堆怎么运作的。
一、二叉堆概览
首先,二叉堆和二叉树有啥关系呢,为什么人们总数把二叉堆画成一棵二叉树?
因为,二叉堆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完全二叉树),只不过存储在数组里。一般的二叉树,我们操作节点的指针,而在数组里,我们把数组索引作为指针:
// 父节点的索引
int parent(int root) {
return root / 2;
}
// 左孩子的索引
int left(int root) {
return root * 2;
}
// 右孩子的索引
int right(int root) {
return root * 2 + 1;
}
画个图你立即就能理解了,注意数组的第一个索引 0 空着不用,
你看到了,把 arr[1] 作为整棵树的根的话,每个节点的父节点和左右孩子的索引都可以通过简单的运算得到,这就是二叉堆设计的一个巧妙之处。为了方便讲解,下面都会画的图都是二叉树结构,相信你能把树和数组对应起来。
二叉堆还分为最大堆和最小堆。最大堆的性质是:每个节点都大于等于它的两个子节点。 类似的,最小堆的性质是:每个节点都小于等于它的子节点。
两种堆核心思路都是一样的,本文以最大堆为例讲解。
对于一个最大堆,根据其性质,显然堆顶,也就是 arr[1] 一定是所有元素中最大的元素。
二、优先级队列概览
2.1 优先级队列的概念
优先级队列这种数据结构有一个很有用的功能,你插入或者删除元素的时候,元素会自动把最大(或者最小)的元素排到队首,这底层的原理就是二叉堆的操作。
数据结构的功能无非增删改查,优先级队列有两个主要 API,分别是 insert 插入一个元素和 delMax 删除最大元素(如果底层用最小堆,那么就是 delMin)。
2.2 为什么要引入优先级队列
vector | sorted vector | list | sorted list | |
---|---|---|---|---|
getmax | O(n) | O(1) | O(n) | O(1) |
delmax | O(n)+O(n) = O(n) | O(1) | O(n) | O(1) |
insert | O(1) | O(logn) + O(n) | O(1) | O(n) |
对于AVL、Splay、Red-Black Tree, 三个接口只需要O(logn),但是BBST远远超出了优先级队列的需求…
2.3 代码框架
下面我们实现一个简化的优先级队列,先看下代码框架:
class heap {
public:
vector<int> PQ = {-1}; //用向量来构造堆,索引0不用
int parent(int root){
return root/2;
}
int left_child(int root){
return root*2;
}
int right_child(int root){
return root*2+1;
}
int GetMax(){
return PQ[1];
}
void insert(int val){//插入元素
}
int DelMax(){//删除并返回队列中的最大元素
}
int swim(int k){//上浮第 k 个元素,以维护最大堆性质
}
int sink(int k){//下沉第 k 个元素,以维护最大堆性质
}
};
空出来的四个方法是二叉堆和优先级队列的奥妙所在,下面用图文来逐个理解。
2.3.1 swim(上浮)
上浮的原因是某些节点会违反堆序性,即有些节点比自己的父亲还要强,此时它会顶替父亲的位置。例如,在这个例子中插入了“42”:
int swim(int k){//上浮第 k 个元素,以维护最大堆性质
while(k>1 && PQ[k] > PQ[parent(k)]){ //尚未到根,且比自己父亲强
swap(PQ[k],PQ[parent(k)]);
k = parent(k);
}
}
2.3.2 sink
下沉比上浮略微复杂一点,因为上浮某个节点 A,只需要 A 和其父节点比较大小即可;但是下沉某个节点 A,需要 A 和其两个子节点比较大小,如果 A 不是最大的就需要调整位置,要把较大的那个子节点和 A 交换。
int sink(int k){//下沉第 k 个元素,以维护最大堆性质
while(left_child(k) < PQ.size()){//不是叶子节点
int max_child = max(PQ[left_child(k)],PQ[right_child(k)]);//找到最大的孩子
if(PQ[k] > max_child) break; //堪为父亲!
if(max_child == PQ[left_child(k)]){//最大的是左孩子
swap(PQ[k],PQ[left_child(k)]);
k = left_child(k);//下沉
}
else {//最大的是右孩子
swap(PQ[k], PQ[right_child(k)]);
k = right_child(k);
}
}
}
2.3.3 Delete
删除首个节点(最大的节点),并将最末的元素和根节点对换,然后不断下沉。
int DelMax(){//删除并返回队列中的最大元素
int max = PQ[1];
PQ[1] = PQ[PQ.size()-1];
PQ.pop_back();
sink(1);
return max;
}
2.3.4 insert
先将词条e作为末尾元素接入向量,之后上浮之。
void insert(int val){//插入元素
PQ.push_back(val);
swim(PQ.size()-1);//上浮
}
三、最后总结
二叉堆就是一种完全二叉树,所以适合存储在数组中,而且二叉堆拥有一些特殊性质。
二叉堆的操作很简单,主要就是上浮和下沉,来维护堆的性质(堆有序),核心代码也就十行。
优先级队列是基于二叉堆实现的,主要操作是插入和删除。插入是先插到最后,然后上浮到正确位置;删除是调换位置后再删除,然后下沉到正确位置。核心代码也就十行。
参考资料:
https://github.com/labuladong/fucking-algorithm/blob/master
标签:PQ,int,THU,二叉,2018,child,数据结构,root,节点 来源: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1332009/article/details/11607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