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计算机考研408统考——计算机网络(一)概述

计算机考研408统考——计算机网络(一)概述

作者:互联网

1.1 互联网概述

 

网络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构成。

多个网络之间可以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构成了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网络,即互连网(internet),其是“网络的网络”。

internet (互连网)和 Internet(互联网、因特网) 的区分:

internet 是一个通用名词,泛指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计算机网络。

Internet 是一个专用名词,指的是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互连网,它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其前身是ARPANET。

 

  1. 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
  2. 逐步建成三级结构的互联网
  3. 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互联网【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互联网服务提供者】

 

互联网的标准化工作对互联网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互联网协会(Internet Society)ISOC是一个国际性组织,对互联网进行全面管理以及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其发展和使用。

ISOC的一个技术组织——互联网体系结构委员会IAB负责管理互联网有关协议的开发。

IAB下设两个部门:

互联网工程部IETF,负责研究中短期工程问题,主要针对协议的开发和标准化;

互联网研究部IRTF,负责研究一些需要长期考虑的问题,包括互联网的一些协议、应用、体系结构等。

制定互联网标准的三个阶段:

  1. 互联网草案(Internet Draft)
  2. 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3. 互联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1.2 互联网的组成

 

按工作方式划分互联网为边缘部分 核心部分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处在互联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互联网上的所有主机,这些主机也叫端系统

在网络边缘端系统之间的通信可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和对等方式(P2P方式)。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到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它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在介绍分组交换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电路交换。

 

交换时必须经过 “建立连接(分配通信资源)→ 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 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称为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Q:用电路交换来传送计算机数据是否可行?

A:不可行。计算机数据常常是突发式地出现在传输线路上的,使用电路交换传送数据时,其线路的传输效率往往很低

 

通常我们把要发送的整块数据称为一个报文(message)。

把较长的报文划分为一个个等长数据段,再在其前面加上首部(header),构成分组。(分组也称为包,相应的,首部称为包头)

分组中的“首部”是非常重要的,其包含了诸如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等重要控制信息,使得每一个分组能在互联网中独立地选择传输路径,并被正确交付到终点。

 

三种交换方式对比:

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分组交换——单个分组(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的下一个结点。

若要连续传送大量数据,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连接建立时间,则电路交换的传输速率较快。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需要事先分配传输带宽j,在传送突发数据时可以提高整个网络的利用率,而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时延小,有更好的灵活性。

 

 

 

1.3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较好定义:

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连而成,而这些硬件并非专门用来实现某一特定目的。这些可编程的硬件能够用来传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能支持广泛的和日益增长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的简单定义:

一些互连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细节不做展开)

 

 

 

1.4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速率:数据的传送速率,也称为数据率或比特率,单位是bit/s、b/s、bps。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M、G、T等字母,在数据量和数据率之前可能是不同含义,下举例说明。

eg:有一个待发送的数据块,大小为100MB,网卡的发送速率是100Mbps,则网卡发送完该数据块需要多长时间?

       1M B=2^20 B  而  1M bps=10^6 bps ,故求得结果约为8.388s。

       即数据量前有【K-2^10  M-2^20  G-2^30  T-2^40】,数据率前有【k-10^3  M-10^6  G-10^9  T-10^12】。可估算,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要生搬硬套。

 

带宽:在单位时间内网络中的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用来表示网络中某通道传送数据的能力。

 

吞吐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实际数据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限制。

 

时延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1)发送时延是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bit) / 发送速率(bit/s)

2)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 / 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

3)处理时延是主机或路由器在处理分组时产生的时间

4)排队时延是分组进入路由器排队等待的时间

 

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X 带宽

若发送端连续发送数据,则在第一个比特即将抵达终点时,发送端就已经发送了时延带宽积个比特。

这些比特都正在链路上向前移动,因此,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往返时间RTT:数据在A与B之间往返一趟的时间。

有效数据率=数据长度   /(发送时间+RTT)(忽略B发送确认信息的时间)

 

信道利用率与网络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用来表示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过的(有数据通过)。

网络利用率: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信道利用率并非越高越好

 

 

 

1.5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 物理层——解决使用何种信号来传输比特流的问题
  2. 数据链路层——解决分组在一个网络或一段链路上传输的问题
  3. 网络层——解决分组在多个网络上传输的问题
  4. 运输层——解决进程之间基于网络的通信问题
  5. 应用层——解决通过应用进程的交互来实现特定网络应用的问题

 

下面介绍实体协议服务的术语

 

实体:任何可发送或接受消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对等实体:收发双方相同层次中的实体。

 

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逻辑通信的规则集合。

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语法定义所交换信息的格式

语义定义收发双方所要完成的操作

同步定义收发双方的时序关系

 

服务: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的逻辑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协议是“水平” 的,服务是“垂直” 的。

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实体是“透明” 的,即不可见的。

 

协议数据单元PDU: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包。

服务数据单元SDU:同一系统内,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包。

 

 

 

 

 

 

 

 

 

标签:交换,网络,发送,互联网,时延,分组,408,统考,考研
来源: https://blog.csdn.net/Cosmicsea/article/details/11613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