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认知?大数据告诉你。
作者:互联网
在昨天和家人一起吃饭总结过去的一年时,我爸总是说自己当年选错了许多。但我却除了感叹和唏嘘以外,对我爸说了一句“如果重来一次,你依然会选错,因为爸你的认知仅限于此了。”
在这次日常的摆谈之中,我不由得思考人与人的与别到底是什么?为此便有了我写此文的理由。下面的这些也仅仅代表我目前的认知。因为人的认知是不断的增长的,不断地改变刷新的。写文章难以达到互相对话的效果,容易给人一种讲道理的感觉。接下来,店长我便将我这短短20年的认知给大家唠唠吧,谈不上指教,最多算是一些感悟。
前言
人与人的差别往往比人与猴子的差别还大。
现在越来越看清楚“性格决定命运”,性格这东西是熔透于骨髓的,性格的养成和学校教育没有多大关系,大多决定与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从大学毕业出来的第一步,往往起到至关作用的是家庭背景,也就是从起跑线普通家庭的孩子就输了一大截。
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当金钱决定一切,成为人的终极信仰的时候,这时候也是“门阀”、阶层相应出现的年代。
几个小例子
人与人的差别绝不是那仅仅枯燥的金钱,相反更重要的差别的认知。家境好坏不仅仅是钱还有那环境不同带给人不同的认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你有200万可以全款买一套房子,或者你可以贷款买2套房子。你会选择什么,前者买完无压力,后者虽要还款,但2套房子更具有增值价值。看到这,大多数人都会选后者,但这已经是普遍的大众认知了。但在不同环境长大的人往往会有意料中的选择。倘如公司有多的拿的小零食,香烟等等,不同的实习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做法,往往家境贫寒的大多孩子一定会拿!一定会拿!相反家境好些的孩子可能对此并不稀罕,这也不能完全说前者贪图小便宜,这其中根本的还是生活水平的不同而导致的。在领导看来,毫无意外会把前者列为贪图便宜的人,结果也可想而知,留下来到必定是家境好的人。此处还不谈家境好的家里早就给找好了关系,走了后门。这便是环境带来的认知差别。
物以类聚,人与群分。
站在过来人的角度上去分析就和容易得到一个初期的鱼车。许多人都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但其实以当今很火的大数据技术来说,你只不过是一类数据中的一个罢了,是不是看到这莫名的忧伤,但是事实就是如此。以一个浅显的事实来说,店长我这小镇上初中能上县一中的就是个位数。店长在的这个县的一中,能上985,211的就前面那2,30人。这就是“鱼塘”。你便是这里面的一条鱼。那么在这鱼塘里生活,那你除了基因突变,那毫无意外,你的上限便是上面说到的数据了。每一届学生做出来的数据,你很难跳出去成为一个“异常数据”。因为你也将成为往后学子们的数据而已。
但正是当你有了这种大数据的认知以后,你可以利用大数据的思考模式来预见你未来发展的区间。就简单来说,店长所在的双非一本学校,历年来进入腾讯,阿里等等大厂的总人数在10到20之间,实验室人数总计100加。那就意味着你想毕业有能力进入大厂,那么你就得成为实验室这“鱼塘”里的那前几头“鱼”。这就意味着你可以根据这种数据带来的难度分析,而做出相对合理的措施和规划。
环境决定性格,性格取决认知。
根据简历可以大致区分人群,你信吗?
根据简历中的户籍所在地,父母工作单位就大概可以归纳出人群来。举个简单的真实实习例子。一个学校里的不同家境的孩子来实习。
一,来的很早的孩子,大多是农村的孩子。因为他们重视这是一生中第一次离开学校去个正式单位实习,会很重视。因为是学校推荐,自然会打电话给家里,家里父母能给与的指导无非是好好珍惜。学校重视,第一天要早去,这一类的教导,自然来的最早的是这些孩子。但是都紧张,和我们几乎无交流。
二,进来和我们打招呼,并且还有倒水的那几个孩子无一例外,父母都是在党政机关工作,真的很准。
三,进来大大咧咧,还开几句玩笑的几个孩子,家里都是经商,可大可小,但是父母身上那种灵活态度的熏染,在身上能看出影子。
四,还有那么两三个,感觉挺冷傲,相对自信,对我们是属于那种不卑不亢的,这几个无一例外的属于大城市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
说到这不管你信不信,店长家虽然是小镇上做小本生意的,但因为这种环境,店长一般比较放松,面对生人也能很快唠上话。(但店长在“追女孩”这件事上完全不行,算了不会就学呗,还能咋地。哈哈哈哈。)
实习中表现也大不相同
然后在这些同事的夸奖、褒扬、抱怨的、还有直接骂街的当中,我发现了一个规律:
1、农村家庭的孩子普通不会交流。当处于一个部门的新人的时候,不会去交流,不会去拉近,更谈不上和什么拉近关系。虽然不是绝对,但是这个比例超过农村家庭的90%,但是这些孩子有个很大的优点,都很勤快,很少找借口,大体属于那种可以容忍的范围内。
2、受到夸奖的孩子家庭大多是经商家庭的孩子,比较活,在实习的时候,和老员工的互动能力比较强,有的家庭个别吐出不差钱的,甚至可以请老员工吃饭,有的还能在解决问题弄出个新点子。属于那种不会让人讨厌的类型,属于收到赞誉最多的一个群体。
3、再就是家里在党政机关做干部的孩子,最大的优点是有礼貌,会说话,不太会唐突,比较有眼力劲儿,个人气质比较好,但是有时候有耍小聪明的时候,因为年龄小,很容易被年长的发现,褒贬不一。
4、家庭知识分子的五六个孩子,这几个孩子无一例外的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都不太受实习部门的待见。原因有那么几个:一是没有眼力劲,二是相对自我感觉比较好,但是有时候会因为言语不懂得分清场合,和年龄差别,说出一些比较固执,合着搬出让实习部门尴尬的事情。
其实这里店长并不是说这里有上面好坏之分,而是核心需要做到的就是不惹人讨厌,给你保持基本的好感。这其中的度,店长也难以参悟,只能说慢慢经历,慢慢成长。
如何得到认知的提升
复读
这里就说说店长的复读经历吧。
没有认知的提升,复读的一年也只不过是重新走一次过去高三的路。拿个和高三差不多的分数。虽然说法可能过于绝对,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在我复读那一年知道了高考考什么就练什么。高考只不过是考你“脚踏实地”不是考你“飞檐走壁”。得到这些认知的提升。我便开始了做出极具高效有用的“努力”。而不是“伪努力”。以下我便对一些学科做些浅谈吧。
(小插曲)
数学:高考真题全刷2840(我很敬佩的朱昊鲲老师出的书)
生物:背书,记实验流程模板(汉水丑生公众号老师的书)
语文:这玩意店长没学过(哈哈哈哈)建议跟老师走,别想我一样,复读上语文课还在打王者。(又菜又爱玩)。
英语:背单词+语法(b站搜针对高考的,一大堆)你会发现学了很多,高考却考的就那点东西。(是的,高考英语我也就考那点分)
物理,化学:学校配套的复习资料的教师版(全部看完3遍,芜湖飞起)
最后店长郁闷的是,店长我数学为什么中考,高考(2次)数学都没考好,我真的裂开啊,明明店长还是很强的啊(郁闷到家)。以上就是一个双飞菜逼的介绍了,好好干一年,985,211,应该是稳的(脑子正常)。
填志愿
家境往往不仅仅是金钱的区别。在填志愿这件事上,店长深有体会。在不懂填志愿的一家人来说,这确实有些“捞”。在咨询了所谓的填报机构之后,店长的性格一向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你帮我填,不可能。
一、在家啥也不懂,亲戚是某师范学校计算机教授可以去。MD店长幸好没考那么高,直接调档,众说周知,师范学校的计算机大都较弱,而且毕业校招来学校招聘都是师范类,这就是劣势。
二、我们家不是有亲戚在干机械嘛,报个机械试试,你爸我不就是修车的嘛,听爸的学机械。是的,当初没有认知,我真的填了机械类专业,前面计算机类没有录取,阴差阳错到了机械专业。不过店长还是挺爱折腾的。不喜欢机械,转专业脱坑了。这是我转专业的一些经验,可以去看看
同学,转专业不?
转专业父母也有万般托辞:
我没人脉关系,老子帮不了你;
你以为那么好转专业?;你还没去读就想转专业?;
大学就是混个文凭,专业不对口的多了去了,你转什么专业;
这些都是我父母的原话,我不想说我的父母愚昧或者什么,我只想说,我成年了,许多事我可以自己做决定了。
总结
写了这么多,我脑子里还是记得,我爸说过的,当初就不该存钱,就该去买房;当初就不该辍学,就该去读书;当初就不该。。。。
父母的认知已经大致上停止增长了,他们不愿学习,却满口孩子你要努力读书啊!可笑也可悲。但店长也不是在此批判父母,但是这的的确确就是千千万万的家庭的真实写照。
最后店长想说的是:我们不应该去责备父母,他们往往在生活的泥潭里足够奋力了,但是我们应该告诉自己为人父母时,不要总给孩子过分的压力,说你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因为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面对同学家境的不同的冲击,店长想说的是毕业后同学的差距有多大,关注这样的话题,而不带思考,往往只能让你内心遭受无谓的打击。
我们总试图去找到一种绝对公平来鼓励自己,我们又试图去找到一种不公平来安慰自己,其实你还是你。你不该是父母的续集,也不该是儿女的前传,更不是同学的番外。重来没有某一类人或某一段经历可以复制,唯一值得学习的是看懂行为背后的逻辑——这便是认知。
标签:专业,家境,孩子,认知,父母,告诉,店长,数据 来源: https://blog.csdn.net/qq_50892584/article/details/11379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