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为什么不要在朋友圈里晒娃?

为什么不要在朋友圈里晒娃?

作者:互联网

众所周知,照片的元信息中包含时间、地理位置等信息。一张出生时的照片就能推测出生日与出生地点;一张第一天上学的照片可以变成投放课外补习班的定向广告;一张在家里或小区的照片就能得到详细的居住地址,成为某些别用用心者从事活动的信息基础。此外,大部分网站都包含所谓“安全问题”,比如出生日期、出生地点、喜欢的运动等等,答案可能都在你的朋友圈里。

谷歌、Facebook、亚马逊、Epsilons以及所有成千上万的数据公司,每时每刻都在基于我们的个人信息、社交关系、购物支付等各个方面的关联关系来创建用户画像。一些以Epsilon为代表的营销视频数据公司,已经开始在线分析未出生的孩子,它们通过收集与分析婴儿相关网站浏览记录,购买尿布的记录,阅读育儿文章的记录来实现商业分析统计和预测。

有一篇题为《Who knows what about me?》的著名报告(英国儿童事务专员发表)强调了这种观点。该报告阐述了“儿童数据的收集和共享”问题,实际上为当前或未来的父母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观点。

报告中列举了一些数据:“到13岁时,父母们已经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1300张孩子的照片和视频“。比这个数字更糟糕的是,往往会在分享照片时,无意中泄露了孩子的个人信息。

例如,在孩子生日分享一张照片到朋友圈,可以告诉广告商孩子的生日是哪天。如果忘记关闭位置数据,他们还能知道孩子住在哪里。报告指出,“开学第一天的照片”常常包含诸如学校标志和街道标志等细节,无意中就透露了孩子的位置或身份。

通过分享的照片,可以轻易提取出图片中包含的信息:谁、在哪里、用什么设备、人物关系,然后数据公司提供给任何能从中获取商业价值的合作伙伴。

图1:由CrackedLabs制作的关于数据公司收集的信息图表

其中大部分会被大型公司的数据库收录为什么不要在朋友圈里晒娃?,通过这些信息实现精准化营销,有些广告可能是针对家长的,比如孩子可能会感兴趣的玩具广告。有些信息会被缓存起来,直到保险公司、银行需要时才加以利用。相当大一部分数据不是你通过正式途径提供的,而是由Facebook、Instagram或Google等公司从看似无害的分享中提取出来的。所有这些数据相结合,能给孩子绘制一幅用户画像,这幅图像可能并不完全准确,但仍会被许多公司用来做决策。你分享的一切“可能会对孩子们的生活产生真实、持久的影响”。

数据分享有利有弊,先来看看好的例子。据《卫报》报道,英国地方当局收集了儿童和家长的数据,利用预测分析成功地甄别出有受虐待风险的儿童并告知社会福利机构。这可以被看作是对数据的“良好”利用。但永久收集的数据可能会留下记录,往好里说是难以撼动,往坏里说几乎百分比会被滥用。

那么接下来看看反面的例子。CCO的报告指出,黑产会收集父母分享的信息,比如出生日期、家庭住址和孩子全名,一旦孩子满18岁,他们就用来申请欺诈性贷款和信用卡。
大部分网站常见的安全问题,如第一只宠物的名字、学校或汽车信息等,也越来越容易从“分享”中获得答案。报告称,一些父母会分享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于Facebook和Instagram这样的“合法”实体所能做的事情可能更令人担忧(你甚至不知道它们在做什么)。

CCO报告详细分析共享数据对于孩子的长期风险,即使在最轻微的情况下,也会让广告商决定向孩子(或父母)针对性在某些日期(比如生日)展示产品。在更严重的情况下,可以轻易决定一个人是否可以申请抵押贷款、医疗保险、大学甚至保释。

用户画像汇总了来自各种不同来源的数据——甚至在孩子出生之前就开始了——所以你分享的每一件细节,无论看起来多么无辜,对某些人或公司都是有意义的。最糟糕的是,一些对个人数据进行分析的机器,就像便便上的糖衣一样,不喜欢细微差别或前后矛盾。一个包含“坏行为”数据,比如忘记付的水电费,可能会在你的画像上添加风险的标签,即使你一贯循规蹈矩。

最可怕的是算法偏见。因为机器训练的数据集总会因为某些原因被扭曲,或者因为训练时有意或无意的偏见。比如,训练奖学金申请算法的人讨厌高个子的,可能会教机器拒绝那些申请。此外还有更多的风险,从孩子在网上的浏览行为跟踪,到联网玩具和婴儿监视器等设备收集的数据。

此外CCO报告还提供了一些建议:

  1. 不在朋友圈发包含孩子个人信息的内容。
  2. 修改孩子智能设备上的默认密码,不同设备使用不同的高强度密码。
  3. 买正品比仿冒品相对来说安全性更高,定期执行安全更新。
  4. 与收集孩子信息的机构沟通,了解他们的意图,比如学校、培训机构。

此外GDPR条款的监管可能会让我们对数据有更多的控制权。最近Privacy International根据GDPR条款对两家最大的数据科技公司提起正式申诉。其中一个被告是Acxiom,这家大数据公司吹嘘:“对全球大约7亿消费者有多来源的洞察,数据产品包含来自数百个来源的5000多个数据维度。”这些来源包括社交媒体,包括你和你的(可能未出生的)孩子。

可能大多数人在看到这篇文章的第三句话时,就会感到厌烦,也不会做任何改变来保护自己和孩子的信息。但如果想要做一些自我保护,那么最简单的做法就是不要分享。

参考资料:
https://thenextweb.com/lifehacks/2018/11/12/dont-post-your-kid-online/

标签:收集,朋友,孩子,信息,照片,圈里,晒娃,分享,数据
来源: https://blog.51cto.com/15015181/2556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