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学习笔记4--国民经济学批判
作者:互联网
6.4 私有财产制度:具体内涵
作为《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的第三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
私有财产制度在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支撑之下被放大为生活的绝对时,为什么会导致过剩人口、新型奴役?在这一部分得到了直接回答。
三个要点:
第一,私有财产制度的具体内涵:人与人之间的分离对立,竞争
马克思,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个体,难听点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彻底切断,每个人与他人都是敌对的,因为他要把他人下降为成就自己的工具。这里,恩格斯从经济学范畴对马克思说的进行重新解析。
恩格斯强调,私有财产本身就要被反思,它究竟会带来什么结果?人和人之间的自由竞争关系,恩格斯认为,这样的竞争和垄断互为中介关系。为什么呢?私有财产本身实际上是垄断,是对社会化资源排他性的占有,源头是垄断,要实现自我增长,它借助的机制是竞争、弱肉强食,然后,它一定会导致财富的集中和垄断,之后它再度以人与人之间的自由竞争关系为实现形式,这种竞争关系不仅被落实为资本与资本之间的竞争、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竞争还有劳动者之间的竞争。通过这个界定,重商主义的经济学和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在对待垄断性的问题上,二者从根本上没有原则性的差异,因为他们都以私有财产制度为前提,而私有财产制度本身就意味着允许垄断、承认垄断。
注: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新经济学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主张反垄断。重商主义(旧经济学)主张贸易保护、国民财富、贸易顺差,因而它主张垄断,会导致商业战争。
第二:政治经济学的理性规律与危机
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强调自由竞争关系?因为如此一来,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价格被决定的过程,价格的形成规律,即价格的供求关系波动规律。政治经济学凭靠这个规律,强调现代社会是理性的、道德的。因此,恩格斯对此做出自己的观点,它可以从两方面看,正面看它是理性的、道德的;反面看,它是一种外在的、自然性的不可抗争的力量,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它意味着周期性的危机,危机是生产过剩,以及生产过剩所带来的过剩人口。所以说,危机源自于供求关系的波动。供求关系的周期性波动导致危机。危机的实际含义是生产过剩,大量积累起来的社会生产力无法回到生产生活中,因此产业链条断裂,进入危机。这意味着大量工人被迫事业,他们没有了生活凭靠,成为纯粹的过剩人口。政治经济学不会直接讨论过剩人口,因为它把这样一条规律说成是理性的、道德的。这种人口过剩现象,由资产阶级的另一种理论表述,即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实际是对于政治经济学所讲述的供求关系波动规律必然导致周期性危机的条件之下所产生的过剩人口现象的理论表达。
恩格斯强调,新旧经济学在原则上并不具有真实差异。
恩格斯承认价格波动规律是对的,但是他强调这种规律的现实内涵是什么,对镶嵌于私有财产、生产关系中的人们来说,它意味着什么?恩格斯认为,这个理性规律现实内涵是危机,它导致以生产过剩为内容的危机。因为供求关系不断波动,每次波动都在极度伤害产业,这种伤害落实下来就是这种供求关系不平衡,供求关系不平衡再落实下来无非是大量生产出来的商品回不到市场流通当中。
恩格斯的写作背景是英国的工人运动已经大规模展开,英国的宪章运动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也流传开来。
大批人口失业,规律是以危机的方式展开的,而波动和危机失业意味着大批人没有任何存在的理由。因为存在意味着消耗公共资源,而资源是要劳动作为交换的。失去就业机会,变成了没有存在理由的过剩人口。
人口论和政治经济学告诉新型的经济关系的确会导致危机,危机的确会导致过剩人口。新经济学无法回答人口过剩的问题,而资产阶级的另外一门理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可以做到。
同一种经济关系在理论上表达为两种形态,一种是新经济学,一种是人口论。
人口论讲述的是这种必然产生危机,危机必然产生大量的过剩人口。
人口论的出现也说明了新经济学理论一定是有重大缺陷。
所以,恩格斯批判人口论。从政治经济学引出经济学的理性规律,其现实内涵即大规模人口失业的危机,引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对《人口论》的批判的三个层次
- 马尔萨斯的理论是高度抽象的,即把复杂的生活极度简单化片面化;切取一块就此展开,不理解现实生活本身的关系。
-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有个重要的前提性认定,即把就业手段和生活资料相互等同。人之为人,是有对象性的,需要有生活资料才能活着这一点;人必须进入生产劳动,为整个劳动社会制造财富,这是两个层次的事情。如果能够进入劳动分工体系,那么这个人就能获得生产资料;没有就业手段,那么就不配获得生活资料。 既定的劳动分工体系、就业手段,就能获得生活资料,如果不能,那么就是过剩人口,这不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新兴经济的逻辑:生产的是商品,只能够卖给那些有足够货币去买它的人,生产者本身是无产的,它必须以工资的方式获取自己的货币。错误的生活的完美匹配 。过剩人口不同类型,发达国家的工人贵族(第一,有福利保障,但没有就业机会,活但没尊严;第二种过剩人口,技术革新带来的产业转型意义上的过剩人口,机器对于人的排斥;第三种,对极度不发达地区的人们失去生产和生活资料,而且他永远都不可能成为和这个就业手段相匹配的劳动者,因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是有门槛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进入劳动体系的,它需要着极其艰苦的规训过程,这种过程不见得所有资本家都从头做起,于是就会出现即失去土地又失去任何就业机会的双重意义上的过剩人口)
资本主义的生活是:就业手段和生活资料相互等同,而且就业手段是理由、根据,生活资料是结果、第二的。
这和理论的生活是刚好相反的,也不反思反思…… - 《人口论》是在通往社会革命道路上的非常重要的中间的环节。也就是说,《人口论》也是有意义的。这种社会革命会彻底改写私有财产制。
资本主义是有理性的,而这种理性的现实内涵是危机,危机由《人口论》所表达出来。
同一个前提,产生了把握理性的是政治经济学和把握非理性、危机的是《人口论》。
第三:竞争关系导致道德关系彻底不可能
这种竞争关系和政治经济学的结论刚好相反,纯粹对立。从三个角度:
- 人与人之间的自由竞争关系实际上是已经被绑定的强者和弱者之间的竞争关系,不是某个人和另个人之间的关系;落实下来就是资本家(资本)一方,工人(工资)一方,土地贵族(地租)一方,某方内部和三方之间的强者和弱者。支配的原则是强者的权利。由近代哲学可知,强者的权利导致的结果是奴役制slavery,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自由。恩格斯强调,这种竞争关系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它导致强者对财富的垄断、集中,以自由竞争为原则的新经济学的原则是不可能落实的,它带来现代基本原则(自由)的反面,即强者的权利。卢梭的《契约论》,奴役制的背后原则就是强者的权利。
新经济学对现代世界的基本断定和生活本身所导致的结果是相反的,正是由于它主张的自由竞争的原则所导致的。 - 新型经济关系发展到哪里,人的道德状况就败坏到哪里;
上面是原则上的论证,这里是经验上的论证。这说明,所谓新型关系不是导致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犯罪率上升,这是可以测算、总结的。这里是从经验上论证,说新经济学的论断是错误的。 - 资本对于科学和技术的绑架
这是机制上的原因,强者的权利所蕴含的野蛮和错误被极致放大。强对弱,资本家组织生产时,有了现代机制----科学和技术,落实为机器,机器和工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落实下去就是借助机器对工人劳动的排斥。
它导致道德的衰退,野蛮变得没有限度,是无底线的,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彻底的瓦解和败坏。
结论:政治经济学是彻底的伪善。理论上的结论和它所讲述的经济结果是正相反对的。
资本主义批判,归根结底意味着对政治经济学不加以反思的前提进行反思。私有财产,资本究竟来自哪里?拉开了恩格斯和政治经济学原则差异,一个是躺在私有财产的框架下顺着讲,一个是倒过头来,以私有财产本身为反思对象,资本的根据是在哪里。之后,是讲述资本主义的生活内部矛盾,自由和奴役,理性和危机,成为考察令资本家发财致富的市民社会内部结构,把握其自我矛盾和自我否定成为批判的根据。
《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文章比较社会学和哲学。对于马克思后来做资本主义批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843-1844年间
马克思,是对黑格尔法哲学和法哲学所讲述的以国家为根据的现代世界的双重批判。
而恩格斯的批判对象更加集中,即政治经济学和这种理论所讲述的市民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现代经济关系的双重批判。
后来,马克思再度展开对市民社会的批判,不再是单纯地从哲学概念出发,通过对于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解读重新理解它的原则和机制是怎样。
1859年,马克思明确界定为“政治经济学批判”。
标签:关系,危机,--,宣言,过剩人口,笔记,政治经济学,私有财产,人口论 来源: https://blog.csdn.net/qq_43448491/article/details/111083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