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叮当快药的“快”,美团买药的“轻”,都不及一个“对”?

叮当快药的“快”,美团买药的“轻”,都不及一个“对”?

作者:互联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新年复工,大批务工人员回到工作岗位,开启孤独的生活。

换季忽冷忽热的气温变化令人猝不及防,染了风寒的独居打工人没人照料,想下楼买药都没有力气。

“你好,XX送药,麻烦您开门取一下。”

“谢谢,把药放门口就行,感冒了免得传染给你耽误了工作。”

也许是生病的人都比较脆弱,打开门看到脚下的纸袋眼眶有些湿润,心里默想“京都居,大不易。”

之前有看过一个表格,通过一个人做不同的事情来划分孤独的等级,其中等级较高的有一项是“一个人去医院看病”。

医疗的线上化正在将这个孤独的事情平常化,在没人陪你去医院时,在家就能看病反而会有种奇怪的幸福感,同时也觉得一个人就能处理好这些事情,感觉也没那么孤独了。

互联网的发展进程中确实抛下了一些人,但同时也造福了许多人。

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对症的药物,美团买药和叮当快药在万亿规模的医药市场中,下一步路在何方?

向线上靠拢的医药市场

据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数据显示,我国医药电商市场渗透率逐年递增,2019年市场渗透率为0.93%,2020年有望突破1%。

不到百分之一的渗透率,交易规模是964.3亿元,虽着政策的开放,资本的助推,用户习惯的改变,医药销售模式的更新已是势在必行。

政策方面,我国医药电商从开始的禁止销售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到目前逐渐放开的各类药物销售权限,医药电商市场因政策的支持进入了良性发展。

资本方面,叮当快药在2020年10月20日,完成了有软银资本参投的10亿人民币B+轮融资,而美团买药作为美团系的亲生子融资能力自然不在话下,随着资本的加码,这一赛道的竞争战会打的更加迅速和激烈,胜王败寇,补贴拉新留存将成为接下来的主旋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用户习惯方面,不得不承认由于疫情的原因,用户的消费习惯向线上靠拢,疫情期间网上买药的人数激增。

早在2014年就已经爆发过一次O2O医药战争,叮当就是从这场战争中跑出的一家企业,叮当采取的自营门店,自建平台,自家配送的新零售模式。

得益于高度的自营化,叮当对交易的各个环节把控可以有较强的控制性,对出现的问题可以迅速做出调整,避免出现短板影响用户的消费体验。

但在流量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的当下,只做好服务无异于闭门造车,叮当也通过接入美团和饿了么等外卖平台引流。

通过线上数据的积累,实现门店位置的精准覆盖,配合自营化高度协调的配送效率,叮当喊出了28分钟送药上门的口号。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15年“叮当送药”将企业名称更改为“叮当快药”,叮当的模式重点突出一个“快”字。

美团买药走的是另外一条线路,由于在美团app首页设置了一级入口,依赖于美团巨量的日活用户,美团买药的流量源源不断。

在药品供应方面,美团买药通过与本地药店合作的方式解决供应端问题,本地药店也乐于加入线上业务开拓移动互联网的售药模式。

传统零售药店看中的是,通过接入线上渠道可以扩大门店的覆盖范围,进而提升订单数量,实现营收增长,以此覆盖线下药店竞争激烈的成本支出。

在配送方面,美团买药业务与外卖业务共享骑手,配送速度控制在30分钟左右。

由于药品的体积普遍较小便于携带,为骑手增加了订单数量的同时,实现集约化经营提高单位效益。

美团买药业务是赋能于传统药店,自己不做线下门店,整合传统药店的资源,发挥自己的移动互联网强项,结合成熟的外卖业务解决消费者的需求。

平台是已有的,骑手资源是成熟的,线下门店是别人的,美团买药的模式重点突出一个“轻”字。

卖药不是做到“快”和“好”

叮当的模式虽“快”但“重”。

通过自营线下门店的铺设和自建配送团队的结合,叮当实现了新零售模式,配送速度上做到了快。

但高昂线下门店的开设成本和配送团队的人工成本,都限制了叮当的扩张速度,叮当的高度自营化使自己陷入了重资产的困局。

并且这些重资产支出,能否帮助叮当形成护城河是个未知数,论线下门店数量比不过四大上市连锁药店,论配送网络建设有外卖平台珠玉在前。

叮当只依靠一个“快”可以在医药市场中破局而出吗?

美团买药的模式,虽“轻”但“慢”。

美团买药由于在供应端选择了与本地药店合作,避免了线下门店的开设成本支出,并且与自身外卖业务共享配送骑手,的确做到了轻,看起来只是加入了一些药店外卖商家。

但非自营门店在处理线上订单的速度上难以制定标准,配送协调度上与自营门店相比褚小杯大,加上与外卖业务共享骑手,很难保证药品配送的速度。

美团买药模式轻了但也慢了,而且医药市场的破局点只是模式轻就可以吗?

药品不同于食物或是别的产品,虽然是刚需,但属于被动需求,并且属于低频产品,用户不会因为一次订单的送货即时药品质量有保障,就短时间内产生第二次购买需求。

所以买药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不在“快”和“好”,而是“对”。

买药的前提是生病,而生病后的正确流程是,先问诊后拿药,医院附近存在有很多药店,病人在医院问诊之后得知自己需要什么药物才进行购买,而不是直接去药店购买。

看病是看病,买药是买药,同样是感冒也分风寒风热,如果诊错了症状拿错了药,不但没有作用,甚至起到相反的效果,更不要提更为复杂的症状吃错药的后果了。

所以将线上买药业务的核心竞争点最终会回到“对”,也就是问诊这个难点。

买药业务不是销售其他产品,今天定外卖我们会纠结吃米饭还是面条,关于这个问题不会有人提供专业指导,我们也不需要,但买药是为了治病,需要有专业医师提供购买意见。

买药≠治病,问诊+买药=治病

使用线上买药服务的用户需求是治病,更好的解决用户的这一需求的商业模式,才是买药业务的发展正途。

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在外卖平台的买药窗口里任意点开一家药店,销量前几名的商品除了感冒颗粒,创可贴之外,就是“左炔诺孕酮片”“验孕棒”等计生类产品。

这个现象可以看出,目前大部分用户对线上买药业务的使用习惯,主要是解决感冒、微创伤、避孕等简单需求,对较复杂的疾病仍是选择其他渠道就诊拿药。

其他类型的药物销量低的原因,不是因为药物质量不过关,而是用户不确定该吃哪一种药,或者是不敢吃,用户习惯仍是偏向于相信线下问诊。

但目前用户习惯正在向线上转移,Z世代的出现大大增加了互联网线上医疗的需求,以魏则西事件警醒,在看到事情阴暗面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生病之后会在网络搜索,这个需求是确实存在的。

线上买药业务不是团购也不是买菜,没有试错空间存在,最终买药业务会回归医疗的本质,解决的是个体差异化的问题。

考虑药物过敏史和不同药物的复杂禁忌事项,买药业务离不开问诊的环节,目前医药分离虽然已经提出多年,但医院的处方仍不能轻易的流出医院,这样的情况下,买药业务离不开专业医师提供的问诊服务。

问诊这个问题也许是医药行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在线上医疗的风已经吹了这么多年之后,医药分离的医改政策的不断推进,处方药的线上销售权的开放,恰逢医药零售市场转型的时刻,叮当和美团等一众企业看中的也许是这个市场的潜力。

叮当建立有自己的医疗APP,成立了专业医师团队免费在线问诊,也有与知名医院的主任医师合作推出的收费项目“专家医生”问诊。

美团则是在今年1月28日上线了“百寿健康网”,并且美团买药也推出了在线问诊和用药咨询服务,同时美团的招聘官网显示,正在招聘一位医药零售新业务的负责人。

在目前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一众互联网巨头都已在医疗产业有所布局,未来或许美团会将美团买药、百寿健康网等医疗资源整合,进军医药新零售市场。

通过“问诊+买药”实现商业闭环也许是优于“快”和“轻”的医药零售模式。

无论最终是什么样的模式更加优异,或是跑出哪匹黑马上市,都不要忘记这事医药市场,医者仁心,企业这次解决的是用户真正的“痛点”。

但愿世上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

结语:

线上渠道的出现或许会对传统渠道的业务形成挤压,但同时也起到刺激传统渠道效率进步的作用,医药市场目前1.8万亿的市场规模不是只凭一个渠道或一个企业就可以满足的,淘汰的会是一些在行业发展进程中落后的效率低下的企业,活下的会是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多便利的企业。

财经自媒体“蓝莓财经”,订阅号:蓝莓财经,个人微信号:615872972,转载保留版权,违者必究。

标签:问诊,美团,快药,外卖,药店,叮当,买药
来源: https://blog.csdn.net/weixin_53140385/article/details/114066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