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恩达深度学习》学习笔记009_机器学习策略(2)(ML Strategy (2))
作者:互联网
机器学习策略(2)(ML Strategy (2))
进行误差分析(Carrying out error analysis)
清除标注错误的数据(Cleaning up Incorrectly labeled data)
亲自检查数据非常值得
快速搭建你的第一个系统,并进行迭代(Build your first system quickly, then iterate)
建议你们构建一些快速而粗糙的实现,然后用来帮你找到改善系统要优先处理的方向。
使用来自不同分布的数据,进行训练和测试(Training and testing on different distributions)
我建议你走另外一条路,就是这样,训练集,比如说还是205,000张图片,我们的训练集是来自网页下载的200,000张图片,然后如果需要的话,再加上5000张来自手机上传的图片。然后对于开发集和测试集,这数据集的大小是按比例画的,你的开发集和测试集都是手机图。而训练集包含了来自网页的20万张图片,还有5000张来自应用的图片,开发集就是2500张来自应用的图片,测试集也是2500张来自应用的图片。这样将数据分成训练集、开发集和测试集的好处在于,现在你瞄准的目标就是你想要处理的目标,你告诉你的团队,我的开发集包含的数据全部来自手机上传,这是你真正关心的图片分布。我们试试搭建一个学习系统,让系统在处理手机上传图片分布时效果良好。缺点在于,当然了,现在你的训练集分布和你的开发集、测试集分布并不一样。但事实证明,这样把数据分成训练、开发和测试集,在长期能给你带来更好的系统性能。我们以后会讨论一些特殊的技巧,可以处理 训练集的分布和开发集和测试集分布不一样的情况。
数据分布不匹配时,偏差与方差的分析(Bias and Variance with mismatched data distributions)
我们要做的是随机打散训练集,然后分出一部分训练集作为训练-开发集(training-dev),就像开发集和测试集来自同一分布,训练集、训练-开发集也来自同一分布。
但不同的地方是,现在你只在训练集训练你的神经网络,你不会让神经网络在训练-开发集上跑后向传播。为了进行误差分析,你应该做的是看看分类器在训练集上的误差,训练-开发集上的误差,还有开发集上的误差。
比如说这个样本中,训练误差是1%,我们说训练-开发集上的误差是9%,然后开发集误差是10%,和以前一样。你就可以从这里得到结论,当你从训练数据变到训练-开发集数据时,错误率真的上升了很多。而训练数据和训练-开发数据的差异在于,你的神经网络能看到第一部分数据并直接在上面做了训练,但没有在训练-开发集上直接训练,这就告诉你,算法存在方差问题,因为训练-开发集的错误率是在和训练集来自同一分布的数据中测得的。所以你知道,尽管你的神经网络在训练集中表现良好,但无法泛化到来自相同分布的训练-开发集里,它无法很好地泛化推广到来自同一分布,但以前没见过的数据中,所以在这个样本中我们确实有一个方差问题。
我们来看一个不同的样本,假设训练误差为1%,训练-开发误差为1.5%,但当你开始处理开发集时,错误率上升到10%。现在你的方差问题就很小了,因为当你从见过的训练数据转到训练-开发集数据,神经网络还没有看到的数据,错误率只上升了一点点。但当你转到开发集时,错误率就大大上升了,所以这是数据不匹配的问题。因为你的学习算法没有直接在训练-开发集或者开发集训练过,但是这两个数据集来自不同的分布。但不管算法在学习什么,它在训练-开发集上做的很好,但开发集上做的不好,所以总之你的算法擅长处理和你关心的数据不同的分布,我们称之为数据不匹配的问题。
我们再来看几个样本,我会在下一行里写出来,因上面没空间了。所以训练误差、训练-开发误差、还有开发误差,我们说训练误差是10%,训练-开发误差是11%,开发误差为12%,要记住,人类水平对贝叶斯错误率的估计大概是0%,如果你得到了这种等级的表现,那就真的存在偏差问题了。存在可避免偏差问题,因为算法做的比人类水平差很多,所以这里的偏差真的很高。
最后一个例子,如果你的训练集错误率是10%,你的训练-开发错误率是11%,开发错误率是20%,那么这其实有两个问题。第一,可避免偏差相当高,因为你在训练集上都没有做得很好,而人类能做到接近0%错误率,但你的算法在训练集上错误率为10%。这里方差似乎很小,但数据不匹配问题很大。所以对于这个样本,我说,如果你有很大的偏差或者可避免偏差问题,还有数据不匹配问题。
我们看看这张幻灯片里做了什么,然后写出一般的原则,我们要看的关键数据是人类水平错误率,你的训练集错误率,训练-开发集错误率,所以这分布和训练集一样,但你没有直接在上面训练。根据这些错误率之间差距有多大,你可以大概知道,可避免偏差、方差数据不匹配问题各自有多大。
处理数据不匹配问题(Addressing data mismatch)
迁移学习(Transfer learning)
把图像识别中学到的知识应用或迁移到放射科诊断上来,为什么这样做有效果呢?有很多低层次特征,比如说边缘检测、曲线检测、阳性对象检测(positive objects),从非常大的图像识别数据库中习得这些能力可能有助于你的学习算法在放射科诊断中做得更好,算法学到了很多结构信息,图像形状的信息,其中一些知识可能会很有用,所以学会了图像识别,它就可能学到足够多的信息,可以了解不同图像的组成部分是怎样的,学到线条、点、曲线这些知识,也许对象的一小部分,这些知识有可能帮助你的放射科诊断网络学习更快一些,或者需要更少的学习数据。
那么迁移学习什么时候是有意义的呢?迁移学习起作用的场合是,在迁移来源问题中你有很多数据,但迁移目标问题你没有那么多数据。例如,假设图像识别任务中你有1百万个样本,所以这里数据相当多。可以学习低层次特征,可以在神经网络的前面几层学到如何识别很多有用的特征。但是对于放射科任务,也许你只有一百个样本,所以你的放射学诊断问题数据很少,也许只有100次$X$射线扫描,所以你从图像识别训练中学到的很多知识可以迁移,并且真正帮你加强放射科识别任务的性能,即使你的放射科数据很少。
所以总结一下,什么时候迁移学习是有意义的?如果你想从任务$A$学习并迁移一些知识到任务$B$,那么当任务$A$和任务$B$都有同样的输入$x$时,迁移学习是有意义的。在第一个例子中,$A$和$B$的输入都是图像,在第二个例子中,两者输入都是音频。当任务$A$的数据比任务$B$多得多时,迁移学习意义更大。所有这些假设的前提都是,你希望提高任务$B$的性能,因为任务$B$每个数据更有价值,对任务$B$来说通常任务$A$的数据量必须大得多,才有帮助,因为任务$A$里单个样本的价值没有比任务$B$单个样本价值大。然后如果你觉得任务$A$的低层次特征,可以帮助任务$B$的学习,那迁移学习更有意义一些。
多任务学习(Multi-task learning)
什么是端到端的深度学习?(What is end-to-end deep learning?)
是否要使用端到端的深度学习?(Whether to use end-to-end learning?)
标签:学习策略,吴恩达,训练,误差,错误率,ML,学习,开发,数据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stark0x01/p/14069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