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汉代论说散文、《史记》、《汉书》、汉赋、汉代诗歌)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汉代论说散文、《史记》、《汉书》、汉赋、汉代诗歌)

作者:互联网

目录

其实目前已经看到两晋南北朝文学了,但苦于没有时间,一直没有整理。
倒不是没有一点点空闲,而是空闲时间都在摸鱼。
或许艰难的人生逆旅中,更需要文学食粮的支撑。
立一个flag,我要在闲暇时间开始整理秦汉部分了。

秦汉文学总论

所谓秦汉文学,其实主要是两汉文学。秦朝历时短暂,且又实行了严酷的文化专制朝历时短暂,且又实行了严酷的文化专制(法家排斥文学),导致了文学的枯萎,没有多少创作成就,导致了文学的枯萎,没有多少创作成就可言。

秦代文学

吕不韦招集门客所著的《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成书成书于秦灭六国之前,仍属战国散文的范畴。于秦灭六国之前,仍属战国散文的范畴。

李斯作有《论督责》和和《狱中上书》。
李斯还有为秦朝歌功颂德的碑刻文章。
:李斯最有名的著作《谏逐客书》是战国时期写的,不属于秦代文学。

谏逐客书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
  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韶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韶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么?可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秦代还流传下少量的《仙真人诗》,描写游仙。

汉代文学

从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到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于曹丕,两汉历时四百余年(其中包括王莽建立的新朝)。汉朝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重要的发展时期,汉朝以辽阔的疆域,雄张的国力出现在世界的东方,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坚实的基础。

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盛世:
 
西周,汉代,唐代,清朝康乾时代
 
但是,康乾时代与汉代不同,康乾时代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康乾时代是具有巨大危机的盛世。
汉代对内解决了诸侯王问题,对外解决了匈奴问题。在东北,建立了乐浪、玄菟、真番、临屯等四郡,使朝鲜半岛纳入中国版图。在南方,开发百越,版图抵达印度支那半岛,设立了交阯、九真、日南三郡。在西方,开发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汉代地图(公元前74年,西汉)

汉代文学带有鲜明的大一统时代的特点。先秦文学中那种明显的地域差别消失了,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作品以更块的速度互相融合(形成汉赋,以统一的语言,不同地方的人都进行创作)。两汉都曾大量采集民歌俗曲(汉乐府诗),范围之广,遍及四方,这也是大一统局面下才能出现的盛举。

大一统的局面造成了一种恢宏开阔的时代精神,人们踔厉奋发,积极进取,重视名节,普遍带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有一种雄骏豪迈的气概。这种时代精神在汉代文学中表现为富于气势和激情、浑厚朴拙、奇肆雄健的审美特征。

汉朝名人:(以武帝时为例)
军事:卫青、霍去病
政治:董仲舒
学术:司马迁(史学)、孔安国(经学)
经济:桑弘羊
外交:苏武、张骞
文学:司马相如
 
汉战匈奴、唐战突厥是中华民族史上的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丰功伟业。

汉代经济的发展造成城市的繁荣和追求娱乐、喜爱歌舞的风气,导致通俗歌曲和汉赋的盛行。造纸术的发明更是为书面作品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在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的局面下,统治者大规模地进行文化建设,搜集和整理图书。

汉武帝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使得“天下轶闻旧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目的,“网罗天下放佚旧闻”,写成卓绝千古得《史记》一书。
《史记》的成书不仅仅是司马迁个人努力的结果,也是时代赋予司马迁的机遇。

全国各地建立学校,人人读书学习,社会文化水平大大提高,从而可以产生高水平的文学作品。

此外,在大一统局面下,封建专制统治加强了,很多知识分子感到行动不自由,思想受限制(只能为朝廷服务),有一种有志难伸的压抑感,因而出现了一批感慨怀才不遇的作品。

文化建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提倡经学。
汉代的经学与文学
汉代提倡经学的背景和原因
汉代提倡经学的具体措施:以经学为国家的指导思想;以经学取士。
经学影响文学的途径:经学思想;思维方式;授受与阐释方式;取士制度;士林风尚。
经学影响文学的几个方面:文学思想、作品内容、体裁、风格。

标签:诸侯,经学,秦国,陛下,文学,汉赋,论说,汉代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etisl/p/12487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