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清明节偷偷训练“熊猫烧香”,结果我的电脑为熊猫“献身了”!

清明节偷偷训练“熊猫烧香”,结果我的电脑为熊猫“献身了”!

作者:互联网

大家好,我是冰河~~

最近,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就在清明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晚上,我偷练“禁术”——熊猫烧香,结果悲剧了。电脑陷于无限重启中,小伙伴们可以看下我写的《千万不要轻易尝试“熊猫烧香”,这不,我后悔了!》。今天,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很多小伙伴都很关心我的电脑后续情况如何了。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下,尝试“熊猫烧香”的后续情节。

在尝试“熊猫烧香”之前,我是把电脑所有网卡都禁用了,网线也拔掉了,总之,能够联网的东西全部禁用。打开虚拟机,直接进入虚拟机操作的,没想到这货确实异常凶猛,直接逃逸出虚拟机的控制范围,直接搞坏了我的物理机。当时,我赶紧强制关闭虚拟机,这货还是在屏幕上“烧香”,我又赶紧强制关闭了物理机。结果,重启电脑,电脑却陷入无限重启的循环中。

很多小伙伴说重装系统就好了,这是硬盘坏了,不是重装系统能解决的事情,况且,对于重装系统这种事情,我也试了,结果是不起作用。

第二天,也就是星期二早上,我早早的起床了,把我的电脑拿到电脑维修店,跟工作人员说明了我电脑的情况。那人一脸诧异的看着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没想到那小哥开口问我的第一句话是: 我靠,你是干嘛的? 黑客吗? 我赶紧解释:不是,我就是玩玩的,你帮我看看电脑,不能开机了。

他尝试开机,还是无限重启。最后,它从工具箱里拿出了一个不知道装了什么鬼玩意儿的U盘,查到我电脑上,启动了电脑,这厮开始双击“计算机”,打开后,一看,我靠,磁盘盘符都不见了(装系统时分区出来的C、D、E、F盘符都不见了)!! 于是,他开始检测我电脑的磁盘,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这张图上来看,磁盘上确实有不少地方已经严重损坏了。

我问他:能不能修复啊?修复要多久啊? 那小哥说:不知道,我尝试下吧,不敢保证能恢复,恢复时间也说不好。 当时我心里想着今天是清明节后第一天上班,还是先去上班吧。于是我跟那位小哥说:那我把电脑放到这里吧,你帮我修复下,有结果了,或者不能修复,你都跟我说下。你们这晚上几点下班?我晚上再过来拿电脑。 他说:我晚上等你过来拿完电脑再下班。 感觉这小哥人还是挺不错的,于是,我就先去上班了。

正当我在公司敲代码敲的正起劲时,没想到那厮给我发消息了,内容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得知这个消息后,我的内心也是这样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说实话,我特么都要裂开了。电脑里有很多重要的资料,也包括和猫大人一起写书的原稿,关键是很多资料和书稿都在这一台电脑里。我去,整个人都不好了。

哎,电脑不能恢复了!!!要返厂,也就是说,磁盘中的数据大概率会丢失。想想确实是自己手贱导致的,无语了。

于是我赶紧跟猫大人沟通了情况,我也做好了重新写稿的准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就这样,在公司还是敲了一天代码,邻近下班时,开了个会。

下班后,第一时间来到电脑维修店,那小哥也确实没下班,我问他:真的不能修复了? 他说:我确实修复不了,建议返厂试下。 我说:是磁盘坏了吧?返厂的话能不能只把磁盘返厂修?主要是恢复下数据,其他的不重要。 他说:最好是整机返厂。 哎,没办法了,返厂就返厂吧,最好是把数据恢复。

这台电脑是一是半会儿不能用了,那咋办?我想起家里还有一台“老古董”,以后一段时间就用它来码文、码代码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不过这台“老古董”的磁盘容量不够大,于是,我在电脑维修店买了一块硬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回到家,赶紧给“老古董”把硬盘装上。重新安装了系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篇文章就是用“老古董”码的。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也要用老古董码文、码代码和补书稿了。

周末,把电脑寄回原厂,看看他们能不能恢复数据吧,这次真的是意外了,感觉要凉了,我特么都快裂开了。

最后,有时间我再研究下“熊猫烧香”的源码,研究它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从源码级别充分了解它的感染机制和传播机制,这样才能更好的防御网络病毒,对网络和信息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这里,我想对小伙伴们说:千万不要轻易尝试“熊猫烧香”!千万不要轻易尝试“熊猫烧香”!千万不要轻易尝试“熊猫烧香”!

我电脑都这样了,小伙伴们还不点赞、在看、转发,三连走一波,安慰下我吗?

特此声明:编译运行“熊猫烧香”前,我已对网络和局域网做了充分的安全保障,不会对外传播。另外,运行“熊猫烧香”程序,纯属个人学习研究,不涉及破坏行为,更不涉及法律风险。

好了,今天就到这儿吧,我是冰河,大家有啥问题可以在下方留言,也可以加我微信:sun_shine_lyz,我拉你进群,一起交流技术,一起进阶,一起进大厂~~

标签:清明节,献身,小伙伴,电脑,烧香,熊猫,磁盘,返厂
来源: https://blog.csdn.net/l1028386804/article/details/115607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