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不如一代?别轻易给年轻人贴标签
作者:互联网
一代不如一代?别轻易给年轻人贴标签
眼瞅着疫情逐渐好转,憋了很久的饭局也逐渐多了起来,憋得我都快忘了地沟油是什么味儿了。不过随着北京这几天的突发情况,又要继续严防死守了。
上周和一个老哥们儿一起吃火锅,这位哥们儿是一家创业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吃饭闲聊过程中他提了这么一句,“现在的年轻人一代不如一代,想想当初咱们年轻的时候……”。
类似观点我不是第一次听别人说了,真的一代不如一代吗?
随便说说我的感觉,就从之前我接触的年轻同事离职说起吧。
1. 从 965 去 996 修福报
我司上班时间基本是 965,可以说是目前 IT 互联网行业的一股清流。我们团队里很多年轻同事跳槽去了 BATMD 等大厂,大厂一般是 995、996。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跳槽去大厂表面看起来工资涨了不少,但实际上时薪可能降低了,为什么?可能有人没看过,再啰嗦一下。
假设每天午休 1 小时,965 一周工作 40 小时,大厂一周工作大约 60 小时(995 工作 55 小时,996 工作 66 小时,抖音的大小周是 60 小时)。工作时长增加了 50%,如果工资涨幅低于 50%,是不是时薪就降低了?
再加上我经历过 996 的工作,所以,之前有同事提离职申请的时候,我一般会和他们谈一次心,会问他们是否做好了累到没有业余时间的准备,也会和他们算算上面时薪那笔账,提醒他们把时间投资在自己身上,别盲目把时间卖给公司。
大部分人的反应是这样的:
- 我还真没想过时薪的事情……好吧,虽然时薪低了,但是不把时间卖给公司,我自己很可能也是把时间浪费给了抖音、王者荣耀。
- 看在涨薪的份上,大厂累也忍了,没办法现在房租越来越贵,工资都攒不下了。而且,再过几年岁数大了,大厂也不要了。
- 去大厂之后能认识更多优秀的人,能做做大项目,自己能变得更强,这些将来从大厂出来之后都用得上。
我误以为年轻人阅历浅,不知道大厂的压榨,误以为他们只看到了工资,其实大部分人很清楚去了大厂会失去什么、会得到什么,非常清醒。
而且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生活不易,多拿点工资也很眼前最实际的。2. 从北京回成都老家
再说一个年轻同事离职的事,去年一个工作 4 年的开发人员提离职,想回老家成都。
这名年轻开发非常优秀,优秀到什么程度呢?每个月的团队评优,几乎都会评上他,属于团队前 10% 里面的。
所以,这位兄弟提离职的时候,我是百般挽留,最终也没留住。他是这么考虑:
- 北京房价太贵了,和房价比起来工资实在太低了。除了高房价,房租也是年年涨。
- 眼瞅着快到结婚年纪了,和女朋友算了一下,双方家境一般,两人不吃不喝攒好久才能凑齐首付款,还只能买非常偏远或者非常小的房子。
- 就算房价不再涨,搞定了首付款,后面还会面临还贷款的压力,将来孩子落户、上学的困难,想想就头大。
- 成都现在 IT 行业还可以,很多大厂已经在成都设点了,找工作应该不愁。而且在北京几年攒了点钱,可以在成都交套房子首付。
是啊,如果家里有矿,谁不想留在大城市,谁不知道大城市工作机会多、收入高,谁不知道大城市医疗、教育各方面资源集中。
现在房价确实太高了,想想我自己,也就是运气好,上班早,趁着房价还没这么变态的时候上了车。
所以,当你看到年轻人回老家发展的时候,不用轻易给他们贴上“逃离一线城市”的标签了。“逃”是贬义词,不好听,实际上可能是迫于无奈。
而且成都、西安等城市互联网环境越来越好,回到二三线城市的背后,可能是年轻人选择了另外一种奋斗的方式。3. 年轻的号主
我现在业余时间在写公众号,这个过程中认识了几个非常聊得来的号主。
刚认识他们的时候,从他们公众号文章看起来,我以为都是工作经验丰富的老程序员了。后来一问才知道,大部分都是工作三年以内,有的甚至还是实习生。
但是无论是他们更新文章的质量、速度,还是他们的粉丝数量、涨粉速度来说,都比我厉害多了。
我都不敢想象,一个实习生做的程序员类公众号,居然能有十万读者。搞得我一度有点怀疑人生。怎么这么优秀,还能不能一起愉快的写作了?
再说一个事,我今年花了 965 块钱,加入生财有术的知识星球,然后翻看了三四年积累的几百个赚钱案例。别多想,没有擦边踩线的,都是正经的赚钱方式。
在感叹牛人真多的同时,我发现很多人赚钱都是从年轻时候的“折腾”开始的。例如,有人挖掘毕业季的商机,还没走出校园里赚到了人生第一笔钱;有人觉得事业单位工作太清闲,工作之余搞电商,又赶上了红利期,电商收入超过上班工资好几倍。
所以,论职场,可能中年人还有经验、职位上的优势。但是现在职场之外的机会一点都不少:公众号、抖音、B 站、社群等等,在这些领域,中年人可能真不一定是年轻人的对手。年轻人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年轻人精力旺盛,没太多顾虑,撸袖子就干。
这里也提醒一下年轻人,斜杠青年、副业收入虽然很诱人,但是搞副业别占用主业时间,特别是如果你的主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别丢了西瓜捡芝麻。
另外,注意心态,别幻想快速成功,更多是需要持续努力。就像我们几个号主一样,一边抱怨着写作、涨粉太难了,一边坚持用业余时间累的和孙子一样埋头苦干。
4. 为年轻人创造点机会
在公司里面,越往上的岗位越少,而且靠上面的坑,往往是被先来公司的人占着。
如果公司没有出现一波扩张,上面的坑的数量也不会大幅增加。
所以,坑的数量稀缺,再加上老人占着坑不走,下面的年轻人往往会觉得晋升更多是论资排辈,对努力工作的结果心里会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当我们这些在职场已经成功卡位的中年人,在说年轻人“不思进取”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先问问自己,有没有给年轻人提供“思进取”的条件:
- 团队是不是已经老气横秋了?
- 团队的坑是不是已经固化了?
- 是不是有老人占坑不干活的现象?
- 团队是不是论资排辈?
这也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作为管理者自己的心态不能先老了,应该经常主动抛出一些事情,让年轻人去折腾,为他们创造一些能够证明自己的机会。
我承认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优秀的人都是少数,但是不能因为人少就忽略了他们。
不怕团队里没有优秀的人,没有可以招人。最怕优秀的人进来之后,看不到机会,看不到希望,在团队里慢慢变成平庸的人。最后
谁都年轻过,谁都有过不成熟,谁都被说过“一代不如一代”。真的,我刚参加工作那几年,也经常听老同事们说我们“现在的年轻人……”
每一代年轻人都有自己的视角,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作为中年人,对年轻人可以指点,但是别指指点点。多去接近年轻人的世界,同时还能让自己的心态保持年轻。
这篇文章完全是深夜的有感而发,想到哪写到哪,就写这么多吧。
标签:轻易,一代,年轻,贴标签,年轻人,工作,大厂,团队 来源: https://blog.51cto.com/15006939/255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