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汉语-词语-念佛:百科

汉语-词语-念佛:百科

作者:互联网

ylbtech-汉语-词语-念佛:百科

佛藏经念佛品云,佛告舍利弗。若有比丘教余比丘。汝当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唯爱涅槃毕竟清净。如是教者名为邪教。谓是正教而是邪教。舍利弗。如是教者名为恶知识。是人名为诽谤于我助于外道。亦为他人说邪道法。舍利弗。如是恶人我乃不听受一饮水以自供养。舍利弗。是念佛法断语言道过出诸念。不可得念是名念佛。舍利弗。一切诸念皆寂灭相。随顺是法。此即名为修习念佛。不可以色念佛。何以故。念色取相贪味为识。无形无色无缘无性。是名念佛。是故当知。无有分别无取无舍。是真念佛。

1.返回顶部
1、
中文名:念佛
外文名:Nembutsu
拼    音:niàn fó
注    音:ㄋㄧㄢˋ ㄈㄛˊ

目录

  1. 词语概念
  2. ▪ 基本解释
  3. ▪ 引证解释
  4. 基本含义
  1. 他自二力念佛法门
  2. 达摩破相
  1. 相关概念
  2. 佛号利益
2、
2.返回顶部
1、

词语概念

 

基本解释

1、[Nembutsu] 净土宗信徒对阿弥陀佛名号的反复念诵,以此作为往生净土的手段。 2、[chant the name of Buddha;pray to Buddha] 信佛的人念“阿弥陀佛”或“南无阿弥陀佛”。 隔壁的毛奶奶吃斋念佛一辈子。
 

引证解释

1、佛教修行方法的一类,约分称名念佛、观想念佛与实相念佛三种。一般指前一种,即口诵“阿弥陀佛”或“南无(nāmó)阿弥陀佛”。 ①五代 齐己 《赠念法华经僧》诗:“念经念佛能一般,爱河竭处生波澜。” ②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黄慎轩之逐》:“近来缙绅士大夫,亦有捧呪念佛,奉僧膜拜,手持数珠,以为律戒。” ③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你以为你父亲吃斋念佛就有人心吗?” ④明 施耐庵《水浒》第四十三回《假李逵剪径劫单身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李逵看时,见娘双眼都盲了,坐在床上念佛。 2、用以表示感谢佛的保佑。 ①《红楼梦》第九十回:“不说 黛玉 病渐减退,且说 雪雁 、 紫鹃 背地里都念佛。” ②老舍 《茶馆》第二幕:“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作,也就得念佛!”   

基本含义

念佛:心中不出声想念,或出声称念。佛这里特指佛的名字。佛教有很多法门,念佛就是其中的一个,也叫念佛法门。虽然在佛教中也有不同的解释但根据《佛说阿弥陀经》中的一段经文:“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明确了念佛的定义,念佛的定义是指持念佛的名字。 念佛的意义:阿弥陀佛在过去修行的时候有四十八个心愿,其中有一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白话的意思:假设有一天我得到成佛,十方世界各种生命,真实相信喜爱,向往到我修建的世界,即使少到十次这样想念,如果不能转生到我的世界,我绝不成佛。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请参考相关解释。 根据阿弥陀佛的这条心愿,念佛的意义就是凭借着阿弥陀佛这条心愿的力量,让我们都可以去净土生活。. 念佛之人:
  故知:念佛之人,纵使是愚痴卑贱、恶病污秽,其人现生已是人中妙好人、最胜人,佛凡一体,弥陀光照,诸佛护念,菩萨相随,天神拥护,消灾延寿,而命终往生,证大涅盘,远远超胜世间上任何人。
  念佛的人,纵然是愚痴卑贱的不净凡夫,可是他现生就是大白莲花,是妙好人、最胜人,能够跟阿弥陀佛一体,被弥陀的光明常加照摄,被诸佛团团围绕而护念,被诸大菩萨紧紧相随,被天神所拥护,自然消灾延寿,免除一切障难,而临终自然往生净土,远远超过世上的任何人。  

他自二力念佛法门

他力指的是十八愿,即彻底投诚皈依,仰仗弥陀愿力。自力指的是修净业三福和自性念佛。能否往生靠的是他力,往生后品位的高下靠的是自力,自力和他力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增长。
  此法门属于理事双修的弥陀中道圆融信仰,既符合净土三经的整体逻辑思想,又与善导大师的教理要点一致;既有特异法门之方便,又有通途法门之内涵。
  只要建立起坚如金刚、固若磐石的信心并维持到临终不改变,就已经拿到了往生的保证书,因为由信启愿,由愿导行,只要真信,“信愿行”三资粮就自然具足。但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极少数善根极其深厚的人可以生而信之以外,其他绝大多数人,都要学而信之和修而信之,即通过教理的学习、念佛、修净业三福等来培育、建立和巩固信心,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修净业三福虽非往生的必要条件,但也应依照个人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性的修持,既可促进信心的增长,亦可提高往生的品位,一举两得。自性念佛指的是明了自身本具佛性,当体具足自性弥陀的大乘原理后,字字清楚,句句不乱,耳听心入、自念自听的念佛,这种念佛就是弥陀念弥陀。有了坚固的信愿心和明晰的教理认识,再随着功夫的深入,就可以水到渠成地逐渐进入“事一心不乱”及“理一心不乱”的高层次念佛,这与修天台宗的止观、密宗的三密相应、唯识宗的转识成智、禅宗的开悟等他宗修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大集念佛三昧经》曰:“当知如是念佛三昧,则为总摄一切诸法”,印光大师也教导我们要“老实念佛,莫换题目”。因为念佛可以得到修他宗的利益,但修他宗却得不到念佛殊胜圆顿的利益。当然从能否往生的目标来说,只要信愿坚固,散心称名一样能成就,但还是鼓励取法为上,尽可能地尝试和实践自性念佛。
 

达摩破相

问:经说言至念佛,必得往生西方净土。以此一门即应成佛,何假观心?求于解脱。答:夫念佛者,当须正念,了义为正,不了义为邪。正念必得往生,邪念云何达彼?佛者觉也,所谓觉察身心,勿令起恶;念者忆也,所谓忆持戒行不忘,精进勤了。如是义,名为念。故知念在于心,不在于言。因筌求鱼,得鱼忘筌;因言求意,得意忘言。既称念佛之名,须知念佛之道。若心无实,口诵空名,三毒内臻,人我填臆,将无明心不见佛,徒尔费功。且如诵之与念,义理悬殊,在口曰诵,在心曰念。故知念从心起,名为觉行之门;诵在口中,即是音声之相。执相求理,终无是处。故知过去诸圣所修,皆非外说,唯只推心。即心是众善之源,即心为万德之王。涅槃常乐,由息心生。三界轮回,亦从心起。心是一世之门户,心是解脱之关津。知门户者,岂虑难成?知关津者,何忧不达?窃见今时浅识,唯知事相为功,广费财宝,多伤水陆,妄营像塔,虚促人夫,积木叠泥,图青画绿,倾心尽力,损己迷它;未解惭愧,何曾觉知。见有为则勤勤爱著,说无相则兀兀如迷。且贪现世之小慈,岂觉当来之大苦。此之修学,徒自疲劳,背正归邪,诳言获福。但能摄心内照,觉观外明;绝三毒永使销亡,闭六贼不令侵扰;自然恒沙功德,种种庄严,无数法门,一一成就。超凡证圣,目击非遥。悟在须臾,何烦皓首?真门幽秘,宁可具陈?略述观心,详其少分,而说偈言: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知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三昧的心来自一颗训练的心,训练万缘放下,一念提起。经典里面有一个比喻:在一百码以外有一个红心点,我们刚开始用步枪射击的时候,怎么也打不中,可是经过特殊的训练,一次又一次的训练,最后一枪就中,成了神枪手。意思就是我们要进入三昧,没有妄想,就要重复训练放下,自己要想办法降服自己,放下所有的执着和分别,一心在佛号里面,这个就是办法,没有任何的捷径。  

相关概念

△ 念佛心不动是得一心,得一心即可见佛。得理一心生实报庄严土,得事一心生方便有余土二六时中心中常有阿弥陀佛,即能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念佛人多,往生人少,是打妄想的时间多,念佛的时间少。故经云:“若能念佛心不动,则常睹见无量佛。” △ 念佛人讲求一心不乱,一心即是心中没有念,亦即是一真法界;诸佛菩萨弘法利生,并未动心起念,凡夫把动念与不动念分为两个,而佛是无住生心,所生之心统是无住,所动之念统是无念,生心与无住不二,生心与无住同时,即无分别,能所均断,才能念到一心不乱,即是见性。 △ 四缘:(1)亲因缘,又译为因缘。谓六根为因,六尘为缘,如眼根对色尘时,识即堕生,余根亦然,是名因缘,亦即阿赖耶识中之种子。每一众生均有十法界之种子,各各俱足,取什么缘即得什么果,若取成佛的缘,今生必定成佛,主宰命运的在我们自己手中。(2)等无间缘,又名次第缘。谓心心所法,次第无间,相继而起,相续不断。(3)所缘缘,又名为缘缘,是心里攀缘之对象,不能间断,是自己本身的力量。(4)增上缘,谓六根能照境发识,有增上力用,诸法生时,不生障碍,名增上缘。以念佛而言,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是亲因缘;二六时中绵绵不断是等无间缘;很想往生,念兹在兹是所缘缘;一切道场及善知识是增上缘。 △ 众生心净则见佛,佛无时无处不现身;闻法亦如是,如以清净心看经,其义如泉涌。见解行持不同于世俗,一动感情即起障碍,如想得自在,无其他路可走,只有时时刻刻保持清净心,此是过来人的经验谈。 △ 念就是妄想,时刻不停,众生从无始以来就是如此,只能将他转换过来归到净念上,久久自然归于无念。用功必须修至无念才能证性,方为究竟。 △ 正念是无念,有念就不正,念佛念到无念而念是实相念佛,《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之“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此净念即正念,才是入于如来大涅盘道。 △佛法就是求清净心,凡夫不了解空相,以为打个妄念没有关系,其实关系大了,息掉妄念很难,与其令阿赖耶识中种其他的种子,就不如种念佛的种子。凡夫执有,错了;二乘执空,有体无用,也错了;不执空也不执有,又错了,恐怕走到无想定的路子,必须照金刚经所说的修一切善、离一切相就对了。 △ 正念是没有妄念,就是自性起用。此处最易错认,因未离心意识故。以不正念还有个“念”,那就错了。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算不算正念?如果以绝对的标准来讲,这句“阿弥陀佛”还是妄念,清净心中没有阿弥陀佛。为什么净宗将这句“阿弥陀佛”当作正念?因阿弥陀佛名号虽是妄念,此一妄念最接近正念,故净宗用此一妄念的方法达到正念。(无住生心集) △ 真发心念佛,所得到的是理一心不乱。如果不能发菩提心,但有菩萨之大愿,用识去念佛,求带业往生,谓之事念,专心即可。念佛求功夫打成一片,心中无杂事,今生即可以生凡圣同居土,净土法门之殊胜在此。 △二六时中念念均有佛号谓之执持,断掉即为失念。失念时虽无妄想,但堕在无记性中,亦属烦恼;若再起烦恼,则问题更多。故在行往坐卧中,心里要存有佛号。使用念珠原为记数,手中持着念珠可随时提高警觉以防失念。 △ 以理心智心念佛必有成就,以散乱心念佛得福报而已。必须有恒心;一曝十寒,无济于事。 △ 千经万论就是令人求清净心,即无分别智,是真正的智慧;即是“照见五蕴皆空”之“照”,一动分别心即照不了。心地染污即照不见,心放不下即是染污。念佛一心不乱即是信心清净,一天念十万声而仍有烦恼,是培福报,不可能往生。 △ 念佛有止有观,一切杂念万缘统统放下是止,一心专念六字洪名清清楚楚是观。念佛就是修定,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得不到受用。经论上教我们要诚敬,诚在内心,敬在外表,内外彻底诚敬,自然与佛菩萨感应道交。 △ 不念佛还好,愈念念头愈多。不要怕!继续念,慢慢地念头就会熄灭了,千万不要不念。 △ 不念佛还好,一念佛妄想更多,但是知道它是妄想即不要理它,仍然念佛。如果妄想不断,距一心不乱还有一段路程,要照顾佛号,不要照顾妄念,久而久之,妄念自然会减少。 △ 自古以来,念佛人均是佛号与妄念同时而起,只要不理会妄念即是以清净心念佛。有人临终往往现起瑞相,他人看到自然生起信心,所以求生净土,自利中便有利他作用。 △ 修行人世间事尽量少管,佛门中事也少管。不要有是非人我一心念佛,有空时间就看经,与佛菩萨交往谈天,岂不甚好? △ 念佛用口念,更要心念。有几种念的方法至为得力: (一) 寂静念。寂灭清净已经与三昧相应,禅宗译为静虑,如此念佛即大禅定,行住坐卧均在念中,六字洪名,字字分明,心中一念不生。 (二) 清净念。有漏的烦恼没有了,无漏的烦恼也没有了,二边俱转,这种念法即真心现前。 (三) 不浊念。浊是虽在念而仍有疑惑,因而并不太认真;故学佛人在理论与方法上,应彻底明达,毫无疑惑,以净信心去念。如此念佛,利根人一年即可成就,烦恼重的三年定可往生,只看我们愿不愿意去而已。 △ 念佛功夫虽未至念而无念,但能行愿真切,仗弥陀悲愿力,亦蒙佛接引,往生极乐,到了极乐世界即不退转。不退是初住地位,念佛一生即可办到,若修他法须经久远劫数。此方便之方便,今幸闻此法,岂可交臂失之? △ 修净土念六字洪名,字字分明,能念所念俱遣,能念的心是空的,所念的佛是空的,才能开智慧、断烦恼。 △ 每一众生从无始以来,住于生死,受尽苦恼,轮回世间,是可耻的事。修行固然是苦事,而苦尽甜来,并不是做不到的;若做不到,佛就不说了。有信有解必可往生,上根利智之人一天就能往生,最钝者七天亦能往生,千万不可看轻自己。无量劫来在生死轮回受苦,比菩萨修六度万行之苦大的多,修行之苦有限度,六道轮回无限度,学佛吃苦,吃了有好处,生死轮回之苦是白受的。 △大空三昧亦称大三空三昧,即人我空、法我空、空亦空,心中绝对清净,世间一切有为法毫无牵挂,佛法也不牵挂。念佛讲理念,念到理一心,生实报庄严土,花开见佛。世间事要放下容易了解,佛法也要放下难懂,不放下又不能见性,大乘佛法放下与不放下是同时的,正在提起时也是放下的时候。譬如念佛,依照大势至圆通章,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修楞严大定;心地清净,度化众生而不为六尘所缠,心中什么念头都没有,没有能念的自己及所念的佛。无能无所是寂,念念分明是照,无论修什么法门都离不开此法,步步踏在道上。欲接近华藏世界必须先破四相,世间第一难事是求人,破四相是求己,自己同意如此作,还有什么难处?到了极乐世界是学本事的,学成之后就要离开这个地方,正同行愿品之参访善知识给我们的榜样,每个位置均不留恋。从今以后,一切是非人我都看淡一点,绝不执著,学吃亏、学忍让。假如真能与空寂相应,无人无我,谁受生死,当下即得解脱。此境界如能转得过来,歇即菩提。 △华严经所说的是一真法界,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属有为法,有生有灭。我们所了解的佛法只是皮毛,没有甚深的功夫不能了解佛法的真实义,只能随分研究,随分演说。最要紧的还是念佛,除此之外没有办法入佛境界。如佛念好了,把身心世界都放下了,到了极乐世界,所读的不是八十华严,而是大本华严。 △ 经云:“不于业中分别报,不于报中分别业。”通达华严经的真实义,能于一句两句经文中,时时起观照,一生受用无穷。业是造作的时候所发生之事,身口意三业,造善业有善报,造恶业有恶报,丝毫不爽。在造善业的时候,不可用分别心,一动分别心即是用了意识心,不分别与法性理体相应。只是按照理论去修行,不必一生求生西方,若求生之心殷切,只能生凡圣同居土,不能生实报庄严土,因实报庄严土无分别心。不于果报上研究他的业因,得人身是果报,周围环境也是果报,既然是果报,只有随缘消旧业,不必想像其从前发生的原因,因为想也没有用,只要今生勤修戒定慧,求出生死苦海就成了。 △ 凡是不变的是真的,有变的即非真。凡夫执有,二乘执空,这是凡小的毛病;大乘两边均不著,对于宇宙人生一切通达,谓之般若。无始以来,我们被烦恼所熏习,实在太久了,财色名食睡是地狱的五条根,天天以五欲熏习,乐此不疲。 △ 我们所用的心,是念念逐外筹量,一切烦恼由此而生。佛法教人破执著,此与外道处处执著恰好相反。心念念向外执著,则迷惑颠倒,沉沦三界六道无法出离。修净土法门放下一切万缘,不但五欲六尘不攀缘,弘法利生也不攀缘,把心拴在阿弥陀佛圣号上,绵绵密密,功夫纯熟自然得到一心不乱,生死可得自在。 △ 一闻到佛法即至诚恳信,依教奉行,境界现前不为境界所转,此乃是多生多劫来所种之深厚善根所致。凡夫学佛以泛泛心情听经,亦念诵、亦礼拜、亦随喜,不过种种善根而已,其实得不到什么受用。 △佛法太难了,学小乘也要先做到无我,谈何容易!若想成佛,就要经过三阿僧祇劫。设佛不说净土法门,吾人对于佛法只有徒生仰慕之心,不过种种善根而已,很难达到究竟的目的。佛大慈悲开示净土法门,可以带业往生,当生就能成就。但不可误解,以为造业之人念佛均可往生。祖师说“随缘消旧业,切莫造新殃”,是指学佛之后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可再造新业。在日常生活当中,平常只以阿弥陀佛一句名号念在心中,无论遇到什么境界现前,即以一句圣号对付之,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不要思量,老老实实守着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此一句圣号与一切法均不相应,自与六道均不相应,故可脱离六道,超出轮回。 △ 念佛是了不起的法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一位老师教其念佛,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心常念佛,心就变成佛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言其心力平等,外道念大自在天,大自在天就来,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境界均是自己心中变现出来的。念佛佛现前也不要欢喜,见如不见,你作得了主宰就行,禅家说魔来也斩,佛来也斩,就是这个道理。 △ 念佛是清净念,修念佛法门与三善道三恶道均不相应,只与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相应,可以生净土。所以念佛之念,念念不已,能至无念,故曰胜方便。从初住到等觉都得修念佛法门,近代祖师大德无论研究那一宗的无不提倡念佛法门。江味农居士提倡般若与净土同修之法是理念,理一心不乱若是未能达到,还可以保持事一心,品位亦高。一般学佛的人不知此项要义,以为能带业往生就算不错了,如万一修得不到家,则转眼又受生死轮回之苦。 △ 念佛就是止观。止一切境界,都要放下,息一切妄念,就是定。观是帮助止,观一个法门。持六字洪门,清清楚楚就是止观,就是静虑,就是参禅。初学要有一个清静地方,不被外界环境所牵走。 △念佛法门本为至圆至顿之无上妙法,若仅为自了,以欣厌心情希求,则最上乘大法竟变为小乘,只能下品往生,多劫不能花开见佛,因与佛之悲愿相违;若不称性起修,甚至往生下品亦不够资格,只能生到疑城,经长时间方能生安养,岂不可惜?所以学佛先要开智慧,多读大经大论,体会经论中之真实义理,并非研究佛经文学及其词藻。必须屏除外缘,收摄身心,令心摄在一处而不驰散,乃能起观。 △ 修道是修通大涅盘之路,修成佛之道。成佛之道是大定,心中有定就是在道。修净土,念念之中有阿弥陀佛;若心中一时无阿弥陀佛,即离了道。阿弥陀佛即是信号,心中无即失了航线。 △ 一个人能接受佛的教训,是多生多劫的福德善根所致。印光祖师说,能够死心塌地地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第一等聪明人。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所以今世修行人应以修净土为正行。 △ 发了大心之后,欲绍隆佛种,度脱一切众生尽成佛道,生生世世不舍众生,但是人事环境太复杂了,若不离一切相,便畏生死流转,而退了道心,前功尽弃。如舍利弗发大心,因人乞眼,示现难行之法,以及阿难想学大菩萨,平等乞食,而遭摩登伽女之难,均是给学人之警惕。悟达国师十世为高僧,冤家无机可乘,俟为国师,皇帝赐沉香座,生得意想,冤家乃得其便,遂有人面疮之厄。由是可知,发大心修大行实在不容易,然而有胜方便在,即念佛求生西方,难而不难。须知念佛法门正为发大心者说,幸勿轻视,否则实在大误大痴。 △ 往生极乐世界,除本师阿弥陀佛外,并可亲近诸佛如来,此系四地菩萨的境界。如肯老实念佛生到极乐世界,等于四地菩萨的地位。我们修净土法门已经是如此占了便宜,却不肯死心塌地地念佛,还要取巧,还要再贪便宜,实在是自暴自弃。 △如来三昧与菩萨、二乘、人天所修之定均不同。佛之行住坐卧均在定中,是为楞严大定;而念佛所修的定则与佛的定相应,所以佛在各种经典中提到念佛法门,极称赞其殊胜功德。 △ 欲报父母恩亦得先往生极乐世界,到那时就有天眼通,可以看到过去父母在那一道中,再去救度他们,不生极乐世界没有办法。往生极乐世界之后,其地位可与大菩萨相比,一刹那顷游行无量世界。所以要死心塌地地老实念佛,不但世缘要放下,佛法的缘也要放下,其他的经典不要念了,要专修净土,历代祖师均如此说,宾主要分清,念佛是主行。 △ 世间万事皆是相对而有,虚幻不实。修行人不在世间一切对待事理名相上认真,心中存有渐渐摆脱之意,勿令间断。复于此际提起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一心专念,亦不分别谁是念、谁是佛,但会念即是佛、佛外无念,上与十方如来心心相印,下与法界众生息息相通,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此种念法与实相相应,与一真法界相应,与心净土净之义相应。果能如此,何愁不往生? △ 起念即妄,真如本性中并无念故。凡夫染念不停,不得不借用念佛之念,治其住尘之念。盖念佛之念,无非真如之本体,却是趋向真如之妙用。真如是清净心,佛念是清净念,同是清净,得以相应,所以念佛之念,绵绵密密,能至念而无念,故曰胜方便。 △ 即心是佛,何必持名念佛?此乃学佛人之邪知邪见。所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是理,不可执理废事。众生迷惑颠倒,不攀缘佛即攀缘六道,念头是刹那不停的。与其攀缘俗念,不如攀缘净念。烦恼未断,生死未了,很想成佛,念佛即成佛的增上缘,岂可轻视持名念佛法门? △ 修净土者以阿弥陀佛为所缘的名号。古德开示念佛要念“阿弥陀佛”四字;有称六字名号者,加“南无”二字,即恭敬归依礼拜之意。昔莲池大师说:教他人念应念六字,而大师自己则念四字。何以故?大师说:念四字者是一心一意地求生净土,表示决心。四字比六字方便简单,容易念到一心。教人念可念六字,因其未必有决心,先令其种植善根,此祖师教人之苦心也。 △ 持名念佛,不必观想,如要观想亦未尝不可,须知色相已包括在一句名号之中,名必有相,先有福而后有名,名相皆不离一心,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相与心有密切之关系,一句名号功德无量无边。 △ 一念不生为正智正见,如念佛,在二六时中念念有阿弥陀佛在心中,谓之正见。如念妄想则为邪念,一动念即非正见。 △ 修行要常想六字洪名,口念不关重要,心中要常念,一个字一个字清清楚楚,相续不断。初学通常要用念珠,每晨念三串珠,念三声佛号拨一珠,一直念下去,绝不中断;以后再五句拨一珠,或十句拨一珠。在念佛时任何闲事都不要管,行也念,坐也念,句句分明,不清净场所及睡时不必出声,心中仍念,久而久之,即得念佛三昧。 <<佛藏经>>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舍利弗。云何名为念佛。见无所有名为念佛舍利弗。诸佛无量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以是义故。见无所有名为念佛。实名无分别。诸佛无分别。以是故言。念无分别即是念佛。复次见诸法实相名为见佛。何等名为诸法实相。所谓诸法毕竟空无所有。以是毕竟空无所有法念佛。复次如是法中。乃至小念尚不可得。是名念佛。舍利弗。是念佛法断语言道过出诸念。不可得念是名念佛。舍利弗。一切诸念皆寂灭相。随顺是法。此则名为修习念佛。不可以色念佛。何以故。念色取相贪味为识。无形无色无缘无性。是名念佛。是故当知。无有分别无取无舍。是真念佛。  

佛号利益

南无多宝如来 (脱离三恶道去除贫穷果报) 南无宝髻如来 (命终之后 生三十三天) 南无宝胜如来 (若有男子女人 闻是佛名 毕竟不堕恶道 常在天上 受胜妙乐) 南无毗婆尸佛 (闻是佛名 永不堕恶道 常生人天 受胜妙乐) 南无宝相佛 (闻是佛名 生恭敬心 是人不久得阿罗汉果) 南无日月灯如来 (若称彼名者 当得不退转 若有女人闻此佛名者即为最后女身更 不复受) 南无宝华游步如来 (能灭谤法罪) 南无善名称吉祥王如来 (能灭谤法罪) 南无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 (能灭谤法罪) 南无须弥山如来 (听到此如来名号者 甚至在梦中也不会诽谤圣者) 南无 南无阿閦如来 (假若堕入恶道 于地狱中受无量苦 如果在世或前世中 有曾经称念过 阿閦佛名号 以此少善根因缘纵使身处地狱 亦蒙阿閦佛救济拔度) 南无无忧最胜吉祥如来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 若有众生 造诸恶业生在无间黑闇之处 大地狱中受诸苦恼 由彼前身闻我名字 我于尔时身出光明照受苦者 由是力故彼见光时 所有业障悉皆消灭 解脱众苦生人天中 随意受乐乃至菩提) 南无欢喜庄严珠王佛 (若有四众 闻彼佛名 五体投地 归依顶礼 即得超越五百万亿阿僧祗劫生死之罪) 南无帝宝幢摩尼胜光佛 (若有四众 闻彼佛名 五体投地 归依顶礼 即得超越七百万亿阿僧祗劫生死之罪) 南无内丰珠光如来 (及受天上人中快乐恒沙劫中所作众罪 悉当弃舍不受) 南无殊胜月王佛 (闻是佛名 恒得值佛 于菩提心 得不退转 即得超越十二亿劫极重罪业) 南无宝俱苏摩身光明胜佛 (超越世间不可数劫) 南无无量香胜王佛 (超越世间无量劫常得宿命) 南无三昧胜奋迅佛 (得千三昧 超越世间无量千劫) 南无宝轮光明高胜吉祥王佛 (阿僧只俱眂那庾多百千劫背于生死 而能摄集无量福蕴) 南无宝光月殿妙尊音王佛 (弃舍生死超若干亿 劫亦如江河沙) 南无德内丰严王佛 (却一亿劫生死之罪) 南无虚空功德清静微尘等目端正功德相光明华波头摩琉璃光宝体香最上香供养讫种种庄严顶髻无量无边日月光明愿力庄严变化庄严法界出生无障碍王如来 (假使如阎浮利地变为微尘 一一微尘成于一劫 是人有若干劫罪 称是佛名号礼一拜者 悉得灭除) 南无阿弥陀佛 (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后生极乐世界 一生成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王如来 (若称彼佛如来名者 一切殃罪悉皆除灭) 南无华明至尊古佛 (灭无量阿僧祗劫所集众罪) 南无现种种宝华威德严 狮子吼 幻化威德相如来 (念诵一遍能消除无量无数大劫种种罪障) 南无具种种三摩地 灭除疑惑 初发心怙主不动如来 (念诵一遍能消除罪障直至成就佛果 不堕三恶道 决定成就究竟圆满之佛果 莲花化生不动如来净土) 南无一切诸佛海会如来 (念诵一遍能消除毁犯密乘三昧耶罪障) 南无大势精进真实定如来 (念诵一遍等同于念诵所有经藏之功德) 南无金刚勇士威猛寂静柔软降服敌势如来 (念诵一遍等同于念诵所有三藏之功德) 南无怙主无量光 圣光明遍吉祥王 大悲功德宝王如来 (念诵一遍从今乃至九十六亿劫 无量无数恒河沙数劫往生极乐世界 决定无疑) 南无金刚坚强消伏坏散如来 (超十万亿那术劫生死之罪) 南无悲精进如来 (却千亿劫生死之罪) 南无不退转轮成首如来 (却千亿劫生死之罪) 南无断疑拔欲除疑佛 (却三十六亿劫生死之罪) 南无善乐自在音光明如来 (念一遍灭五百千万亿劫生死罪) 南无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 (念此佛号能增长信心) 南无法海雷音如来 (念此佛号能增长信心) 南无轮遍照吉祥如来
  (若有得闻彼佛名者 便超百千俱胝大劫生死长夜流转剧苦 随在所生常识宿命) 南无妙功德柱吉祥如来
  (若有得闻彼佛名者 便得超越一切八难 随在所生常识宿命) 南无宝华光吉祥如来
  (若有得闻彼佛名者 便得具足胜念慧行 处四众中说法无畏 言词威肃闻皆敬受) 南无超无边迹如来
  (若有得闻彼佛名者 其心泰然无所扰乱) 南无妙香王如来
  (若有得闻彼佛名者 身心调畅离诸粗重 恶业消灭烦恼轻微) 南无树根花王如来 (闻彼佛名不怀疑结信吾道眼 则于现世至德具足逮受五法) 南无造王神通焰花如来 (闻彼佛名不怀狐疑 笃信于道自所宣说 所生之处致演光明三昧正定 寻复随逮十阿僧只亿百千垓诸三昧门入于六十不可计会亿百千垓诸总持门 如海总持宝藏总持 然后不失诸定意法 临寿终时目见十方各十亿垓诸佛正觉 十方诸佛所说法者 皆能启受不失道教 至成佛道越五百劫生死之难。住于斯学如是不久 寻即成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 南无月殿清净如来 (越若干百千亿垓生死之难 立在初学疾逮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 南无善寂月音王如来 (越九十九亿百千劫生死之难 菩萨疾近无上正真之道 不以劫数生死为碍 如自晃出天下大明) 南无无数精进愿首如来 (闻彼佛名不怀结网信吾道眼 世世所生未曾懈怠 不习贪欲不恋父母 不着妻子兄弟姊妹 不慕亲属中外种姓 不贪亲友交识所知 世世所在身未曾离 三十二相庄严其体 少淫怒痴身无疾病 不多忧虑安隐无量 至成佛已 常逮得不可称计亿百千垓功勋之德) 南无无量功德宝庄严威德王如来
  (东方 一切法功德庄严世界 受持彼佛名者 即能灭除六十千劫生死之罪 转身得陀罗尼 名为乐说无碍 凡所说法 常为十俱胝刹诸佛世尊 授以辩才令得无畏)
  南无功德宝胜庄严威德王如来
  (南方功德宝庄严世界 受持彼佛名者 转身当得日轮光明遍照三昧 于诸佛刹随愿往生 亦当摄受无量功德庄严佛土 生彼刹已 具三十二相 获无断辩才 转身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南无一切法殊胜辩才庄严如来
  (西方离一切忧闇世界 受持彼佛名者 毒不能害 刀不能伤 火不能烧 水不能溺 舍此身已当受化生 获陀罗尼名为百旋 )
  南无积集无量辩才智慧如来
  (北方离尘闇世界 受持彼佛名者 则为奉事六十俱胝那由他佛 得遍一切处陀罗尼 无尽藏陀罗尼 乃至未成无上菩提 终不更入三恶趣中 常得往生诸佛刹土 修菩萨行 度脱无量恶趣众生 当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南无千云雷吼声王如来
  (东南方胜妙庄严世界 受持彼佛名者 转身得佛四无所畏 四种神足 大慈大悲 十八不共法 所得国土功德庄严 亦如西方极乐世界无有异也 若有女人能受持者 皆悉转为丈夫之身)
  南无最上妙色殊胜光明如来
  (西南方无量庄严世界 受持彼佛名者 则为奉事九十俱胝诸佛如来 得度脱一切众生三昧 何故名为度脱一切众生三昧 若善男子 善女人 依此三昧演说法时 能令三千大千世界之中 恶趣众生悉皆解脱 得生人天普获安乐 决定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犹如悦意如来刹中 所有众生常受安乐)
  南无种种胜光明威德王如来
  (西北方离垢世界 受持彼佛名者 转身得无量辩才庄严陀罗尼 悉能受持八十俱胝如来所说之法 所得国土功德庄严 亦如西方极乐世界无有异也)
  南无无数劫积集菩提如来
  (东北方无忧世界 受持彼佛名者 即为供养八十俱胝诸佛世尊 转身具足六十种言音辩才)
  南无虚空吼声净妙庄严光明照如来
  (上方无量功德庄严威德世界 受持彼佛名者 所生之处 种族尊豪 识性聪慧,善能通达世俗文词 凡所发言人皆信受 于诸地中具足清净戒 定 智慧及于解脱知见 获宿命智 得五神通 亦当得佛十八不共 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南无一切法门神变威德光明照耀如来
  (下方种种音声世界 受持彼佛名者 转身得陀罗尼 名成就正觉 当能受持九十俱胝诸佛如来所说之法 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南无宝英如来 (若使三千大千佛刹满中七宝 持用布施满百岁中不如有人得闻宝英如来名号 持讽诵者作礼之德 十万亿倍过出布施功德者上) 南无大名称如来 (作七宝阜如须弥山 持用布施满百岁中不如有人持大名称如来名号作礼之者 得其功德巨亿万倍 过出布施功德者上不得为比) 南无无限净如来 (欢喜信乐持讽诵者大千世界满中七宝持用布施不如捉持无限净如来名者 所得功德百千万倍 过出布施功德者上无以为比少功德人不得闻此如来名号 于千佛所造立德本 尔乃得闻此尊佛名 却生死罪四十八劫 ) 南无无限名称如来 (计于其人所得功德 若积七宝如须弥山 持用布施满百岁中不如得闻无限名称如来名者 持其名号欢喜作礼 其福甚多 比于布施过出百倍无以为比) 南无鼓音王如来 (三千大千一切世界满中珍宝持用布施不如有人持此佛名 功德甚多 过出施上百千万倍) 南无无量寿智决定光明王如来 (若有众生暂得闻此如来名者 消除五逆之罪) 南无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 (若能志心称念一百八遍 如此短命众生复增寿命 或但闻其名号,志心信受遵崇之者 是人亦得增益寿命) 南无世间广大威德自在光明如来 (诸佛子等 若闻世间广大威德自在光明如来名号 能令汝等获得五种功德一者于诸世间最为第一 二者得菩萨目端严殊胜 三者威德广大超过一切外道天魔 如日照世 显于大海 功德巍巍 四者得大自在所向如意 似鸟飞空而无阻碍 五者得大坚固智慧光明 身心明彻如琉璃珠诸佛子等 此七如来以誓愿力 拔济众生永离烦恼 脱三涂苦安隐常乐 一称其名千生离苦证无上道)
南无贤吉祥如来 南无莲华光嬉戏智如来 南无财吉祥如来 南无喜吉祥如来 南无光明吉祥如来 南无无忧吉祥如来 南无吉祥花如来 南无无边光如来 南无宝幢如来 (不动世界) 南无宝幢如来 (宝幢吉祥世界) 南无精进吉祥如来 功德 (所有如来名号若人闻已 恭敬受持书写读诵广为人说 所有五逆等一切罪业悉皆消除。)
南无普光佛 南无普明佛 南无普净佛 南无多摩罗跛旃檀香佛 南无旃檀光佛 南无摩尼幢佛 南无欢喜藏摩尼宝积佛 南无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佛 南无摩尼幢灯光佛 南无慧炬照佛 南无海德光明佛 南无金刚牢强普散金光佛 南无大强精进勇猛佛 南无大悲光佛 南无慈力王佛 南无慈藏佛 南无旃檀窟庄严胜佛 南无贤善首佛 南无善意佛 南无广庄严王佛 南无金华光佛 南无宝盖照空自在力王佛 南无虚空宝华光佛 南无琉璃庄严王佛 南无普现色身光佛 南无不动智光佛 南无降伏众魔王佛 南无才光明佛 南无智慧胜佛 南无弥勒仙光佛 南无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佛 南无世净光佛 南无龙种上尊王佛 南无日月光佛 南无日月珠光佛 南无慧幢胜王佛 南无狮子吼自在力王佛 南无妙音胜佛 南无常光幢佛 南无观世灯佛 南无慧威灯王佛 南无法胜王佛 南无须弥光佛 南无须曼那华光佛 南无优昙钵罗华殊胜王佛 南无大慧力王佛 南无阿閦毗欢喜光佛 南无无量音声王佛 南无才光佛 南无金海光佛 南无山海慧自在通王佛 南无大通光佛 南无一切法常满王佛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金刚不坏佛 南无宝光佛 南无龙尊王佛 南无精进军佛 南无精进喜佛 南无宝火佛 南无宝月光佛 南无现无愚佛 南无宝月佛 南无无垢佛 南无离垢佛 南无勇施佛 南无清净佛 南无清净施佛 南无娑留那佛 南无水天佛 南无坚德佛 南无旃檀功德佛 南无无量掬光佛 南无光德佛 南无无忧德佛 南无那罗延佛 南无功德华佛 南无莲花光游戏神通佛 南无财功德佛 南无德念佛 南无善名称功德佛 南无红焰帝幢王佛 南无善游步功德佛 南无斗战胜佛 南无善游步佛 南无周币庄严功德佛 南无宝华游步佛 南无宝莲花善住娑罗树王佛 南无法界藏身阿弥陀佛
  功德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及余一切众生 得闻是五十三佛名者 是人于百千万亿阿僧祗劫不堕恶道 若复有人能称念是五十三佛名者 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 若复有人能至心敬礼五十三佛者 除灭四重五逆及谤方等皆悉清净 以是诸佛本誓愿故 于念念中即得除灭如上诸罪 一切众生 若有身具五逆十恶重罪之者 万劫千生不通忏悔 应须顶礼三十五佛 至心忏悔 一切最障 皆得除灭 )
南无月光佛 南无阿閦佛 南无大庄严佛 南无多伽罗香佛 南无常照曜佛 南无栴檀德佛 南无最上佛 南无莲花幢佛 南无莲华生佛 南无宝聚佛 南无阿伽楼香佛 南无大精进佛 南无栴檀德佛 南无海佛 南无巨海佛 南无幢德佛 南无梵德佛 南无大香佛 南无大生佛 南无宝辋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大施德佛 南无大金柱佛 南无大念佛 南无言无尽佛 南无常散花佛 南无大爱佛 南无师子香胜佛 南无养德佛 南无帝释火炎佛 南无常乐德佛 南无师子华德佛 南无寂灭幢佛 南无戒王佛 南无普德佛 南无普德像佛 南无无忧德佛 南无优波罗香佛 南无大地佛 南无大龙德佛 南无清净王佛 南无广念佛 南无莲花德佛 南无舍花佛 南无龙德佛 南无花聚佛 南无香象佛 南无常观佛 南无正作佛 南无善住佛 南无尼瞿嚧陀王佛 南无无上王佛 南无月德佛 南无栴檀林佛 南无日藏佛 南无德藏佛 南无须弥力佛 南无摩尼藏佛 南无金刚王佛 南无威德佛 南无无坏佛 南无善见佛 南无精进德佛 南无大海佛 南无覆娑罗树佛 南无跋瑳德佛 南无佛天佛 南无师子幢佛 南无毗头德佛 南无无边德佛 南无德智佛 南无厚德佛 南无花幢佛 南无象德佛 南无精进德佛 南无龙德佛 南无德生佛 南无宝聚佛 南无德婆瑳子佛 南无论义佛 南无普见佛 南无宝多罗佛 南无普舍佛 南无大供养德佛 南无大网佛 南无断一切众生疑王佛 南无宝德佛 南无普盖佛 南无大盖佛 南无胜德佛 南无千供养佛 南无宝莲花奋迅佛 南无厚德佛 南无智幢佛 南无宝月德佛 南无尼瞿嚧陀婆瑳王佛 南无常德佛 南无普莲花佛 南无平等德佛 南无龙护救济佛 功德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闻是现在诸佛名号 能受持者 一切魔众于是人所不得其便 一切恶人亦不得便 获得无量无边甚深功德 随所生处具菩萨行 得宿命通颜容端正众相具足 常得亲近供养诸佛 乃至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 舍利弗 若有闻是诸佛名号 受持读诵恭敬礼拜书写供养展转教他 所得功德无量无边 尔时佛告舍利弗 若有一心受持读诵忆念不忘此佛名者 所生贪欲嗔恚愚痴诸怖畏等即得除灭 未生贪欲嗔恚愚痴诸怖畏者能令不生 尔时佛告慧命舍利弗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佛名已 深信清净发菩提心 爱乐受持昼夜精勤 读诵书写广为他说 得无量无边广大功德 得不退转乃至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一切众魔不能娆乱)
2、
3.返回顶部
 
4.返回顶部
 
5.返回顶部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F%B5%E4%BD%9B/161746 2、  
6.返回顶部
 
warn 作者:ylbtech
出处:http://ylbtech.cnblogs.com/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标签:如来,念佛,南无,词语,百科,功德,南无宝,往生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storebook/p/12267656.html