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英语学习笔记——欧美文学中的故事模型

英语学习笔记——欧美文学中的故事模型

作者:互联网

原视频 On Youtube:\(\text{Kurt Vonnegut, Shape of Stories}\)


Professor给了个很好思维框架,也就是\(GI-BE\)坐标系(雾),视频中他也画了出来,我自制的如下:

横坐标表示故事发展进度

纵坐标表示故事剧情的高低(好坏)走向

很简单吧

Entropy是因为教授确实在视频中玩梗


Shape#1 \(\text{Man in A Hole}\)

上来教授给了我们一个所谓的Marketing tips,大概就是当人们(家长?)想购买拥有教育意义的书籍时,他们讨厌Poor and Sick stuffs,要求
积 极 向 上

So you start like this:

因为故事至少要有跌宕起伏,所以发展就是这样(A man gets into trouble,and gets out of it again):


注意点就是要求最后结局(\(C\))的美好程度大于开头(\(A\)),因为观众或者读者一定会感同身受并感觉"I am a human-being too, I must have that much in reserve if I get into trouble or whatever."

professor也认为这是人们百看不厌的故事剧情,"Nobody ever gets tired of these stories"

这种过山车式的走向就像是Man in A Hole


Shape#2 \(\text{Boy meets Girl}\)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叫这个

这个故事模型其实就是上一个的平移复刻。

我们将故事开篇显得更加平淡,这样2次上升高潮让读者有更多的感情冲击(雾)

很显然,我们一路飙升(Oh boy,this is my lucky day!),突然发生事故(sh*t),于是跌了下来,最后回到正轨(get back to it!)。

这也是典型的zb失败然后改过自新的故事。

这里professor并没有给出结局的高度要求,按我的理解来看,这种reserve在开局的上升就有所削弱,所以不需要太高。

这两种HE,让我不经想起新海诚这几年的变化(

然后在这两种典型的,也是受大众范畴欢迎的故事模型后,professor对以前的文学进行批评。他认为这才是人类对美好的向往,missionaries, ethnographers, and other types of imperialists这些人写下的语言简直就是失败与罪恶,因为他们为了契合自身思想不论剧情,这是不允许的。

这段的听力真的挺难,但我尽量给下他的具体内容。

他说,他在拿下Uchicago的anthropology master degree时,研究以前那些统治者,独裁者或者宗教阶级的人写下的故事时,感觉他们的故事属实枯燥无味。他们甚至写出了"We came to a mountain or a river and we die~"这样的NT剧情("You can't tell what the good news is or what the bad news is!"),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统治理念。

如此之下对比我们的跌宕起伏("You look the rising and fall in our stories!"),他们也就deserve to lose了(从文学到政治,nice~)

不过对于这些故事的研究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毕竟这是从电视剧观众到现代小说家都喜欢的故事模式。


Shape#3 \(\text{Cinderella}\)

他说这种故事模式开始打破那些Marketing rules了,他们从悲惨的情境开局:

他给出的例子,是一个女孩子,准确来说是17-18岁的漂亮姐姐/se

那为什么起点那么low呢,因为她的母亲去世了,然后父亲很快再婚,并且继母带来了2个小气的姐姐,然后继母和姐姐们位高权重所以被邀请去王宫派对,然后女孩子要帮姐姐们打扮自己却去不了...

艹,耳熟吗,这里观众笑了,professor也说到"You've heard this right?"

这是那该死的\(\text{Cinderella}\)啊!当时xswl

从灰姑娘受到委屈,去不了派对,偷偷去派对,再到遇到精灵,再到王子爱上她,突然12点钟响,心 肺 骤 停。

然后后面的转折其实是一个写作细节,也是这种剧情的文学性体现。

我们看到这里\(E\)点,绝对不能比开头悲惨的\(A\)更低(Not the same level!),因为在她后面的一生中,她会铭记这一时刻,并且永远地期待着爱情(?我呢

于是在她继续度过这悲惨生活时,会有一段平淡的等待(\(i\)线)

最终和王子结婚,获得正无穷的幸福(all scale / absolute happiness

这看起来很像是爽文,艹。


Shape#4 \(\text{Franz Kafka Story}\)

pre芝士: 德语小说家-波希米亚人——\(\text{Franz Kafka}\)


这个模型太艹了。

professor开头设置为最低的一个点:

讲述一个底层的年轻人,与家人不合,然后他的工作很糟糕:

然后有一天他要去工作了,渐渐地,他变成了末路鬼(???大雾)

Turned into a cucaracha(生僻词:蟑螂)还行

这就是Franz Kafka的小说,有人认为他是"the Dant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他的小说我觉得可以更好地解释为意识流小说,没有任何方向和确定性可言,作者正是想用这种故事,这种属于他自己的,讽刺的故事,底层人民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焦虑。

百度上写的非常好:

“卡夫卡一生都在苦苦地探求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但至死都无法对他的思考和探索给出令他自己满意的答案和结论。因此卡夫卡也无法通过他的创作描写生活的结局,无法给自己的小说一个满意的结尾。”

他的大部分小说都是从自身出发,基本上都是他自己的生活所见,所以他对这些故事的感受,极其强烈的体现出于他的作品描述方向中——无奈与焦虑。

那么这种毫无批判性,方向性的故事到底有没有文学价值呢,也许只有卡夫卡这种将琐碎的痛苦都写出来的人,才能写好这些design吧。

我相信这种文学,一定是饱受争议,但是经得起磨练的。


如此我们转折到最关键的一点。

Shape#5 \(\text{Shakespeare}-\textit{Hamlet}\)

pre芝士: 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text{William Shakespeare}\)


Hamlet的故事想必不需要我过多介绍。

但是这里应验了一句话,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可能有人觉得王子复仇记的故事引人入胜,也可能有人觉得他过于悲惨。

其实,在professor的解释下,文学巨匠Shakespeare的故事显得平淡无奇毫无波澜。

虽然故事剧情几经转折,但是王子的地位处境与目的从未发生改变,他在人与人之间来回徘徊经历痛苦又死里逃生最后还是难逃一死但是又复仇成功。

这一切的改变看起来太狗血,所以他的线条对于professor来说只是:

So I will disprove to you that Shakespeare is a poor story-teller.

But why we respect this masterpiece,because we are so seldom tell the Truth.

In Hamlet, Shakespeare tells.

We don't know enough about life to know what the good news is and what the bad news is.

You think what all we do is we pretend to know what the good news and what the bad news is, what all we do is echo feelings of people around us

(接着举了一个三岁小孩根据家长的语气决定是否欢呼的例子)


Conclusion

这就是人云亦云的思想,人们麻痹了自己的意识而试着去接受太多的意识。

教授到了最后根据哈姆雷特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快乐是什么,自己的感情因为什么而变化。我们要做到的是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而不是简单的因为他人评论而改变自己的观点。

所以多想想,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多少事情是:

\(\text{If this isn't nice, I don't know what is!}\)


博文中所有图均\(\textit{made by}\) \(\text{GeoGebra}\)(雾)

标签:what,故事,text,professor,笔记,Shape,news,欧美,英语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reywmp/p/14014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