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永远不要把自己置于一种不得不失去颜面而后退,同时不得不冒险而前进的境地。

永远不要把自己置于一种不得不失去颜面而后退,同时不得不冒险而前进的境地。

作者:互联网

最近在看一个关于国际关系史的栏目,讲到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人性现实主义时,其理论框架和反映的思考方式,某些方面觉得很值得借鉴,所以整理些文字内容。

先来介绍下其理论提出者,汉斯·摩根索,犹太人,美国政治学家,国际法学家,国际关系理论大师,古典现实主义大师,国际法学中“权力政治学派”缔造者。

平生所著甚多,但最著名的传世之作则是《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Politics Among Nations —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该书在学术界素享盛誉,已经成为美国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教科书之一,它精确地定义了国际关系范畴,宣告了美国二战后外交思想范式转型的开始,该文强调权力界定的利益。而在二战前理想主义占据主流的时期,人们关注的则是价值。

为什么说此国际关系理论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呢?在本文尾,阐述的汉斯·摩根索对政策制定者的几点建议,完全可以对我们日常为人处事和事情决策做有效的参考,对国际关系不感兴趣的人可以跳过中间正文直接读一下那几点建议。

那么,现在开始讲一讲汉斯·摩根索提出的关于国际关系的人性现实主义:

大政治家考虑问题的视角,一定是人的视角,或者说人心的视角,也是人性的视角,它绝对不是事的视角或者物的视角,人性现实主义就是一套根植人性来观察国际关系的视野。

现实主义,顾名思义,它考虑现实是什么,不考虑现实应该是什么,也就是它考虑 What it is. 而不是 What it should be.

那么这样一个国际关系的思考视角,它的渊源很深,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这里就不抛开细讲了,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早期的现实主义、理想主义等等内容。

汉斯·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是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为什么这么说呢,它囊括了现实主义的六大原则,是所有现实主义的一大集合,给战后现实主义划定了一个框架,虽然后来被突破了,但是起码在那时候,六大原则成了政策界和学术界的主导思考。这六大原则都包含什么呢?

第一:就像其他的社会领域一样,政治领域,也受制于人性的客观原则的影响。

在汉斯·摩根索看来,国际关系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性的变化。那么人性这个东西,是个不可救药的东西,人天生邪恶、人天生有欲望、人天生自私、人天生贪婪,所以国际间的冲突,也是人性的扩大化的表象。由人组成的国家,它一定有人性的特质,因此,国家间的战争、冲突,不可避免,他们对于人性,都是较悲观的,至少是谨慎乐观的态度。因为人性就是尔虞我诈、就是你死我活、就是自相吞并,国家间也是这个关系,所以把战争的根源和国际关系的根源,归结为人性,认为人性是一个客观法则,都受它影响。

第二:以权利界定的利益,是国际关系指向标。

我们要了解国际关系的发展,要看待国际关系的格局,就要用权利界定的利益来观察。什么叫权利?就是权益拥有者和权利承受者的一个心理关系,权利的承受者它不管是处于对利益的渴望,还是对威胁的畏惧,还是对领袖的爱戴,总而言之,权利的拥有者可以把自身的意志,强加给权利的承受者,但是也有可能是权利的承受者,自愿接受权利拥有者的意志。

在汉斯·摩根索把国家行为的动力,归结为追求权利,那权利如果是一种让对方做他不得不做的事情的能力,那哪些因素有助于提高国家的这种能力呢。他提出九种,比如工业能力,军事能力,人口,民族性格,国民士气,政府质量,外交质量,资源等等,那么这种东西越多,权利就越大,而且国家行为的基本目的,就是为了积累权利,施加对其他国家的影响,这样的观点,实在是可怕,因为国家的行为都是为了追求权利的话,意识形态还重要嘛?宗教文化还重要嘛?国际组织还重要嘛?什么公平政治,什么宗教原则,什么解放全人类,都是为了争取权利的幌子。

第三:利益虽然是以权利界定的,但是不具备一个永恒的含义。

国家的利益需要根据特定的政治和文化氛围来确立,比如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国家,常年饥荒,这时候不谈别的利益,利益就是生存。但是对于美国来说,生存不是问题,那它的最大的利益就是称霸世界,维护话语权。而且对于一个国家来讲,也因时因地不同,以美国为例,17、18 世纪时,是发展经济,获得独立。到了 21 世界,利益就变了,是称霸世界。美国在欧洲的利益是维护盟友的关系,在东亚的利益就是不被中国把他的影响力排除出去,所以利益的概念对于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也是不一样的。

第四:普遍的道德原则是不存在的。

国家的政治效果高于政治道德,政治家的道德和常人的道德是不同的,因为需要保证国家的安全,保证国民的生存,他需要站在最宏观、最理性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如果被常人的喜怒哀乐,公平正义,人人之心给支配,是很可怕的事情。比如宋襄公的例子:

宋襄公和楚国作战,楚军渡河渡到一半,他身边的将军说,趁着楚国军队被截成两段来击溃他,宋襄公不同意,表示自己是仁义道德的国家,所以要给楚国调整的时间,等其渡河成功摆好阵型,堂堂正正对战。结果,一败涂地,他个人道德保住了,从某个角度来说。但是牺牲了多少军民,给国家造成了多大损失,所以对政治家来说,最大的道德就是国家是安全的,百姓是安居乐业的,而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忠孝仁义礼智信,所以一定要区分清楚,不存在普遍道德,尤其不存在对政治家的常人的道德束缚。

第五:不能把某个国家的道德意愿变成普世的道德意愿。

感觉像是对美国说的,因为汉斯·摩根索常年作为美国的国防部顾问,但是由于反对越南战争,被解雇了,但是提出理论的时候时候还在职。美国把自己的基督教文化和民主政治,当成一种普世的道德强加给别人,所以六十年代他反对美国的越南战争,既然意识形态不重要,那么侵略越南,或者说帮助南越的政权,是会削弱美国的利益、削弱美国的权利和国际形象、国际威信,是个得不偿失的事情,为了意识形态发动战争,是个极度愚蠢的做法,所以一旦这样做,国家权利和国家声誉一定会受损失。

第六:政治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差异,是根本性的,这里就不仔细讨论了。

汉斯摩根索提出的理论像是给政治家们看到国家关系提供了望远镜一样,看待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提供了更好的视野,虽然不是非常非常清晰,但是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最后,重点来了,汉斯·摩根索在其《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给政策制定者提出了五点建议,这五点建议同样适用于我们普通人:

(一)可以为了现实利益而放弃虚幻的利益。

曹操说:“不得慕虚名而出实祸”,也就是说,要实实在在的东西,不图虚的东西。虚名这些东西,在决策过程中,不能过于考虑,但是实际利益一定不能放弃。就好比国家的利益,主权领土等,是主权利益不能碰。

(二)永远不要把自己和弱小的盟友捆绑在一起。

比如意大利这种,添忙比帮忙更多,这样往往会被拖后腿,甚至被拉入战争的泥潭。

(三)永远不要把自己置于一种不得不失去颜面而后退,同时不得不冒险而前进的境地。

美国发动的越战、伊拉克战争就是这样境地,退,又伤颜面,进,风险太大,做人也一样。

(四)政府,军队是外交的工具,不是外交的主人。

尤其是军队,如果军队成了外交的主人,那国家一定是好战的一定不是理性国家

(五)政府应该是舆论的主人而不是舆论的奴隶。

 

作者信息 | 焦杨
微信公众号 | 大大的世界小小的理

 

 

标签:权利,国家,人性,国际,利益,颜面,汉斯,境地,不得不
来源: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481955/article/details/11131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