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3DES的简要原理和参考实现

3DES的简要原理和参考实现

作者:互联网

3DES

分组密码:对于明文编码后的二进制序列,分组密码会将其划分成长度固定的组(块),每组分别在密钥的控制下转换成等长的密文分组。分组密码算法的安全策略中,用得最多的就是采用代换-置换网络(Substitution-Permutation Network),简称S-P网络,是由S变化(代换)和P变化(置换或换位)交替进行多次迭代而形成的变换网络。

Feistel结构:通过代换和置换(S-P网络)交替的方式来构造分组密码,该结构是可逆的,也可以用来解密,结构示意图如下:

Feistel结构

加密算法输入的是一个长度为2w比特的明文分组和一个密钥K,明文分组被分成左右两个部分\(L_0\)和\(R_0\),数据的这两个部分经过n轮的处理之后组合起来产生密文分组。第i轮将以第i-1轮的运算结果\(L_{i-1}\)和\(R_{i-1}\)作为输入,在对应的子密钥\(K_i\)下,进行密码转换。一般地,\(K_i\)由主密钥(初始密钥)K输入到密钥拓展算法来产生。在Feistel网络中,n轮结构都一样,第i轮加密变化可用数学表达式描述如下:

\[\begin{cases} L_i = R_{i-1}, 1 <= i <= n \\ R_i = L_{i-1} \bigoplus F(R_{i-1}, K_i), 1 <= i <= n \end{cases} \]

其中函数F被称作轮函数,一般包含代换和置换,起混乱和扩散的作用。因此,设计一个良好的非线性轮函数,对算法的安全性来说是很重要的。轮函数的输出再和左半部分异或,得到下一轮的右半部分的输入。

当Feistel结构用于解密时,第一轮的输入是加密第n轮的输出(密文),第j轮的输入时加密过程第n-j+1轮的输出,第n轮的输入是加密过程第1轮的输出,第n轮的输出就是加密过程第1轮的输入,即明文。解密变化可用数学表达式描述如下:

\[\begin{cases} R_{i-1} = L_i, 1 <= i <= n \\ L_{i-1} = R_i \bigoplus F(R_{i-1}, K_i) = R_i \bigoplus F(L_i, K_i), 1 <= i <= n \end{cases} \]

DES:采用Feistel结构,密钥长度为64位,实际只使用56位(另外8位为奇偶校验位),明文和密文的长度都是64位。简化的示意图如下:

DES

初始置换IP对明文的64位进行换位处理,然后通过子密钥对明文进行16轮乘积变换,最后经过逆初始置换的处理,得到64位密文输出。算法的开始和结束增加置换操作,可以增加算法的抗分析能力。初始置换IP表如下左图。其含义为:明文中第58位变为第1位,明文中第50位变为第2位,…,明文中第1位变为第40位,…,明文中第7位变为第64位。逆初始置换则相反,再把顺序调回去,像第40位变为第1位,表如下右图。

IP-table

16轮迭代过程即使用前文的Feistel结构,每一轮变化的核心F函数包含三个子过程:扩展置换,S盒替换(压缩)和P盒置换,将32位的输入变为32位的输出,结构如下左图。扩展置换简称E函数(Expand),功能是把32位扩展成48位,是一个与密钥无关的变换。扩展置换按32位输入,分为8组,每组4位,经E函数扩展后变成每组6位输出。E函数如下右图,第一位输入将会位于后续的第1和第8子分组中,这样明文或密钥的一点小变动,可以使密文产生较大变化。

F

扩展结果与子密钥进行异或运算,结果作为S盒的输入。压缩替换(S盒)通过8个S盒将48位输入变换为32位输出,结构如下图。

S

每个S盒都有4行16列,对于输入的6个比特,第1和第6比特组成二进制的行号,第2到第5比特组成二进制的列号,由此确定的S盒的位置上的10进制数的4位二进制数即为输出。举例来说,输入101001,行号11,列号0100,即第3行第4列。如果是S2的话,对应位置为3,输出即为0011。

最后的P盒置换和前文的初始置换IP类似,会将S盒压缩替换得到的32位结构重新排列顺序,这就是F函数的最终输出了,排列顺序表就不贴了。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是怎么生成子密钥,生成子密钥的过程示意图如下:

subkeys

64位初始密钥中,只有56位是密钥,剩下8位是奇偶校验位(分布在8,16,24,32,40,48,56,64比特位置上)。子密钥的生成大致有三个过程:置换选择1,循环左移,置换选择2,分别产生16个子密钥。置换选择1和前文P盒类似,打乱顺序,还去掉密钥中的奇偶校验位。循环左移之前,前后28位各分成一组。循环左移的位置每一轮可能不同,在第1,2,9,16时,左移一个位置,其余左移两个位置。置换选择2也有一个表,用于从56位密钥比特串中置换后送出48位比特。置换选择1和置换选择2的表分别如下的左图和右图。

PC1-PC2

DES使用了Feistel结构,解密可以使用同一个算法,所不同的是子密钥的使用顺序相反。但是,DES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56位的密钥提供的安全性日益下降,S盒的设计原理未公开,可能隐含有陷阱等。现代常规分组加密算法中,一种是对DES进行复合,强化抗攻击能力;另一种是开辟新方法。

中间相遇攻击:对于双重DES来说,有\(C=E_{K2} (E_{K1} (P))\)(其中C指密文,P指明文,E指加密,D指解密,K指密钥),于是存在\(X=E_{K1} (P)=D_{K2} (C)\)。

假设已知一个明文密文对(P, C),则可以先用\(K_1\)所有可能的\(2^{56}\)个密钥加密P,并对结果按X的值排序保存。再遍历\(K_2\)所有可能的\(2^{56}\)个密钥解密C,如果有\(K_1\),\(K_2\)使得\(E_{K1} (P)=D_{K2} (C)\)成立,那么这两个密钥就有可能是正确的密钥。而如果已知两个明密文对的话,可能的概率可以达到\(1-2^{-16}\)。而且,中间相遇攻击的代价(加密或解密所用运算次数)\(≤2×2^{56}\),比攻击单DES所需的\(2^{55}\)多不了多少。

因为二重DES的密钥长度理论上为112位,而64位的明文加密成64位的密文只有\(2^{64}\)种可能,所以一个明文到密文的变化对应着\(2^{112}/2^{64}=2^{48}\)种可能的密钥。另一方面,对第一个明密文对成立的密钥,使第二个明密文对成立的概率为\(1/2^{64}\)。那如果知道两个明密文对,虚警率则降为\(2^{48-64}=2^{-16}\),或者说中间相遇攻击的成功率为\(1-2^{-16}\)。

3DES:由于2DES和4DES易受中间相遇攻击的威胁,实用中一般广泛采用的主要是三重DES方案,有四种使用模式,即:

前两种的总密钥长度达到了168位,后两种的总密钥长度为112位,有效克服了DES面临的穷举搜索攻击,也增强了抗差分分析和线性分析的能力。

参考实现python

参考资料:

标签:3DES,简要,参考,置换,DES,明文,64,密钥,密文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mingyueanyao/p/13905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