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有没有人,生来就是“天才”?——《刻意练习》读后感

有没有人,生来就是“天才”?——《刻意练习》读后感

作者:互联网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埋头苦干,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加油,骚年!

文章目录

1 简要书评

建议结合《微习惯》一起读,如果您还没来得急看,也没关系,我写了一篇读后感,文章链接:优秀的人真是“自律”吗? —— 《微习惯》读后感(https://mp.weixin.qq.com/s/ZhUYQQk7ZAJkELLM-q-78g)

如果您已经看了我的《微习惯》读后感,不要惊讶,我在豆瓣也给《刻意练习》打了 5 颗星。

目前豆瓣评分为 7.8 分,我的评价逻辑很简单,取决于对我的帮助大小。

截图来自豆瓣

我认为本书极大地颠覆了我的认知。

以前的我,总是认为那些很聪明,被称为“天才”的人,遥不可及。

但是当我读了《刻意练习》后,思考问题的角度豁然开朗,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自信。

注意

1、本文内容,谨代表个人观点。如果与您产生分歧,尽可大胆丢弃我的观点,以您为准;但是如果能给您,带来有益的思考角度,我会很开心的。

2、本文作为自己的读后感,可能涉及部分书中内容,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3、关注微信公众号「嵌入式基础学习」,解锁更多原创文章。

2 阅读目的

说起这个,把我当时的环境给您列出来,一看便知。

当时买《刻意练习》,是因为想看一些励志方面的书籍。

那个时期的我,极度不自信,害怕解决不了问题;害怕自己遇到问题时,手足无措。

因此我就买了好几本关于 心理、励志 方面的书籍,希望借此,增强自己的信心,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就目前的结果来看,无疑这本书是买值了。

对我来说,他已经达到了足够的价值。

3 收获及思考

这里我将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以及关于本书,自己的一些思考。

希望对您有借鉴意义。

3.1 我不相信

我不相信,真的会有“天才”。

我更愿意相信,他们是通过某种方法,某些练习,达到了我们所认为的“天才”。

这是我读本书的第一个收获。

我还特意查了下“天才”的含义,百度百科解释如下:

天才,是指人拥有一定的天赋,在某一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

我想了几个示例,不说书本上提到的那些著名人物,就从日常生活中举例。

1、上初中或者高中的时候,班里总有一些学霸,能用一般人想不到的方法,解出一些很难的题目。这个时候,身边可能会有人说:“他真是个天才啊!怎么什么都会。”

2、拿我爸爸妈妈喜欢看的《梨园春》(河南知名戏剧节目)来说,舞台上总是会出现一些年龄很小的选手,当碰到那些唱功很好的,爸爸妈妈总是忍不住惊叹:“哇,瞅瞅这年龄,也没多大,真是个小天才,唱的真好!”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似曾相识?

在我没看本书之前,肯定也会惊叹,怎么能有这么天才的人呢?

看了本书之后,我明白了,他们也是通过大量的练习,才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天才”。

因此,我不相信那些“天才”,是生来就具备这种水平的。

只是,我们更多看到他们展现出来的一面,对于他们背后的努力,甚至一无所知。

作者举例了莫扎特,他在小时候,就拥有了完美音高,被誉为天才。殊不知,莫扎特的父亲,就是一位音乐家,家里摆满了各种乐器。不难想象,在莫扎特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大量的,有目的的练习。

3.2 练习方式

“天才”原来也是需要练习的,但他们的练习方式如何呢?有什么诀窍吗?

通过本书,我了解到,原来那些各领域的杰出人物,都是依靠大量的练习,而且是有 目的 的,刻意 练习。

关于这点,我想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

以前上小学时,有汉字或者英文单词写错了,总是被老师罚,抄写 10 遍;如果还是有错误,就再抄写 10 遍。

现在想来,如果当时仅仅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去(抄)写 10 遍,很可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换一个角度,如果我写的每一遍,都是经过我的思考,去想应该怎么写,笔画顺序,字体大小,是否美观等,这样下来,才能达到目的。

回顾上面的两种做法,显然有 目的 的,刻意 练习,胜出。

3.3 心理表征

我个人认为,心理表征与惯性思维?直觉?第一印象?等有些类似。

就拿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盲打键盘)来说,在原来刚接触电脑时,肯定不能做到现在这样。

为什么我现在可以做到不看键盘,就能敲出我想要的字符呢?

原因之一是我在“心里“放了一个键盘,对这个键盘上每个按键的位置,了如指掌。

又或者说,是我手指的肌肉记忆,帮助我记下了每个字符,对应的位置。

这样,我才可以做到盲打。

而我“心里”的键盘,又或者手指的“肌肉记忆”,就是我的一个心理表征。

他使我可以更熟练,更快捷,更准确的,敲击键盘上的按键。

在日常生活中,肯定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

到这让我想起一个成语:熟能生巧。

3.4 一万小时法则

一万小时法则,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但是现在被很多人误认为,此法则是一种承诺,也就是说,在任何一个行业或领域,只要 做到 1 万小时的练习,几乎人人,都能成为该行业或领域的专家。

由于本书作者,是此概念的提出者,因此在本书中,作者对此法则进行了修正。

并不是每个人,只要练习 1 万小时,就能成为专家。

有的人,通过有目的的,刻意练习,很可能用不到 1 万小时,就能达成目标。

而有的人,即使练习了 1 万小时,但如果只是机械的练习,毫无目的可言,也不见得能达成目标。

不过,作者肯定了另一个观点:在任何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行业或领域,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致力于变成业内的杰出人物,需要付出许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

有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相信大家都听歌,但如果播放一首自己听过的歌,您有多大把握,准确的说出歌曲的名字及演唱者?

对我来说,显然不行。

我听歌少说也有好几年了,怎么算都超过 1 万小时,但我是个只听歌的人,不会刻意去记谁唱的、什么名字等等。

照这么说,我也练习了 1 万小时了,我为什么不能准确的说出歌曲的名字及演唱者呢?

很显然,我没有经过有目的的,刻意练习。

因此,一万小时法则,是有限定条件的,请不要把他当做一种承诺。

3.5 拥有自信

这是我从本书中最大的一个收获。

以前的我,总是自卑,觉得自己脑子笨,不如别人,理解东西也比别人慢等等。

看了这本书之后,与我之前一个小想法、小举动不谋而合。

之前我觉得自己,思维逻辑能力很差,啥啥都慢半拍。

于是,在女朋友的影响下,开始阅读东野圭吾的书。

由于大部分都是推理类小说,很强的锻炼了我的思维逻辑,也培养了我的阅读兴趣。

后来,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我竟然能比别人,更快的理解组长的思路。

在与别人交谈时,也能更清晰、准确的把握要点。

看电影,也比以前有提高。之前看电影,大部分都是看完还不知道讲的啥,只知道剧情好看、搞笑。现在看完,能知道整体的逻辑思路,再去结合影评,对比验证一下。很享受这种感觉。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变得更加自信。

同时,我也相信一切问题,都能被解决。

如果现在解决不了,那一定是,我还没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4 结合微习惯

《微习惯》和《刻意练习》,这两本书,我是一块阅读的。

我开始做俯卧撑、仰卧起坐。目的很简单,就是想保持身体健康,顺便锻炼腹肌。

现在看来,两者相辅相成。

刻意练习是一种思路,微习惯又像是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法。

因为我知道,俯卧撑和仰卧起坐,两种锻炼方式,都可以锻炼肚子上的肌肉。

5 结束语

到这里,本次的读后感分享就结束了,也算是给自己打个桩,期待后续有新的感悟。

回顾文章标题,我的答案是:没有人,生来就是“天才”。

希望我的文章能给您带来帮助,如果您想阅读更多我的原创文章,请关注公众号「嵌入式基础学习」,期待您的到来。

最后,感谢您能阅读到这里,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牛年大吉!

如果文章内容有误,麻烦评论/私信多多指教!如果觉得文章内容还不错,记得一键四连哦(点赞、收藏、留言、关注),如果您能点个关注,那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也将是我创作的动力,谢谢您嘞!

标签:本书,读后感,练习,天才,小时,生来,刻意
来源: https://blog.csdn.net/Fighting_Boom/article/details/114049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