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语:隰
作者:互联网
ylbtech-汉语-词语:隰 |
隰,拼音xí ,注音ㄒㄧˊ,繁体字是隰,汉字结构是左右结构,造字法由会意,简体部首:阝,部首笔画:2 ,总笔画:16,指低湿的地方。出自《国风·邶风·简兮》:“山有榛,隰有苓”。出自《诗·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1.返回顶部 |
- 中文名:隰
- 拼 音:xí
- 部 首:阝
- 总笔画:16
- 规范汉字编号:6189
- 字 义:低湿的地方
目录
- 5 字源字形
2.返回顶部 |
基本信息
字形
笔顺:折竖竖折横横折折捺折折捺捺捺捺捺 五笔86:BJXO 五笔98:BJXO 五行:金 UniCode:U+96B0 田字格中的“隰” 四角号码:76233 仓颉:NLAVF GBK编码:DAF4 规范汉字编号:6189笔顺编号:5225115545544444详细字义
◎隰 〈名〉 (1) (形声。阜:土山,与土地有关。本义:低湿之地) (2) {同本义}[swamps] 隰,阪下湿也。——《说文》 原隰底绩。——《书·禹贡》 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周礼·大司徒》 下湿曰隰。——《尔雅·释地》。李注:“谓土地窊下常阻洳,名为隰也。又,可食者曰原,陂者曰阪,下者曰隰。”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卫风·氓》 山有榛,隰有苓。——《诗·邶风·简兮》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诗·山有扶苏》 牧隰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注:“隰皋,水厓下湿。” 平原之隰。——《管子·形势》。注:“下泽也。” 丘隰水潦。——《淮南子·时则》 上平曰原,下平曰隰。——《公羊传·昭公元年》 南望原隰。——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隰草(低湿地方所生长的草);隰皋(水边低洼,生长牧草的地方) (4) 新开垦的田地 [newly cultivated farm] 千耦其耘,徂隰徂畛。——《诗·周颂·载芟》汉语字典
[①]隰[xí] [《广韵》似入切,入缉,邪。] (1)低湿的地方。 (2)新垦的田地。 (3)春秋齐邑名,即犁丘。在今山东省临邑县西。 (4)古州名。在今山西省隰县。春秋晋称蒲邑,汉为蒲子县,隋为隰州。 (5)姓。春秋时齐有大夫隰朋。见《左传·僖公九年》。 [②]隰[xiè] [《集韵》悉协切,入帖,心。] 同“湿4”。 人名用字。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戌集中】【阜字部】隰 ·康熙笔画:22 ·部外笔画:14 〔古文〕标签:字形,词语,字源,左传,汉语,低湿,山有,集韵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storebook/p/12468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