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围城这本书

围城这本书

作者:互联网

在读完《围城》后我很难描述心里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这本书没有完美结局;没有主角光环;更没有什么独一无二的故事,它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平淡无奇的人生。即便如此,书中所描绘的人生依然栩栩如生,充满了相当真实的酸甜苦辣,让我一时间百感交集。我非常推荐这本书因为它能教会你很多道理,而我就要讲讲我不断思考得出的几点。

第一,婚姻是围城,可有时围的是一座幸福之城。但凡读过这本书的人,最难忘记的一句话大概就是: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这句话理解方式有很多。可以理解为像汪夫人和赵辛楣里应外合的“出轨”,也可以理解为苏小姐和方鸿渐的那段单方面的“恋情”。而让我记忆犹新的却是方鸿渐与孙柔嘉,一对谈不上是珠联璧合,但也是情投意合的夫妻。文章中字里行间的关心和柔情无不透露着他们二人的选择。就连小两口日复一日的吵架都让读者感受那温情脉脉,必不可少的羁绊。哪能料到城外的人却如此急不可耐地进来。方鸿渐的家人与孙柔嘉的家人一次又一次地用迂腐的传统规矩和自己的奇思异想去干扰两人的婚姻。例如方鸿渐母亲的性别歧视与父亲的指手画脚,孙柔嘉姑妈的胡说八道与奶妈的表里不一把这对小两口的感情犹如一个橡皮筋硬生生地拉到极限,最终断裂。若是城内的人本就想出来,婚姻注定就不会幸福。可有时如方鸿渐和孙柔嘉一般,城内的人幸福美满,城外的人指指点点。爱情和婚姻从头至尾就应该是两个人的,任何其他人的出现都将是多余的。假若只是孙方两人而无家人干涉,那这一对患难与共的夫妻也不至于各奔东西了。

第二,努力是必不可缺的。整本书从开头的幸福到结尾的惨淡都是因为一件事儿,方鸿渐没有真才实学。他在出国留学之时没有努力学习而是选择花天酒地。这一选择导致他一步步把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他因为没有真才实学而整日提心吊胆,甚至在第一次回国演讲时对毒品胡说八道。不仅如此他还因此被唐小姐揭发并抛弃;被高校长贬低并开除;被孙柔嘉姑妈评头论足;还被孙柔嘉奶妈离间。每当危难到来之时,他都因为毕业证书是从所谓的“克莱顿大学“领来的而毫无还手之力。正如作者所说

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可谓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第三,友情是无价的。这本书中唯一比较欣慰的也许就是方鸿渐与赵辛楣的友情了。赵辛楣对方鸿渐的帮助如同沙漠中的一杯水,恰到好处。赵辛楣不仅在他被点金银行开除时帮他找到了一个工作,就连后来在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失业时赵辛楣都及时送来援助的资金并帮他找到可以维持生计的活儿。在整部书中,没有赵辛楣方鸿渐甚至都不会遇到他的妻子。结交一个如同赵辛楣这般的知己大概也是很多人的梦想了吧。最让我有感触的莫过于赵辛楣对于方鸿渐的评价

你不讨厌,不过也全无用处。

只有真正要好的“损友”才会这样奚落你啊。

《围城》绝对不会因为它是72年前写的而被时代所淘汰。方鸿渐人生中的阴晴圆缺,喜怒哀乐很多都是当今社会都能看到的。毕竟人生就是那样的无常。感情失败,学业失败,和事业失败的“方鸿渐”数不胜数。这也正是《围城》中我最喜欢的:以平凡的人写出平凡的故事使读者们也能感同身受。

标签:本书,婚姻,赵辛楣,方鸿渐,围城,孙柔嘉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fmhh/p/13794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