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我的十年青春:写博10年1600万PV、创业5年30万学员

我的十年青春:写博10年1600万PV、创业5年30万学员

作者:互联网

前言

距离上一篇博客又过去了大半年,世事难料,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突发新冠肺炎,打乱了很多人、公司的计划和节奏,目前疫情即将完全过去,今天正好是5.20,适合向我热爱的事业、人、读者、学员表白,加之如今写博十年、创业五年,也到了该总结一下的时候,包括我们去年19年便经历了很多事,有些事 如果不及时总结 便可能就忘掉了曾经的经验/教训,为了不致忘却 时常自省,特成此文。

此文基本写尽了我过去十年,也见证了我和很多同事、朋友、读者、学员的青春,^.^

 

第一阶段 创业前的五年:写博、读书会、面试&算法讲座

2010年 开整微软面试100题系列

10年,我还在东华理工读书,但大三课不多了,好好上课同时,总想搞一些事情,为将来早做准备,比如认识、进而团结一批优秀的人,但要想认识优秀的人,得先优秀的人认识自己,但优秀的人为何要认识自己呢?要么自己看起来是优秀的,要么我能帮到他们。

很快,我就留意到了每年都有大量的IT毕业生找工作,他们会在网上搜罗各种笔试题、面试题,但网上的大部分题都不系统,有时甚至连最简单的排版都很差(那时还感慨,如果他们的排版更好点,阅读量绝对更高),所以我决心开始帮大家整理一系列笔试题、面试题,这就出来了至今还在全网流传的「微软面试100题系列」,而且还有参考答案,阅读量367万(只算我个人博客里的阅读,不算各种乱七八糟的PDF、及各种转载)。

其中最经典的当属此文:教你如何迅速秒杀掉:99%的海量数据处理面试题,读者很多。

2011年 开整经典算法研究系列

11年,整理笔试题面试题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都是跟数据结构、算法有关,但很多书讲的都不好懂,特别是对初学者而言,所以我又开始写「经典算法研究系列」,目前博客内的阅读量412万,这个系列里最经典的当属《从头到尾彻底理解KMP(2014年8月22日版)》,这篇文章基本上把KMP讲透了,你在网上找不到更好懂的KMP。

一切不为啥,分享技术 帮助他人,然生活上却捉襟见肘,当时,我想,这就叫青春。

2012年 启动读书会、开写SVM笔记

12年,年初在火车上刷微博时,无意中刷到张栋博士的一条微博,启发我在北京组织「machine learning读书会」的想法。

后来,很快得到张栋(原百度科学家、凤巢系统架构师)、张俊林(后在新浪微博AI Lab担任资深算法专家)、余凯(原百度研究院副院长,现地平线机器人CEO)等一系列大咖老师的支持与分享。

当时就觉得“分享技术、帮助他人”是一件很棒很酷的事,包括我自己写博客。

也正是因为举办这个读书会,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机器学习」这个概念,印象中张栋老师那会的头像好像是“机器学习在推荐系统领域的应用”,才意识到机器学习在电商推荐等各种领域里早用的非常广泛了,于是我开始学机器学习。

接触到的第一个AI算法就是SVM,当时发生的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12年初来北京时,因交不起押一付三这4个月的房租,加之毕业了又不想向家里要,于是在一创业朋友那睡了4个月的沙发(当时他们办公室在居民楼里,叫:有鱼网)。你更想不到的是,我当时的电脑都是借的一位朋友的。

也就是这4个月的时间,我狂学机器学习,特别是SVM,包括在淘宝上买《支持向量机导论》,找在清华读研的同学白石请教书里面的数学知识,甚至让白石在我组织的“机器学习实验班”上讲SVM。

功夫不负有心人,12年6月1日,正式发表这篇SVM笔记,目前阅读量超过100万(七月在线APP里搜:SVM,也能找到)。

随后,一发不可收拾,便开整了另一个经典系列:机器学习十大算法系列,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领域里一些常见模型/算法写透了,比如CNN目标检测xgboostLSTMword2vec等等,同样的,你在网上几乎找不到更好懂的。

12年下半年则去上海PPS上班了,做视频编解码,具体地点在民润大厦,住的地方好像是古美小区啥的。

也正是这半年,我算把上海周边都玩遍了,因为高铁太发达,周末足够去附近的杭州、南京、苏州、西塘、乌镇、绍兴等等,真是江南好风景,天下无人不识君。

在上海,还是继续举办读书会,但IT氛围和北京相比,还是有差距,所以13年又回归北京了。

2013年 办面试&算法讲座

13年4月份,入职CSDN,做产品运营,负责一款在线编程平台(其实就是OJ),名叫“英雄会”,当时便经常邀请通过博客认识的曹鹏博士来刷题,因为他经常霸榜浙大zoj(ID:javaman)。

我刚进去的半年,我的工作热情是极高的,加之经历了12年各种“漂泊”之后,希望好好做一份工作,情绪也是相比刚毕业那会的“骄傲高调”得到了极大控制和调整,总希望推动身边同事一块把产品/平台做好。

工作之余,我还是继续写博客、办读书会。不过在组织了8期machine learning读书会后,发现有时面对面交流更高效,加之确实每年找工作的人确实很多,便产生了去高校做面试算法讲座的想法。

13年9月份,在我明知可能会讲的不太好的情况下,我依然坚定上台分享,因为如果不走出第一步,便永远没有持续改进的机会。所以我明知讲不好,我也必须开讲(有没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的感觉 ^_^)。所幸,那一天,在北理,来的人很多,座无虚席。

自此之后,到随后的许多年,去过了70多所985/211高校做了面试算法讲座,更加喜欢交流、分享了,而且越来越热爱。这么多场讲座中,记忆最深刻的便是14年西电那场

而对于工作,渐渐觉得周遭同事和我想法不一样,在实在无法忍受一成不变的工作和生活后,14年4月便从CSDN离职了。

2014年 开国内机器学习培训之先河

一成为无业游民,自己便彻底释放了(现在想想,还是因为当初年轻,有折腾的资本),因为离职之前就已经非常明确的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以及怎么干。干什么呢,显而易见,写博客、组织读书会、做面试算法讲座,这三件事都跟IT教育培训相关,加之自己确实喜欢分享,而且分享的同时也确确实实帮助到了很多人,所以说干就干,和曹鹏博士一起,正式组织收费性质的面试算法培训。

包括14年下半年,更是组织了整个国内都很罕见的机器学习培训。

很快,我意识到,要想把这个事情做大做长久,必须得组建团队,并搭建网站(至少先把上课的部分视频放到网站上,方便全国各地的朋友学习观看)了。

于是开始了漫漫的搭建团队之路,直到15年年初。为何漫长呢,因为一开始几乎没人愿意跟我一起干。

 

第二阶段 创业后的五年:推动技术传播、人才培养、产业发展

2015年 正式创办七月在线

2015年1月19日,我终于找到了两个全职搭档,并在我住的小区开始正式创业。你可能想不到的是,一过完春节,一位伙伴回了老家,一位伙伴回了学校,于是整个3月份,就剩我一个人,每天一觉醒来,举目四顾,看不到一个人,那种茫茫之感,可能只有实际在创业的朋友才能真正理解。

也不知是迷之自信,还是怎的,自2010年以来,但凡遇到的所有一切问题和困难在我看来都只是暂时的而已。4月份,我拉了第一位新全职伙伴Lina,然后直到9月份,才拉来第二位、第三位全职伙伴:海龙、蒿宇(没错,我依然很清楚的记得他们的名字),这个时候 我们搬到了另一个小区:融泽嘉园。

在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网站之后,网站需要不断迭代、优化,但海龙和蒿宇分别是iOS、Android开发,我们依然没有网站前后端,咋办呢?这个时候,我又在微博上摇旗呐喊,问谁能周末兼职参与julyedu的迭代开发呀,我想是得益于对梦想的足够激情、热爱,很快我便找到了4~5位PHP朋友,水平都不低,包括有在百度、360的PHP悍将(就他12年上半年借我电脑用了几个月写出的SVM笔记,还给他电脑时我连称感谢,他说,工作都是通过我博客找到的,言啥谢)。

虽然有朋友帮忙优化网站了,但很多功能一开始都没有,比如我们头一两年没法在网站上直播,便用的qq群视频直播,比较费劲的就是当要给学员提供直播的回放视频时,同事Lina便得用录屏软件手动录屏,有时录屏软件容易崩溃,加之有时周末课多的话,上午下午晚上都是课,这样,周末基本就没了:没法出门。当然,后来不用手动录屏了,因为在官网直播,且网站本身自动录屏。

2016年 搬到写字楼

这一年,我们再次搬了地方,这次终于是搬到写字楼里了,离家也近,两个路口。

如果说15年,我们还只是在做数据结构、算法、机器学习三类课程,那16年我们便开始往这些方向不断深挖了,特别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CV、NLP等等。比如精讲一些典型模型/算法,老冯经典之作:纯白板手推SVM抽丝剥茧:陈博士从头到尾精讲xgboost机器学习中的数学系列等等。

你可以看到,连续两年:2015和2016年,整个国内,很少有人意识到要做这方面的课程,哪怕16年3月份突然出来了个AlphaGo到一年后的17年,都很少有机构做AI相关的课程,哪怕后来很多的媒体、公号、新闻各种谈人工智能,但在12年~16年,很少有人提人工智能,技术人见面都是谈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及相关的应用方向。

然,当媒体不咋谈AI了,一些朋友疑问:AI是不是不火了。

做好AI教育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更不是随便一家机构说做就能做好的,单师资就够耗费时间了。我们到了后来19年讲师团队超过100人(基本都是大厂技术leader,不少是通过我博客认识的),课程积累五年后,我们才敢说 我们专业且标准化了,包括标准化项目流程 第一周干啥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各自干啥,这很重要。

所以对我们来说,就突出两点:实战前沿、持续改进。比如我们后来把CV方向所有典型前沿应用场景全部讲了个遍,像无人驾驶、无人机、关键点检测、slam视觉实战、目标检测实战、视觉跟踪实战等等。

至于一家机构随便做了一两年,然后自称专业AI师资团队超过100人,我就微微一笑。

2017年 血亏与迷茫

对这一年,印象最深刻的就两件事:

一,17年9月份,我们为了类似传智、达内做纯线下班,我们去上海注册了个分公司,结果血亏,还把北京总部也带亏了,总之是得不偿失;

二,正是因为上海分公司和北京总部接连亏损,搞得突然之间就发工资困难了,迷茫也很煎熬,没钱的时候就想找融资,结果投资人一问你公司的战略是什么,准备把公司做成什么样,才发现这些问题之前竟然都没想过。

所以整个17年第4季度,我和我们都过得很痛苦、也很迷茫,所幸,在一位投资人孟总的点播之下,猛然醒悟,于2018年1月19日年会上首次提出公司的战略:四个三年四个体系,第一个三年做课程体系 第二个三年做服务体系:教学培训、招聘就业、测评认证,加上社群。

而对于课程方面,不再做纯线下班,而做助力传统IT转型AI的线上线下集合的集训营(一开始只有机器学习方向的集训营,后扩展出深度学习、大数据,总共三大方向),在随后的两年多的时间帮助了超过1000人成功转型AI。

2018年 拿下好未来千万天使轮

整个18年的上半年,我们都在休养生息或恢复中,在清晰战略之后,还做了三件事情:算清账本、明确目标、搭全团队,你可能没想到的是在创业三年半后,我们才正式搭建了销售团队、运营团队,之前纯靠自然流量、自然转介绍、自然口碑。

在恢复过程中,我依然继续在拉投资,甚至拉到有个公司想并购我们,为此在选择是否并购这个问题上,有过纠结,也是所幸,还是没选择被并购。十年后,我依然会感谢当初挺了下来,没有动摇。

在我们通过18年q2到q3的业绩增长之后,我们终于于10月份拿到了好未来产业基金的1000万天使轮投资,也是我们第一笔融资,振奋了全体所有人的心。

也是第一次明确对全体说出六年内上市的目标。

2019年 创造单月最高业绩

2019年,确实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我们团队扩增到了超过40人,且健全了各部门的人员配置,单月业绩也创造了有史最高。

更推出了BAT大咖小班教学、保证就业的就业班(分为CV NLP 推荐 金融 广告五大方向)。

唯一问题就是人效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这也是后一年20年上半年全力改进的事。

人效这事(这点也是好未来董事对我提的最多的一个词),无论对于多大规模的公司,包括对大公司,只有人效有保证,扩大规模 产出才能达到对等增长,否则就是即便几千人,也很容易分崩离析。

2020年 统一目标 提高人效

对于q1,最突然的就是疫情了,无奈之下,立马开源节流。q2,我们把管理层统一目标:共做月收入,q3还将统一全员目标。

统一目标,真的很重要。

人,要有战斗激情,对于公司 犹如此。

 

后记

很少写非技术性文章,不过未完待续,而且还有更精彩的未来十年,诚邀诸君与我们共同见证。

标签:10,SVM,PV,AI,1600,学习,算法,机器,读书会
来源: https://blog.csdn.net/v_JULY_v/article/details/10623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